王阳明的“心学”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属于唯心主义。
明中叶,王阳明反对朱关于心与理是两回事、承上启下的观点,创立了与朱相反的主观唯心主义学说——薛鑫。他学习了朱的儒家“格物致知”思想,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感到困惑。他认为朱的学说不是真正的圣人之学,其混乱可以用“心学”来解释。郭沫若曾称赞:“王阳明是伟大的精神生命,他是儒家精神的复活。”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甚至宣称王阳明是现代五百年儒学的源头。
《传记文学》是研究王阳明心学的基础著作,其心学思想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生命理论认为心灵就是理性。王阳明认为人心是根本问题,是善恶之源。任何外在的行动和事物都是受思想支配的,一切都统一在内心。
第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当时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学说,纠正了朱后来的知行观。他认为知行不可分。知道“良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
第三,良知修养论。每个人都有良知,去良知就是让人回归“无善无恶”的本真状态。其实也是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境界。
王阳明的上述观点旨在唤醒人们的本体意识,强调个体自身的价值和自我人性的培养。即使在今天,它们仍然闪耀着金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