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日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中国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中国建立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成立)、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西里尔蒙古语:врмонгол) [1]或“内蒙古”,以呼和浩特为自治区首府。内蒙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毗邻八个省区,是中国数量众多的邻省。
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9个地级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三盟;此外,满洲里和二连浩特还有两个计划单列市(县级市)。有52个旗(包括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17个县,11个盟(市)下辖县级市,23个市辖区。
名字的由来
清朝早期附着的漠南蒙古各部称为“内扎萨克蒙古”,后来陆续附着的喀尔喀、额鲁特部分称为外扎萨克蒙古,没有扎萨克的察哈尔、唐努乌梁海部分称为内蒙古。
“内扎萨克蒙古”后来演变为“内蒙古”一词。
蒙古语中内蒙古的名称与汉语相同(包培音译:dotuγadumongγol;西里尔文字:дотодмонгол)。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将蒙古文名称改为(鲍培转录:obrmongγol;;西里尔文字:врмонгол),沿用至今。
其中(包沛转自:br;西里尔文字:вр)蒙古语意为“山的向阳面”,即“阴山的南边”。
一般来说,汉语还是叫“内蒙”,也有少数人把这个地区叫做莫南蒙古的一个词,直译过来就是“南蒙古”。
史前历史
在古代,内蒙古已经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区。
另见辽河出土的红山文化。
春秋战国以前,匈奴、东胡等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就生活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据史书记载,夏朝灭亡后,夏杰的儿子淳于北逃,建立了匈奴。史书也大致介绍了春卫北逃建匈奴一千多年的历史。
“东湖”一词最早见于先秦《逸周书》,《王一舟惠篇》中提到“东湖黄衣山荣”。据考证,东胡早在商代早期就生活在商代的北方。
老哈河和西拉木伦河流域发掘的东胡人墓葬被认为是上述说法的旁证。
战国后期,燕赵秦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今天的内蒙古,中原的华夏人开始在阴山南麓定居。
赵国君主赵浩棋武陵推行“胡夫骑射”,在击败胡林、娄烦两大游牧民族后,在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修建云中城遗址。
中原的中国人开始定居呼和浩特。
“赵长城”穿过呼和浩特北部的大青山。
燕击败东胡后,修建“燕北长城”,在内蒙古赤峰市南部建右北平部,驻地宁城。
过了东湖,向北走。
秦国的北方疆域扩大到今天的内蒙古,成为西方的霸主。
辽金以前,匈奴贸然取单于之位,后于公元前206年灭东胡,威胁汉朝。
匈奴帝国的疆域非常辽阔,东至辽河流域,西至丛陵(今帕米尔高原),南至秦长城,北至贝加尔湖。
内蒙古成为匈奴和中原王朝争夺的焦点。
胡在东方被匈奴陵汗击败,其余居住在五环山和鲜卑山,形成了后来的五环国和鲜卑国。
从此,东湖这个名字从历史中消失了。
五环山和鲜卑山都在今天的内蒙古。
东汉末年,乌桓部落被曹操征服,乌桓山从史籍中消失。
匈奴掌权时期,两次分裂为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逐渐北移西移。
南匈奴逐渐向内迁移,后在五边花时期被消灭。
修建秦始皇长城,连接、修筑、加固前朝各国长城,以防御匈奴。
阴山之南,如云中郡,为边防重镇。
到了汉朝,修筑了汉长城,终于打赢了对匈奴的三百战。汉朝鼎盛时期,在今天的漠南地区设置五原县、朔方县,管辖范围相当于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
著名的将军吕布就出生在这里。
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生活在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哈古勒河附近。
内蒙古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胡人向中原迁徙的主要地点之一。
公元四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先后在今中国北方建立了颜倩、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梁、南燕、北魏,而漠北则被鲜卑柔和地统治着。
北台炎五年(439年)拓跋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之后经常与柔然发生冲突。
然后北魏经过六镇之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篡夺。
最后,北周统一华北,隋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篡位而亡。统治塞北北部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被突厥汗国所灭,这一年是南朝成亮盛元年。
北齐、北周、隋唐时期,突厥势力称霸蒙古高原。
隋炀帝开皇十九年(599年),东突厥的吐力汗在土耳其内战中战败,独自南下加入隋朝。隋文帝封吐谷浑为启民可汗。
在隋朝的大力支持下,突厥开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
这个政权直属隋朝中央政府。
隋朝与齐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节往来。
杨迪皇帝两次亲自视察塞北,开创了中原皇帝视察塞北诸侯政权的先例。
隋朝大业七年(611年),西突厥地区的洛汗也沦陷于隋朝。
隋朝曾短暂地控制了今天蒙古内外的全境。
唐太宗时,突厥黎杰可汗入侵唐朝南方,迫使唐朝结成渭水之盟。
突厥黎杰可汗的牙帐在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林格县土城子古城)。贞观四年(630年)正月,唐将军李靖率领3000名精锐骑兵夜袭阴山,攻占黎杰可汗的牙帐,迫使黎杰可汗逃出铁山(今内蒙古白云鄂博)。
唐军把颉利带到长安,颉利单于投降唐朝,老死在长安。
唐代顺、游、华、常的都督府设在吐谷浑汗的故里,汗的故里设定襄都督府、云中都督府。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联合回纥等铁勒部落,灭薛延陀。【/br/】铁勒旧址归杨希嫣都督管理,位于阴山脚下(今内蒙古杭锦后旗),管辖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至戈壁,北至贝加尔湖的整个蒙古高原。【/br/】永辉元年(650年),唐朝军队缴获汗流浃背的汽车一辆,突厥故土归唐朝所有。【/br/】唐高宗设翰海都督(后改为可汗都督),辖其云中故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统领狼山、云中、桑干和苏农等24州。
五代初年,契丹入侵,神枢元年(916年),契丹占领云中老城,可汗胡夫废之。
唐天宝元年(742年),云州改为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管辖范围约为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长城以北。
甘源元年(758),云中改为云州。
唐朝安史之乱后,内蒙古西部被回纥国控制,以祆教为国教。
东部是崛起的契丹的势力范围。
辽金时期
五十年代初柔然人后裔卢野阿保机于907年建立契丹部落政权,厕神元年(916年)建立契丹国,同年(947年)改称辽国。这一时期,蒙古草原第一个都城在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附近进京。
辽朝的“丰州”就在今天的呼和浩特附近。
辽被金灭后,石卫人的一个小支脉的后裔蒙古人进入了这一地区。今天,内蒙古的大部分地区仍然属于金的范围。
王古,突厥语分支,居住于云区。
元朝时期
Xi安二年(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五十四年后,元世祖的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
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市)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漠北地区是早期蒙古帝国的核心,早期蒙古帝国的首都在漠北的哈拉森林。
丁敬元年(1260年),蒙哥可汗死后,留在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漠北。
忽必烈听到消息后,也在开平当了大汗,据莫南说。
双方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内战,持续了四年。
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将他囚禁不久后死去,或被忽必烈毒死。
漠北、漠南都是忽必烈的。
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经济权力都建立在大漠(今内蒙古),他不再以和林格尔为都城,而是迁都燕京,改称大都。
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漠北和林宣威都由元帅府镇守。
后改为岭北等地,分别位于中书省、省会和榆林,管辖范围大概是今天的内蒙古北部、蒙古和西伯利亚南部。
今天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在辽阳等地属于兴中舒省,西部一部分土地属于甘肃省,中部一小部分直接归兴中舒省管辖。
明朝时期
明朝建国后,元朝残余势力回到漠北。戈壁滩北部是鞑靼人、瓦拉人和乌梁哈人的活动范围,是蒙古北元和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失陷后分裂出去的。漠南是明军对北原的前线反击基地。
明朝在漠南地区设立了40多个卫生所,隶属九大天王管辖。永乐元年以后,所有的卫生所都被废除了。
英宗复辟后,河套无人居住,天顺年间(1457-1464年)鞑靼人开始大规模进入河套。15世纪末,东蒙古首领大衍汉统一漠南蒙古,实现“复兴”。
隆庆第六年(1572年),蒙古首领大衍汉之孙阿勒坦汗率吐谷浑部驻呼和浩特,在今玉泉区建“洪毓和屯”城。从此,土默特部从草原游牧过渡到定居生活。
在此之前,阿列克坦汗与明朝订立了藩属关系,阿列克坦汗被视为“顺义王”。
明政府在万历年间给汉族起名叫“归化”,意为使少数民族臣服于明朝朝廷的统治。
明代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哈密等地设立了20多个蒙古卫生所,每个卫生所的酋长都是蒙古封建领主。
清朝时期
崇德元年(1636年)前后,蒙古南部16个部的49个封建主归属清朝。
此后,青海的漠北蒙古、额鲁特蒙古等封建主相继派遣使节向清朝进贡。
与此同时,俄罗斯咄咄逼人的魔爪伸向中国新疆的额鲁特蒙古地区,收买并策动了额鲁特准噶尔的贵族噶尔丹进攻青海蒙古、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经过多次战斗,清朝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了准噶尔少数贵族的叛乱,统一了蒙古地区。
为了加强对蒙古人的统治,清政府在对蒙古原有的封建领地如乌鲁寺、鄂托克族等进行重新调整的基础上,参照满清八旗制度,在蒙古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在呼和浩特以东新建军事驻防城,定名为绥远城。之后,归化、绥远合并为归绥县。
清代漠南蒙古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内扎萨克49旗隶属六盟,呼伦贝尔隶属黑龙江。
鸦片战争后,俄国不仅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广大领土,而且攫取各种特权,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修建铁路,掠夺资源,控制蒙古的经济命脉,掠夺掠夺财富。
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英法侵略者入侵大沽口,僧格林沁指挥的两千多蒙古骑兵不顾清政府汉奸投降命令,在此进行自卫反击。
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击沉敌舰4艘,死伤敌军400余人,侵略军仓皇而逃。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蒙古人民开始了反对清政府和蒙古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
咸丰八年(1858年),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爆发了由贫苦牧民皮乐杰领导的“独贵龙”(或“多贵伦”,蒙古语意为“环”、“圈”)运动。
参加“独贵龙”的人开会时坐在地板上围成一圈,发表文件、签名时,依次把名字排成一圈),抵制贵族官员的苛捐杂税和兵役。
此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蒙古族人民以“与贵龙独处”的方式不断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在内蒙古东部,有一次以蒙古族白令阿为首的伊州、朝阳起义。汉族、蒙古族等民族团结作战,打击了统治者。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辛亥革命期间,俄国借机勾结、扶持少数封建上层和在世喇嘛——哲布尊丹巴等。策动所谓蒙古“独立”、“自治”,煽动民族败类发动叛乱,企图吞并蒙古。
清朝以后,喀尔喀蒙古独立,而内蒙古在民国的统治下,被分成几个省。
民国二年(1913年),国民政府改呼和浩特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在桂绥县设立桂绥市为省会。
内蒙古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行政区划,分属绥远、热河、察哈尔、宁夏、黑龙江五省。
辛亥革命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略步伐。
抗日战争时期,漠南蒙古一部分被日军占领,以德王为首的集团与日本帝国合作,成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机构,管理内蒙古部分地区。
20世纪30年代初,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他们勾结罗蒙和汉奸,如德姆丘克东·卢普(德王)、李守信、王赢等。,拼凑伪军,建立傀儡政权,残酷统治占领区的蒙汉民族。
[5]日本人将归绥城改为“后河特别市”。
日本战败后,改名为归绥市。
共和国
民国1947年4月2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王叶寺(今乌兰浩特)召开。来自内蒙古大部分盟旗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等民族393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包括察哈尔省、兴安省、宁夏省、热河省、黑龙江省、绥远省,选举乌兰夫为自治政府主席。
会议决定,每年的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纪念日。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
1952年11月,张家口划归河北省。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迁至龟兹市,改称呼和浩特市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同年撤销宁夏省,并入甘肃省。
1955年,热河省被撤销。
赤峰、乌丹、宁城三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三旗(原翁牛特旗蒙古族自治旗改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
1969年7月5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除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外)改为黑龙江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参与组建大兴安岭地区,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巴彦淖尔盟阿拉善左奇、阿拉善右旗巴彦淖尔、乌力吉、塔木、阿拉腾敖包、孙布尔等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余巴彦淖尔盟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甘肃省。
1979年5月30日,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吉林省的哲里木盟,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奇,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从1979年7月1日起划归内蒙古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