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九 重阳和 九九 谐音“九”是数字中最大的数字,寓意长寿,维系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愿。因此,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老年人日 、 敬老节日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易经》中说 6 设置负数,并把 九 定阳数,九月九日,此时日月合阳,故称重阳,也叫重阳。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代都沿袭下来。
重阳节的历史演变
春秋时期
重阳节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至春秋战国时期。
在战国时期,重阳节就已经被人们所重视,但它只是皇宫里的一项活动。
汉朝
庆祝重阳节的习俗正在变得流行。
传说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谋杀,她前面的一个丫环贾家被逐出宫外,嫁给了穷人。
贾把重阳的活动带给了百姓。
贾对人说:在皇宫里,每年九月初九,人们都要佩戴山茱萸,吃天幕饵,喝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节的习俗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三国时期
双节 这个名字是三国时期记载的。
据曹丕《九天书》和钟繇: 一个月过去了,9月9日来了。
九为阳数,日月相合。因其名而俗,以为宜久,故时享宴高会。
;
金戴
陶渊明在《闲情九日》诗的序中说: 我是一个隐士,我爱重九这个名字。
秋菊在园中,却抱在捣烂。空取九华,惜其言 。
菊花和酒在这里都有提到。
魏晋时期,有赏菊饮酒的习俗。
唐朝
重阳节被定为官方节日。
从此,朝廷和百姓一起庆祝重阳节,节日期间举行各种活动。
宋朝
重阳节更是热闹非凡,北宋重阳节的盛况在东京的《中国梦》中有记载。
武林旧事也记载了南宋朝廷 8号,我做了个重九排 为了第二天的盛大娱乐。
明朝时,皇宫里的太监和嫔妃从第一天就开始吃花糕。
重阳节九号,皇帝会亲自爬万岁山去看。
明朝
第九个重阳节,皇宫会一起吃花糕庆祝,皇帝会亲自爬万岁山庆秋。
清朝
明朝的风俗仍然盛行。
在1980年代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尊重、尊敬、爱护和帮助老年人。
1989年,中国政府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 老年人日 、 敬老节日 。
2012年12月28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br/]根据法律,农历九月初九是老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