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01
在春分时(太阳到达0度角时经度;)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赤道。此时,终结者线经过南北极,与地球子午线圈重合,将所有纬线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昼半球,一部分在夜半球,因此这一天全球昼夜几乎相等。
秋分(太阳达到180 deg经度;同样,太阳再次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再次相等。
所以春分和秋分是昼夜平分的。
有民间谚语 春秋分,昼夜平分 这意味着白天和黑夜几乎一样长,都是12个小时。是这样吗?为什么?
众所周知,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因为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所以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半个地球。被照亮的半球是白天,未被照亮的半球是夜间。地球一天一夜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叫终结者线。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倾斜身体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始终不变,公转一圈。这样,太阳照射到地球轨道不同位置的光线就不完全一样(阳光直射的纬度不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由于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公转),就像行驶车辆中的人感觉到周围的物体向后移动一样,地球上的人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空的背景上向后移动,每年做一次公转,称为太阳的年视运动,太阳的运行线(即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反映)称为黄道。
黄道是黄道上的测量坐标(经度)。
根据天文惯例,以春分为起点由西向东测量,分为360 deg。
我国古人把太阳子午线的360 deg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
在春分时(太阳到达0度角时经度;)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赤道。此时,终结者线经过南北极,与地球子午线圈重合,将所有纬线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昼半球,一部分在夜半球,因此这一天全球昼夜几乎相等。
在秋分(太阳达到180度 deg经度;)这一天,太阳又直射赤道,终结者线也穿过南北极,与地球子午线圈重合,将所有纬线平分为两部分,所以 春秋分,昼夜平分 。
不同的是,北半球春分后,阳光直射的点逐渐北移,太阳辐射逐渐增加,天气一天天变暖,而白天变长,夜晚变短;秋分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太阳辐射逐渐减少,天气一天天变冷,白天变短,夜晚变长。
南半球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