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级:杨洋通行证
首先,夏天容易上火,会导致体力和活力不足,身体机能下降。【/br/】比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容易流失体液。一旦免疫功能下降,感冒、肠胃病往往乘虚而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
总之,夏季,太阳的天人之气正从旺盛的顶峰慢慢衰退,所以要特别注意夏季保健 补气 以防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调节体温与室温的差,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
室温要保持在27℃,不能太低。
总之,夏天要生活在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避免因贪凉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第二个层面:情感层面。
夏季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
另外,夏季中风发病率相当高,需要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也与情绪密切相关。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层次:湿热层次。
夏季炎热潮湿,人们经常感到头痛,因此容易情绪低落、倦怠、胸闷、食欲不振。
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夏季更要注意保养,防止咳嗽和气管疾病的复发。【/br/】但是,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手掌和脚掌经常感觉发热,在湿气和热气的相互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出现黄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应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冬瓜荷叶薏米烧汤,也是一种清湿热的清凉饮品。
同时注意调节室内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白天长,晚上短,晚上温度也高,导致一些人晚上休息不好。按照中医的说法,是这样的 阴阳失衡 ,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患者往往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增加。
对策:保证充足的睡眠。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第五个层次:饮食层次
夏季饮食不宜过饱,一般七八分饱即可,但一定要注意营养全面均衡,不能挑食或偏食。
有些人因为天气原因可以吃得清淡一点,就没胃口了。
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吃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食物。
对策:适合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能祛湿排淤、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吃淡水鱼,少吃红肉。
可以喝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
第6级:健康水平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因为夏天出汗太多,所以懒于运动。
其实夏天还是需要保持适度的运动,但是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运动。【/br/】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较大,有利于排毒,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提倡饭后一小时运动,运动不要太剧烈,不要出太多汗。
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非常适合夏天。
同时,夏天一定要多喝水,及时补水,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