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是怎样长出珍珠的?

脖圈2022-06-24  21

贝壳是怎样长出珍珠的? 01

贝壳在开壳觅食时,如果有沙粒等异物嵌入,身体受到刺激会分泌一种叫做珍珠(碳酸钙)的组织液,将异物包裹起来,组织液会从表皮细胞逐渐增殖成坚实的珍珠囊。珍珠囊会随着足够的营养而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凝结成一颗或几颗水晶珍珠。

大多数美丽而珍贵的金银珠宝都是矿物,与石头共生,需要从地下深处开采。
然而,珍珠是个例外。
它生活在贝壳里,是来自水中的珍宝。贝壳用生命孕育了它动人的光泽。
而且,无论是红宝石、蓝宝石还是钻石,往往都要经过各种打磨、切割,才能出现人们想要的样子;用珍珠做首饰就不一样了。一般来说,它从壳里出来是什么形状,到你这里就是什么形状。
珍珠为什么长在贝壳里?

一些寄生虫或沙粒会不小心进入蛤、蛤等贝类的壳内。在每个珍珠贝或蛤蜊的最内层,有一层闪亮的外壳,叫做 珍珠层 。
它不断分泌珍珠质,将入侵的沙子和寄生虫层层包裹。时间久了,包裹沙子或寄生虫的珍珠母就变成珍珠了。
对于贝类来说,这是一种保卫自己身体的行为。

天然珍珠形成的原因:

1.当蛤蜊在海底进食时,它的壳会打开,沙子和寄生虫等异物偶尔会掉入其中。当外套膜受到刺激时,会分泌出珍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使其光滑平整,逐渐形成珍珠囊——光亮润泽的外层。

珍珠养殖就是基于这个原理,利用插核技术将圆珠植入贻贝体内,然后形成珍珠。

一般来说,文蛤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在一定的刺激下迅速分裂增殖,并逐渐包围刺激源,形成完整的珍珠囊,以刺激源为中心逐层逐渐分泌珍珠质,从而形成珍珠。
所以,形成的珍珠是圆的还是非圆的,关键在于珍珠质能否均匀地堆积在刺激源周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4500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