蚱蜢的体色为什么会随季节而改变?

qq自动发消息2022-06-24  1K+

蚱蜢的体色为什么会随季节而改变? 01

昆虫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在生物学上叫做保护色。
有了保护色,昆虫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隐藏在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这对自身的生存意义重大。

春夏两季,绿草地上看到的蚱蜢大多是绿色的;秋天,草变黄了,蚂蚱的体色变成了黄褐色。
这两者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原来,昆虫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例如,有一些同一只蝴蝶的蛹。融化在绿叶上的蛹通常是绿色的,而融化在枯枝上的蛹是棕色的,生物学上称之为保护色。
有了保护色,昆虫就能与环境融为一体,有效地隐藏在环境中而不被天敌发现,这对自身的生存意义重大。
比如一些在树上啃食树叶的鳞翅目幼虫往往是绿色的,可以降低被鸟类发现并捕食的概率。
再比如,生活在水中的幼蜻蜓多为灰褐色(类似于土壤),这样就可以躲在水底,既可以躲避大鱼的捕食,也可以捕食路过的小鱼小虾。

结果发现,这种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的性状是无法遗传的。它受昆虫食物中的色素、栖息地的光照、湿度、温度和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与昆虫分泌的激素有关。

有些昆虫的身体上有另一种颜色的斑点,与环境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色斑通常是红色和黄色的,而且颜色鲜艳醒目。这些身体颜色被称为警告色。
保护色和拟态是用来隐藏自己的,警戒色是用来暴露自己的,更容易被捕食者发现。
它们不怕被吃掉吗?不用担心,很多有警戒色的昆虫味道都不好。
例如,瓢虫在它们的前胸分泌令人不快的苦味液体。鸟不小心吃到嘴里会马上吐出来。
它们身上的红色或黄色斑点只是为了警告鸟儿 别惹我 。
再比如蜜蜂和黄蜂,它们的腹部末端都有毒针。它们黑色和黄色的身体颜色是对入侵者的警告。
也有蛾幼虫身上长满毒刺和毒毛,往往体色鲜艳醒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44766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