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从一家电信运营商迁移到另一家电信运营商时,号码可以携带,迁移时不能换号。
号码携带网也叫号码携带,换号不换号。
比如手机号码转移到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的手机用户,享受中国电信或中国联通提供的电信运营服务。
号码携带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
号码携带有助于支持新的运营商,促进他们快速进入市场。
携号转网的实施被认为是一项可以惠及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的举措。
国内实施
2006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630号文件《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也被业界称为 号码转移套餐 或者 转让品牌名称 政策。
政策颁布后,各省市运营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阶段或全面实施。
从实施情况来看,在运营商开始实施后的3-6个月内,用户对该政策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尤其是大量25岁以下的年轻人充当了尝鲜者,他们换套餐的意愿比较强烈。
随着换套餐需求的释放,6个月后换套餐的用户比例明显下降。
2008年5月24日,三部委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知》后,重组方案中涉及的六大运营商被列入 支持形成拥有全国网络资源、实力和规模较为接近、具备全业务运营能力、竞争力较强的三大市场竞争主体 在改革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将快速推进既定的重组方案。
2009年4月20-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组在海口开展了海南省移动用户代码号码携带培训调研工作,这标志着海南省移动用户代码号码携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首批携号转网试点在天津和海南启动。
2014年5月17日,海南省正式向用户提供双向号码携带业务试行。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移动网络用户可自由携号转网至海南省内其他本地运营商网络。
2014年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终于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
2017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一份 十三五规划纲要 文件中明确指出,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携号转网业务。
2018年12月1日起,根据工信部携号转网总体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所有运营企业均启动新业务受理流程。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号码携带 规范套餐设置,让降费对消费者真实清晰。
国外实施
出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号码资源充分利用、促进公平竞争的考虑,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携号转网政策。
携带可分为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大类。
固网号码携带是指用户在固网运营商之间的携带,移动号码携带是指用户在移动运营商之间的携带。
由于大多数国家的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编号方式不同,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用户无法在固定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携带号码。
在实施携号转网的国家和地区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市场都实施携号转网,而移动号码转网是各国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重点。很多国家甚至直接实行手机转号,不提供固话转号。
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激烈,很有可能首先在移动通信领域实施携号转网政策。
从国外携号转网政策实施的经验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特点。
网络传输的前提
在大多数国家,当实施号码携带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相对较高。
除了英国和新加坡在25%左右,其他国家的普及率都超过了40%,普遍超过60%,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手机号码携带可以减少号码资源的浪费。
难。
携号转网政策的出台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早在1996年,美国的电信法就提到了号码携带服务。
2002年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引入移动号码携带,要求运营商对号码携带的引入和实施成本进行估算。这一决定遭到了移动运营商的联合反对。
经过多年的努力,网络携带业务才于2003年11月24日开始实施,从立法到实施用了7年时间。
根据国际电联的统计,2015年全球将有75亿手机用户。
据媒体统计,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实施了携号转网,也就是说已经有40亿用户在所在地区实施了携号转网。
政策效应
携号转网业务的收费水平直接影响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效果。
研究跨国移动号码携带的资费与业务使用量的相关性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两者并不存在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仍有服务费越高,服务利用率越低的趋势。
影响热情
除了办理费用,业务办理时间也影响用户办理携号转网业务的积极性。
与收费类似,号码携带的业务利用率与办理时间并不存在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总体趋势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办理时间越短,用户利用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