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洞熊会以“洞”命名?

胜似闲庭信步2022-06-24  33

为什么洞熊会以“洞”命名? 01

洞熊是更新世时期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熊,大约在1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灭绝。
因为它的化石大多是在洞穴中发现的,有时甚至是整个骨架,所以得名 洞熊 。

洞熊是更新世时期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一种熊,大约在1万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期灭绝。
因为它的化石大多是在洞穴中发现的,有时甚至是整个骨架,所以得名 洞熊 例如,在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洞穴中发现了洞穴熊的化石。
人们第一次科学地认识洞熊是在1794年。有人首先描述了在德国巴伐利亚发现的洞熊化石,并认定它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熊新物种。

洞熊体型巨大,雄性可达1000公斤,雌性小得多。
如今,最大的熊是棕熊和北极熊,体重可达800公斤,平均体重500公斤。
典型的洞熊头骨长约50厘米,而现在的熊头骨只有20 ~ 25厘米长。
洞熊大约能活20年。它们是杂食动物,主要以草和浆果为食,但有时也会吃蜂蜜。一些洞穴熊也可能是凶猛的食肉动物。

洞熊不是独居,而是以小家庭群体的形式存在,彼此联系紧密,协调能力良好。
在一些洞穴的墙壁上,往往可以清晰地辨认出洞熊的爪印,这是它们有意识地为扩大生存空间而留下的空。
洞熊不像今天的熊那样有爬树的能力。

洞熊的化石遍布欧洲和亚洲。显然是进化成功的物种。
各个时期的化石证据表明,30万~ 1.5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洞熊遍布欧亚大陆;到更新世末期,最后一只洞熊曾经生活在欧洲中部和南部;直到最后一个冰河期结束,它们才真正开始消失。
根据研究,在欧洲出现克罗马农夫之前,洞熊的数量已经明显下降。
这说明尼安德特人已经开始猎杀洞熊了。
当更高级的人类出现时,他们相对先进的工具和狩猎技能进一步加速了洞熊的灭绝。
在欧洲早期的岩画中,有古代人类用长矛围捕愤怒的洞熊的场景。
穴居熊曾经与欧洲和中东的尼安德特人以及后来的克罗马农民生活在一起。古代人类也把洞熊作为重要的狩猎目标,不仅吃它们的肉,还用它们巨大的骨头作为建筑材料。

洞熊的消失是一个跨越数千年的渐进过程,但人和熊反复争夺洞穴的时间要长得多。
科学家有证据表明,一些洞穴曾经被古代人类和洞熊交替占据。当时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人类利用洞熊冬眠的机会,杀死或者赶走那些抑郁的熊;春天到来后,其他从冬眠中醒来,肚子里饿的洞熊,轮番攻击猎杀人类,夺回了自己的洞穴。
这种战争持续很长时间。
这可能是克罗马农民和尼安德特人似乎都在欧洲积极猎杀洞熊的原因,而且数量远超棕熊。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4470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