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去扬州旅游最好?有什么好玩的?

与有荣焉2023-09-11  43

瘦西湖瘦西湖二十四桥 瘦西湖五亭桥大明寺马可波罗纪念馆史可法纪念馆史公祠观音山文昌阁茱萸湾公园凤凰岛生态旅游区扬州汉陵苑八怪纪念馆个园何园(寄啸山庄)登月湖 扬州千古名都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是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扬州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现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气候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约摄氏15度。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7.5℃。春秋两季则温暖宜人。 最佳旅行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到扬州旅游,但最佳的旅游时间是春季。自古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说,每年三四月间,瘦西湖边桃花盛开,一幅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万紫千红,令人留连忘返。而每年的四月下旬,扬州琼花盛开之季,阵阵花香扑鼻,是扬州旅游的黄金季节。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端,是长江与大运河的交汇处,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苏北的重要门户。扬州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扬州现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江都、高邮、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 气候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约摄氏15度。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7.5℃。春秋两季则温暖宜人。 最佳旅行时间 一年四季均可到扬州旅游,但最佳的旅游时间是春季。自古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说,每年三四月间,瘦西湖边桃花盛开,一幅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万紫千红,令人留连忘返。而每年的四月下旬,扬州琼花盛开之季,阵阵花香扑鼻,是扬州旅游的黄金季节。“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 时间:每年4月18日—5月18日 地点:扬州市区 主要内容:每年的4月—5月,扬州都要举办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旅游节。旅游节由观光、美食、文化、体育、娱乐、购物、会展、休闲、经贸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组成。旅游节期间您到扬州可以沿着“青山隐隐水迢迢”的乾隆水上游览线,去寻访名闻遐迩的二十四桥,观赏举世无双的琼花,领略扬州八怪的神奇,寻访历史、宗教、文化胜迹,欣赏大腕明星们的风采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品尝淮扬美食,尽情享受沐浴休闲文化带给您的美好时光,亲自体验一回做扬州人的惬意。 大明寺除夕撞钟活动 时间:每年12月31日晚 地点:扬州大明寺内 内容:扬州大明寺在每年公历岁末年初,都要举行隆重的“听钟声、迎新年”活动。游客可于岁末之夜提前入寺,领略夜色下的古寺雄风。欣赏精彩的地方文艺演出,悦耳的扬州小调、热闹的舞龙舞狮表演、喧天的锣鼓,令人陶醉其间。游客亦可于古柏之间、平山堂上,寻欧阳修旧迹,品江上清,览山间明月。夜深时,游客可参加寺内的祈祝寿法会,聆听大师的祝辞,聆听新年的脚步声,如有兴趣,登上钟楼与方丈一同敲钟祈福,意义当然不同凡响。 扬州琼花节 时间:5月每两年举办一次 地点:扬州市区 活动内容:集琼花观赏、花市灯展、经贸洽谈、美食品尝、旅游、文娱演出为一体的大型活动

说到扬州旅游,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瘦西湖、个园和何园。除此之外,靠近瘦西湖的大明寺也很出名。

大明寺是扬州第一古寺,在江苏的古寺排行榜中可以名列前五,它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迄今已有15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之前到日本的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旅游,发现当地的古寺和扬州大明寺很像,经过了解,发现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日本古建筑的艺术基础正是源自古代中国。

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下诏全国建塔三十座,作为隋朝重要都市的扬州自然也在规划之内,当时大明寺内建造的九层佛塔叫“栖灵塔”,寺名也很自然地改为“栖灵寺”。

大明寺真正盛名在外从唐代开始,那个时候,曾东渡日本的鉴真法师在此当住持,推动了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此后,因为战乱等原因,大明寺屡毁屡建。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期间,这座千年古刹已经成为扬州名刹之首,虽然寺名“大明”两字和明朝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其时民间经常有反清复明的声音,清代帝王比较忌讳,曾一度废“大明寺”,而重用“栖灵寺”称呼,后来乾隆亲笔题写了“敕题法净寺”,并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

2002年,这座古刹终于恢复了“大明寺”古称。

大明寺虽然距离扬州第一名胜瘦西湖很近,离市区也不远,但并没有达到人山人海的程度。或许是我去的时候不是旅游旺季,庭院静寂,颇有几分“离尘”的意境。

扬州大明寺由牌楼、天王殿、平山堂、西园等部分组成,是现存中国寺院式园林的最早典范,也是日本寺院式园林的母本,这种类型的寺院在日本关西地区很常见,大阪四天王寺里面的佛塔就很像栖灵塔。由于中原、江南地区战乱频繁,这种寺院式园林在中国已经不多见了,反而在日本得到很好的保留。

白墙黛瓦、亭台楼阁、绿竹松柏,曲径通幽、庭院深深,这是江南独有的诗意画面。地处唐朝“烟花之地”的大明寺将江南园林的诗意、典雅融入到大气的寺院建筑群中,非常符合佛家“入世”、“出世”的修心意境。

西园是大明寺一处拥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某些建筑细节和个园、何园等园林有相似之处。这里游客很少,是个修心、读书的好地方。

漫步园林,清风徐来,偶尔还能听到翠鸟鸣叫,写意。

旅游攻略:扬州25路和游1路公交车有到大明寺。

刘金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前两年就听到有人对这首诗中的“乌啼”“江枫”“愁眠”作了考证,初听觉得很新鲜,同时也对自己过去望文生义的理解感到惭愧。然而听得多了,不觉产生了一点疑问:这些考证是可靠的吗?是必要的吗?它究竟是提高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还是贬低了它?

我以为,这首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不在于如考据家所认为的在两句诗中罗列了三座桥和一座山,而在于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你看: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样一幅美妙而独特的图画,使千古读者,不知不觉好像亲临其境,和诗人一起体验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情怀。

可是现在有人说,这幅图画不对了。首先,“乌啼”不是乌鸦叫。因为“乌鸦的习性,在日落之后黎明之前是不啼叫的”。那么“乌啼”是什么呢?他们考证出,“乌啼”者,“乌啼桥”之谓也。说是在寒山寺西三百米处,有一座乌啼桥。“据寒山寺住持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毁于清同治年间”。因此断定,诗中“月落乌啼”,说的是“月亮向乌啼桥那方向落下去了”。——此种说法,我觉得远不是无懈可击的。在一般情况下,乌鸦确实不在夜间啼叫,但不等于说乌鸦夜啼的情况绝对不会有。大家都知道,乐府中就有《乌夜啼》的曲名。传说刘义庆因事触怒文帝,被囚于家。其妾夜闻乌啼,以为吉兆。获释后遂作此曲。又,乐府琴曲歌辞有《乌夜啼引》,传为魏何晏①〔何晏(?—249)〕三国魏玄学家。之女作。此外,唐教坊曲及后来的南北曲都有《乌夜啼》曲。我们能不能用“乌鸦的习性”把这些曲名和传说故事全部勾销呢?曹操在他的《短歌行》里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我们能不能以“乌鸦的习性”夜间栖宿于巢中不出为由去考证一番,说这月明之夜南飞的乌鹊是一种别的什么夜游鸟呢?事实上,夜间栖宿巢里的乌鸦,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受到什么惊扰,是会飞起来、叫起来的。其次,你说乌啼桥建于隋大业七年,有何文献史料为证?如无文献史料可证,安知这乌啼桥不是在《枫桥夜泊》脍炙人口之后,由好事之徒命名的呢?须知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比如在梁祝故事普遍流传之后,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过多少个祝英台读书处和梁山伯墓、梁山伯庙啊?第三,桥在河上,位置较低,揆情度理①〔揆(kuí)情度理〕按照一般情理推测揣度。,不可能使人产生月亮从那个方向落下去了的印象,除非你那座桥是建在突起的小山冈上的专给诗人写“月落乌啼”用的怪桥。

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除了诗人自己,还有哪个能懂?再者,诗是要讲究形象和意境的。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简称,究竟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之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能够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也应当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

对于“愁眠”,新解者也有发现,说是“运河西岸,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两座山,一座叫狮子山,另一座叫愁眠山,又名孤山。”所以,新解者认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的意思。我觉得,给这么一“解”,这句诗就索然无味了,整首诗也索然无味了。近来有些同志在那里大声疾呼: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这说法对不对暂不去说它。单就《枫桥夜泊》这首诗而言,确是有个“我”在的。这“我”就在“愁眠”二字上。这个“我”,实为一篇主宰,全诗命脉。有了这“愁眠”的“我”,月落、乌啼、霜天、江枫、渔火、钟声才有了活力,才染上了主观感情的色彩,才生出一种动人的意境。若把“愁眠”解释成两公里外的一座孤山,“月落”等等就全变成死的了,全诗也就变成死的了。如此,“夜半钟声”也变成没来由的了。须知,“钟声”到客船,实际是到客船上的“愁眠”人耳中。船是无知之物,它管你钟声不钟声呢?

因此,我认为,若是把“愁眠”解释成一座山,只会把全诗意境破坏无余,只会把这诗篇给糟蹋了。这种解释法是不足取的。也许考据家会说:“明明对着寒山寺大约两公里远有座愁眠山,你有什么理由说张继不是写的它呢?”我还是那句话:你有什么文献资料可以证实那座山在唐朝就叫愁眠山呢?如果没有,那么,安知它不是在张继这首诗出名之后,被好事之徒附会命名的呢?事实上,考据文章所谓“愁眠山又名孤山”一语已经透露了消息。不妨查究一下:这座山究竟是“又名孤山”还是“原名”孤山呢?如果是原名孤山,那么,“愁眠”之名,是后人附会上去无疑。如果真是“又名”,为什么要在唐时就已著名的(如果不著名,张继船过姑苏,就不会知它名,当然更不会把它写进诗篇了) “愁眠”之外,再起一个“孤山”的“又名”呢?这倒真是一个无法解答的难题。

“新解”还有一说:“渔家既然掌灯,那‘眠’字就无从解释了。”所以只好把“愁眠”解作一座山。我却看不出渔家掌灯和旅客在自己船上“愁眠”有什么“无从解释”之处。难道渔家掌灯之后就不许旅客睡下?或者,旅客睡下之后就不许渔家掌灯?

总之,我觉得,这样的“新解”,把一字一词都落实到具体事物上,结果就会使诗的意境全失,兴味索然。这样的考证、新解,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老实说,作为一个唐诗的读者,我很不赞成这种“新解”。我希望,作这样考证和索隐的,只是那些旅游业的实干家。他们为了给寒山寺附近的名胜古迹招徕①〔招徕(lái)〕招揽。游客,去作这样的索隐和考证,以及给《枫桥夜泊》作出这样的“新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希望文学研究者不要这样做。

*******

《枫桥夜泊》传诵千年,前人评说很多。但把“乌啼”“江枫”释为“桥”,把“愁眠”释为“山”,则绝无仅有,真可谓“新解”。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不但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首诗,还教会了我们如何欣赏诗。阅读本文,想一想,作者反驳了哪几种“新解”?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的?为什么总是联系诗的形象和意境来反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41525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