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殖民者对印度迈索尔王国所进行的侵略战争,发生在 1767年~1799年,先后共有四次。1756年~1763年的欧洲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人赶走了侵入印度的法国人,并取代法国加紧征服印度。迈索尔王国最早是印度南部的一个小邦,18世纪60年代起日益强盛起来,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向印度南部扩张的主要绊脚石。迈索尔王国的实际统治者海德尔?阿里为了向邻近王国扩张,聘请欧籍军官当教官,训练了一支由 5.5万人组成的、以步兵为主、骑兵炮兵为辅的强大军队。1761年~1767年间,由于迈索尔加快了向外扩张的步伐,因而与邻近王国的关系日趋紧张起来。这样,就给英国殖民者挑起侵迈战争提供了机会。
第一次战争发生在1767年~1769年间。1767年 4月,英国史密斯上校指挥英军和卡纳蒂克军队,击败迈索尔军队,一度攻占了迈索尔领土的三分之一。1768年,阿里率领迈索尔精锐部队挺进英军后方,专打孤立薄弱之敌,迫使英军退守戈拉尔。1769年 3月,迈索尔军队又乘胜攻入卡纳蒂克,并逼近英军司令部驻地马德拉斯。 4月,东印度公司被迫求和签约,和约规定双方退出所占地区,并建立防御同盟。
第二次战争发生在1780年~1784年间。迈索尔与海德拉巴、马拉塔结盟,并联合法国与荷兰共同对英作战,企图把英军赶出印度。1780年 7月,阿里率领 8万迈索尔军队,再次攻入卡纳蒂克并占领波多诺伏等地。9 月,又在贝伦伯卡姆大败英军。10月,阿里之子铁普挥师北上,负责隔断贝利和蒙罗率领的两支英军会合。铁普与贝利在波利鲁尔展开激战,一举攻占了卡纳蒂克首府阿尔果德。蒙罗见势不妙,仓惶向马德拉斯撤退。不久,英军全力组织反扑。库特率8000英军从孟加拉火速驰援;休斯则指挥英舰队攻击卡利卡特的迈索尔舰队。同时,英国驻印总督黑斯廷斯极力破坏迈索尔与海德拉巴的结盟关系。1781年 1月和 9月,库特指挥英军在波多诺伏和绍林赫等地连续击败迈军。当时,驻印法、荷军队支持迈索尔,参加对英作战。1782年 1月,苏夫伦率领的法国舰队,在马德拉斯海面将英舰队击退。随后,铁普率领迈军攻破坦焦耳,2000名英国守军被迫投降。 4月,迈军为了给法舰队提供基地一举攻占了古德洛尔。当年12月 7日,阿里病逝军中。铁普继承父业,决心继续“驱英出印”。1783年春,铁普苏丹率领迈军击溃古德洛尔附近的英军后,于 5月开始围攻英军在马拉巴海岸的最后据点门格洛尔。 7月英法议和后,铁普毫不动摇,集中10万迈军继续围攻门格洛尔城。11月,不料另一支英军却乘虚攻占了哥尼拜托,从而打开了通往迈索尔首都的大门。1784年 3月11日,铁普被迫与英国缔结《门格洛尔条约》,规定双方撤出自己所占的地区。战后,铁普实行军事改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兵器业和造船业,准备继续抗英。
第三次战争发生在1790年~1792年间。英国唆使马拉塔、海德拉巴与英结盟,并组成联军反对迈索尔。1790年 6月,联军从西、南两个方向向迈索尔首都塞林伽巴丹进逼。3 月21日,英军攻陷班加罗尔,铁普率主力退守塞林伽巴丹。5 月,雨季来临,瘟疫流行,加之补给困难,英军被迫后撤。雨季过后,英军又恢复进攻。1792年 2月 6日,英军攻占塞林伽巴丹的城外堡垒。铁普被迫与英军媾和,割让一半领土,赔款 300万英镑,但仍准备同英军再战。
第四次战争发生在1799年。英国借口迈索尔向法国购买武器,又一次入侵迈境。1799年 3月,英军 2.6万余人,兵分东西两路向迈索尔腹地推进。3 月 5日,铁普苏丹指挥 1.2万迈军迎战西路英军获胜。但东路英军却乘虚长驱直入,直逼迈首都塞林伽巴丹。4 月14日、两路英军会师后,对塞市实施包围攻击。5 月 4日,英军突击队4400余人突入城内。铁普率军冲杀,不幸中弹牺牲。英军在城内洗劫 3天后,扶持旧王朝后裔,炮制了傀儡政权,从而搬掉了英国向南印度扩张的主要绊脚石。迈索尔人民在捍卫国家独立的民族自卫战争中,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坚持抗英战争达30年之久,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只是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最后被强大的英国军队所击败。但是,它们为反对殖民侵略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辉业绩,将永远载人印度的历史史册。
七年战争(1756-1763)是第一次真正的世界性战争。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不仅在欧洲大陆,地中海和大西洋,而且在美洲、印度、非洲、西印度群岛,以及菲律宾都发生了陆上和海上的军事冲突。这场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敌对的英国和法国都对美洲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区提出要求;另外,奥地利着手收复被崛起的普鲁士王国抢走的省份西里西亚。1754年,战争在美洲爆发——移居当地的人称之为法印战争,它仅仅是七年战争的美洲部分。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内斯西提要塞,法军击败了乔治�6�1华盛顿上校的军队。次年,一支以陆军少将爱德华�6�1布雷多克为首的,由殖民地民兵和英国正规军组成的混合部队在大草原附近又被打败。
英法百年战争http://military.china.com/dljl/yingfa/
一场战争从一种性质转变到另一种性质,即一场战争中对交战双方来说都各有两种性质,这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公元1337—1453年,英法两国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战争性质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其结果可谓完全违背了英法王朝统治者的预料。
中世纪,英国诸王通过与法一系列联姻,均成了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这次战争分四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1337—1360年),英法双方争夺佛兰德尔和基恩。在斯吕斯海战(1340年)中,英海军重创法海军,夺得制海权。在1346年8 月的克勒西会战中,英军又取得了陆上的优势,并经11个月的围攻占领了海岸要塞加来港(1347年)。将近10年的休战之后,在普瓦提埃战役(1356 年)中法军再次被击败。英国人无限度地征收苛捐杂税和法国内部经济陷于完全破坏的状态,从而导致了法国人民的起义——马赛领导的巴黎起义(1357— 1358年)和扎克雷起义(1358年)。法国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签订和约,和约条款极为苛刻,其中规定把从卢瓦尔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领土割让给英国。
战争的第二阶段(1369—1380年),为了夺回英占领区,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编了军队,整顿了税制。他用雇佣步兵取代部分骑士民团,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新的舰队。久格克连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元帅),并拥有很大的权力。法军采用突袭和游击战术,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军退到沿海一带。为了保住在法国的几个沿海港埠和波尔多与巴荣讷间的部分地区,并鉴于国内形势恶化,英国遂与法国签订停战协定。
战争的第三阶段(1415—1424年),法国因国内矛盾加剧(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两个封建主集团发生内讧;农民和市民举行新的起义)而遭到削弱,英国乘机重启战端。1415年,英军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击败法军,并在与其结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领法国北部,从而迫使法国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丧权辱国的和约。按照和约条款规定,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并有权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继承法国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争夺王位斗争(1422—1423年)加剧,法国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处境十分困难。捐、税和赔款沉重地压在英占区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对法国来说,争夺王位的战争已转变为民族解放战争。
战争的第四阶段(1424—1453年),随着人民群众的参战,游击战更加广泛地展开(特别是在诺曼底)。领导这场斗争的是贞德。战争的性质变了:就法国方面来说,是反抗英国侵略的正义战争,而英国方面则是进行侵略性的非正义战争。
贞德出生在法国北部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杜列米村,从小就开始了牧女的生活。艰苦的生活使她逐渐成为一个性格坚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的少女。1428 年,她3次求见王太子,陈述她的救国大计。1429年4月27日,王太子授予贞德以“战争总指挥”的头衔。她全身甲胄,腰悬宝剑,捧着一面大旗,上面绣着 “耶稣马利亚”字样,跨上战马,率领3000—4000人,向奥尔良进发。奥尔良已被英军包围达半年之久。贞德先从英军围城的薄弱环节发动猛烈进攻,英军难以抵挡,四散逃窜。4月29日晚8时,贞德骑着一匹白马,在锦旗的前导下进入了奥尔良,全城军民燃着火炬来欢迎她。奥尔良解放之钟声敲响了!贞德率领士气高昂的法军,迅速攻克了圣罗普要塞、奥古斯丁要塞、托里斯要塞,敌人闻风丧胆,听到贞德的名字就吓得发抖。人们高唱赞美诗,歌颂贞德的战功,称她为“奥尔良姑娘”。5月8日,被英军包围209天的奥尔良终于解了围。奥尔良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法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危难局面,从此战争朝着有利于法国的方向发展。接着,贞德又率军收复了许多北方领土。贞德已经变成了“天使”,人们到处都在歌颂她,称她是“圣人”。国王赐给她大量财帛和“贵族”称号,她都拒绝接受,决心继续完成解放法国的事业。
但是,宫廷贵族和查理七世的将军们却不满意这位“平凡的农民丫头”影响的扩大,他们害怕人民比害怕英国人还厉害,便蓄意谋害贞德。1430年在康边城附近的战斗中,当贞德及其部队被英军所逼、撤退回城时,这些封建主把她关在城外,最后竟以4万法郎将她卖给了英国人。贞德宁死不屈,她说:“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1431年5月29日上午,贞德备受酷刑之后在卢昂城下被活活烧死,她的骨灰被投到塞纳河中。死时,贞德还不满20岁。贞德之死激起了法国人民极大义愤和高度爱国热情,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法国当局对军队进行了整顿。1437年法军攻取巴黎,1441年收复香槟,1450年夺回曼恩和诺曼底, 1453年又收复基恩。1453年10月19日,英军在波尔多投降,战争至此结束。
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的雇佣军优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这促使法国第一次建立了常备雇佣军。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火器在当时虽还抵不上弓和弩,但却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种作战中去。这些对英法军队乃至西欧国家军队的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七年战争里发生的战役
http://baike.baidu.com/view/22441.htm
1756年5月20日—梅诺卡战役
1756年10月1日—罗布西茨战役
1757年4月21日—莱亨堡战役
1757年5月6日—布拉格战役
1757年6月18日—科林战役
1757年6月23日—普拉西战役
1757年7月26日—Battle of Hastenbeck
1757年8月3日-8月6日—Battle of Fort William Henry
1757年8月30日—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
1757年9月7日—Battle of Moys
1757年11月5日—罗斯巴赫会战
1757年11月22日—布雷斯劳战役
1757年12月5日—洛伊滕会战
1758年4月29日—古德洛尔战役
1758年6月30日—Battle of Domstadtl
1758年7月7日-7月8日—卡里永战役
1758年8月3日—尼加巴丹战役
1758年8月25日—曹恩道夫战役
1758年10月14日—霍克齐战役
1759年4月13日—卑尔根战役
1759年7月23日—Battle of Kay
1759年8月1日—明登战役
1759年8月12日—库勒斯道夫战役
1759年8月19日—拉哥斯战役
1759年9月10日—本地治里战役
1759年9月13日—魁北克战役 亦称为亚伯拉罕平原战役
1759年9月25日—霍耶斯韦达战役
1759年11月20日—基伯龙湾战役
1759年11月21日—Battle of Maxen
1759年12月4日—迈森战役
1760年6月23日—兰茨胡特战役
1760年8月1日—瓦尔堡战役
1760年8月15日—李格尼茨战役
1760年11月3日—托尔高战役
1761年7月15日-7月16日—Battle of Villinghausen
1762年7月21日—博克施道夫战役
1762年7月23日—Second Battle of Lutterberg
1762年9月24日—马尼拉战役
1762年10月29日—弗赖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