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资料

环保酵素2023-05-08  29

龙,是非常神奇的动物。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数千年来,龙的影响延伸到中国文化的多个领域,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龙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目前,我国内蒙、河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曾出土一些与龙有关的文物,诸如龙纹彩陶罐、彩绘龙纹陶盘等。不过,当时龙的形象同秦汉以后龙的形象相距甚远。有的身躯粗壮,长吻平鼻,有如猪形;有的昂首弓背,眼眶和鼻端向上突起,取象于鳄;有的身躯弯曲细长,无足无爪,近似蛇形。在龙的发展历程中,这些龙属于“前龙”阶段,也就是说龙的形象正处于起源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甚至同一地区内龙的形象都有较大差异。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龙的形象得到初步规范。甲骨文中的“龙”字,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观念中龙的形象,而青铜器、玉器上的龙纹也同甲骨文中的“龙”字相似。像安徽阜南出土的一件商代盛酒器“龙虎铜尊”上,龙的形象已不同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动物,而是从鸟兽鱼虫各类动物中选择某一部分重新组合,融成一个有机整体。当时,龙的形象主要包括头、冠饰、角、目、耳、鼻、嘴、眉、足、鳞(羽毛)、尾和躯体等部分。我们称之为“真龙”。

通过龙的形象的变化,我们去追寻龙起源的原因,可以看出重要的一点,即龙的起源与农业生产有关。中国是世界重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早在1万年前,中国就有了原始农业。湖南道县玉蟾岩曾出土有距今1万年的稻粒。大家知道,水是农业的命脉。原始农业时期没有灌溉工程,必须依赖雨水,更怕河水泛滥,于是我们的先民渴望有一种控制水的能力。但当时,他们实在难以具有这种能力,便将希望寄托于他们所创造的龙这种神话形象上。前龙阶段的蛇、鳄、蜥蜴等爬行动物均与水有关,甚至有的就生活在水中。在陆地生活的人看到能潜于水中的鳄、快速在水中游动的水蛇、无脚而能自由运动的蛇,无不产生神秘感,由神秘而敬畏,而神化。进入真龙时期,人们干脆给龙在水中安了家。人们让龙生活在水中,为的是使其统领水域,以便农业上需要水时,敬请龙王兴云降雨。在先民的心目中,龙既然是神物,当然也就在观念上将龙同祥瑞联系到一起了。人们用龙比喻美好的事与物,龙的形象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种艺术作品中,在语言文字中,在各类物品上,都不乏龙的形象。在“食”的领域中更是与龙结下了不解之缘。如食品中有龙虾、龙眼、龙荔、龙须菜、龙虎斗、龙井茶、龙须面等。这些食品名称,有的是取其形似,有的则是寓意吉祥。又如在节令食俗上,早在元代已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记载。为表达对丰收的祈望,这一天很多地方盛行吃面食,这天做的面条叫龙须面,烙饼叫龙鳞,饺子叫龙牙。清代时,人们在“龙抬头”这一天还要用白灰从门外蜿蜒撒入厨房,并绕水缸一周,名为引龙回。北京的市民要用黍面、枣糕、麦米等油煎成食品,称为薰虫。此外,在元宵节人们要舞龙灯,端阳节要赛龙舟,这些都属于与龙相关的饮食文化活动。

1、龙是中国等东亚国家古代神话传说生活于海中的神异生物,为鳞虫之长,司掌行云布雨,是风和雨的主宰,常用来象征祥瑞。龙是汉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的传说等龙文化非常丰富。

2、古生物学家曾长期认为,长角的龙是上古先民虚构的形象,只存于神话传说之中。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此次出土的蚌龙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龙图案,距今约6600多年。但 1996 年出土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的新中国龙化石,龙首上有对称的一对龙角,与神话中的龙非常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龙的特征之一:包容融合

龙的体形包容强大,体态广大无比。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可上天人海,遨游于太空。

所谓包容、融合,就是调合、中正不易、平衡、不偏不倚。可以说龙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包容。没有包容就没有硕大无比的东方巨龙。就没有一个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中华民族。包容使得众多的原始民族融为一家,构成大一统。形成了中国人以大为美的审美趋向:国以大为上,官以大为荣,家以大为美,人以大为尊,物以大为良。在国人的言谈举止中,无不表现出以大为美为荣的特色来。办婚礼务求其大,以越大越排场;办丧事务求其隆,以越隆重越光彩,越孝忠。赞人之勇,则曰:“大智大勇”;讲人之义,则曰:“大仁大义”;夸人之文辞,则曰:“大手笔”、“大名鼎鼎”;美言人之作品,则曰:“大作”:尊重人之职位,则曰:“大人”:谓有识之士,则曰:“大丈夫”。世俗所称的大哥、大嫂、大姐、大妹子、大爷、大伯、生个儿子叫大胖小子、生个女孩儿叫大闺女之类语句,甚至连手机也叫大哥大,这无不表示对“大”的尊重和崇拜。

龙的特征之二:朦胧含蓄

所谓“朦胧含蓄”,就是模糊不清,深而不露。神龙之出往往与云雾相伴,藏尾露头,总不肯露出它的真面目。许慎《说文解字》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也。道出神龙的朦胧含蓄的特点。俗话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故“云从龙,风从虎,龙腾云起、虎啸风生”,神龙的这种表现正是中国人的内向和礼仪。

包容、融合,成就了中国之大,也成就了国人特定的含蓄心理、心态、性格。比如在封建社会娶媳妇,得通过媒人两边搓合。到最后把媳妇抬到家门口了,还不知道自己的老婆长得什么样。所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比如到亲朋好友家串门,象“吃饭了没有”,本来没吃,却硬说吃了等等。朦胧含蓄则是容纳两极之物,八卦中的太极图,就是阴阳易理。可以说也是平衡关系图。实际上是阴阳鱼,就是早期原始龙凤雏型图案。使之既此既彼,要有包含一切,容纳百川的气慨。所谓“真人不露相”、“大智若愚”,皆是指韬光养晦而言。中国古代有大智慧、大本领、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包容、含蓄风范。也就是说,要想成就大事业的人,必须有包容、含蓄的精神修养。

龙的特征之三:多变智谋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精彩的《龙赋》,道尽了龙的神妙——“龙之为物,能合能散,能潜能见,能弱能强,能微能章。惟不可见,莫知其向,惟不可畜。所以异于牛羊。变而不可测,动而不可驯,则常出手害人,而末始出手害人,夫此所以为仁。为仁不止,则常乎丧已,而未始至(乎)丧已,夫此所以为智。止则身安,日惟知儿动则物利,日惟知时。然则龙终不见乎曰:与为类者尝见之。”一句话,龙是个大策略、大智谋家。

《三国演义》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有一段关于龙的精彩描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舞,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刘玄德听到曹操的论述后第二天就离开了曹营,以防曹操暗算。

在军事上,两千多年前的军事家孙膑,巧妙的运用神龙变幻术,创造出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弱我打,敌疲我扰的战略理论,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丰碑。近代,毛泽东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战术,打败了蒋介石的八百万军队,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

在武术领域中以“神龙变化术”创造了许多以龙命名的武术流派——峨眉武功僧门中的火龙拳与六合拳中的行龙拳,少林五拳中的龙拳,形意拳中的龙形、南派象形拳龙形拳,还有八卦龙形拳,地趟拳的乌龙绞柱,南拳腿法青龙摆尾、太极拳的青龙出水,还有孙膑拳的龙腰等数不胜数。可以看出“神龙变幻术”在中国武术中的广泛应用。

神龙玄妙无穷,万事万物尽在其中。中国占重要地位的儒家文化足以君子之道教人,而中国神龙却是以升腾变化而闻名于世的。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德性,而龙的精神专注的事业是成就大事业,必有大谋略、大智慧、大胆勇。

特征之四:英勇无畏

龙的造型气势磅礴,一波三折的线条,昂首向上的气势总感觉到它英勇向前,无私无畏的邀游在宇宙之间巡视世界万物,明察人间秋毫。

它既是民族自我心中的象征,在封建社会也是皇权、皇德的象征,它既表现了中国皇帝的尊严与霸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耀德于天下的神威。传统的国人心中,龙永远是世界的领导者,中国永远是世界的中心。作为个体的中国人,他的表面形态是没有什么神彩,而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龙的民族,却无畏于任何事,无敌于天下。世界文化中心只能在中国,所以叫中国。

在龙的驱体中龙的爪是鹰爪,掌是虎掌。大家知道在天上的鹰是鸟中之王,十分凶狠,从悬崖腑冲下来,把在地上几十斤重的猎物叼走。虎则是地上的兽中之王,它的威武、雄壮、气度、勇猛是任何动物无与伦比的。神龙具备了空中地上二王的超人本领。我想任何人间妖魔鬼怪都别想逃脱神龙的眼睛,扶正压邪是神龙的天职。国家要富强,企业要发展,国民想泰安,必须有神龙保驾护航;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团结,勇猛、顽强、无畏的中华龙数千年来一直维系着国家的团结、统一和尊严。一些人胆敢置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顾,要闹分裂必将受到中华巨龙利爪锋齿的严厉惩罚。

特征之五:崇贤纳仕纳新进取

我们知道,中华龙从开始以蛇为主体吸收、融合、包容了诸多图腾物,如:驼头、牛耳、兔眼、鱼鳞、蜃腹、鹰爪、虎掌、鹿角、蛇身其九似之物为主体。其实还有马的头、狗的忠实、龟的长寿、猪的口唇、羊须等特征。八千多年,中华龙的演变进化过程中始终坚持吐故纳新,不断完善自身,一直到清代定型的五爪金龙。至今还在吸收新的东西,新的事物。所以龙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

包容成就了龙的巨大,包容成就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华龙造就了大批圣人贤仕,历史上曾出现过伏羲氏、女娲、炎帝、黄帝、尤蚩、尧、舜、禹、汤、老子、孔子等这样的圣人;包容造就了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成吉思汗、康熙等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帝王,抚育出像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民族精英。时代造就英雄,英雄为时代增彩。当时代出现转换过程、潜意识的思维运作时,一个新的理念产生,这就是“画龙点睛”的神话。《历代名画记》中写道:南朝梁时,有个画家叫张僧徭,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上画几条白龙,都没有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画眼睛,他说:只要一画眼睛,龙就会破壁而出飞腾而去,人们都不相信,逼着他试一试。他大笔一点,果然两条龙同时增添了金光闪闪的眼睛,刹那间雷鸣闪电,两条龙腾空而去。没有点眼睛的那两条龙仍然僵卧在墙壁上。

在这个故事里,携带着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的憧景,反映了中国人对圣人及能人的崇拜和期待。画龙像征着沉默中的民族,民族腾飞需要眼睛,这眼睛就是圣人及能人、民族精英、高智慧的贤仕。前所列举的诸多贤仕、能人,他们创造了人们的理想盛世。使得“日月所照,风雨所至,民众所望”。时代呼唤圣人、贤人、民族精英。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需要圣人、贤仕、能人、精英——这一民族智慧的眼睛,龙就会腾飞,社会就会稳定,民族就会强盛。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华巨龙要腾飞,靠民族之魂,就是民族个体至整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智慧之笔,点亮巨龙之睛。

龙的特征:

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

具有虾眼、鹿角、牛嘴、狗鼻、鲶须、狮鬃、蛇尾、鱼鳞、鹰爪、九种动物合而为一之九不像之形。

介绍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龙的资料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龙的资料、关于龙的资料 龙的资料、龙的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8522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