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
扩展资料:
1、历史: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2、变迁:
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这里残存部分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当大风过后,这些遗址清晰可见,引人瞩目。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今日的阳关,不再是王维笔下“西出阳关无故人”凄凉委婉的代名词,今天的阳关、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
3、典故: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_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关
阳关的解释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后入 齐 。在今 山东省 泰安市 偏东而南约六十里。《 左传 ·襄公 十七 年》:“ 高厚 围 臧纥 于 防 。师自 阳关 逆 臧孙 , 至于 旅松 。” (2)古聚落名。在今 河南省 禹州市 境内。《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将数千兵,徼之於 阳关 。” 李贤 注:“聚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 颍水 东南流,迳 阳关聚 ,聚夹水 相对 ,俗谓之 东西 二土城也。” (3)古关名。在今 甘肃 省 敦煌市 西南 古董滩 附近,因位于 玉门关 以南,故称。《汉书·地理志下》:“ 敦煌郡 …… 龙勒 。有 阳关 、 玉门关 ,皆都尉治。”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 故人 。”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 阳关 好像有意不开门。” (4)古关名。常用以泛指 远方 。 元 顾瑛 《发阊门》诗:“ 阊门 西去是 阳关 ,迭迭秋风迭迭山。” (5)古关名。 战国 时 巴国 三关 之一 。 三国 蜀 刘备 又置关。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东迳 阳关 巴子梁 , 江 之两岸,犹有梁处, 巴 之三关,斯为一也。 延熙 中, 蜀 车骑 将军 邓芝 为 江州 都督,治此。” (6)古曲《阳关三迭》的省称。亦泛指离别时唱的歌曲。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宋 柳永 《 少年 游》词:“一曲《阳关》, 断肠 声尽,独自上兰桡。” 清 姚鼐 《送演纶归里》诗:“金尊斟绿醅,为唱古《阳关》” 郁达夫 《奉赠》诗之一:“解识 将离 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词语分解
阳的解释 阳 (阳) á 明亮 。 中国 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 物质 的两大 对立 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二气。 指“太阳”: 阳光 。阳面。阳历。向阳。夕阳。 山的 南面 或水的 北面 (多 用于 地名):衡阳 关的解释 关 (关) ā 闭,合拢:关门。 关闭 。 关张 。关停并转(僴 )。 拘禁:关押。关禁。 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关口。关隘。关卡()。关塞(刬 )。关津。嘉峪关。 征收进出口货税的机构:海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中的阳关位于现在的甘肃省辖区的敦煌一带。
这首诗是王维送元二使去西北边疆的时候做的一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不舍和凄凉的感情;诗句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是向西边走,出了阳关就再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因为出了阳关往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其中阳关是指玉门关南边的位置,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南边附近。古代汉武帝时期设置关隘,因位置在玉门关的南边,故称“阳关”。
公元前121年,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奉汉武帝旨意率兵西征匈奴,沉重打击了匈奴;同年,汉朝将河西分为,武威、酒泉两郡。公元前111年,又增设了张掖、敦煌两个郡守,同时还修建了玉门关和阳关。至此,玉门关和阳关便成为西汉王朝设置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魏晋时期,在阳关设置了阳关县,直到唐朝设立寿昌县,唐朝时期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是到了唐朝后期此地慢慢荒芜,只留下阳关烽燧屹立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上了。到了宋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逐渐被废弃了。
阳关为汉武帝开辟的河西走廊中的重要关隘,从汉朝到唐朝鼎盛时期,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军事位置非常重要。属于西部边境的门户。到了如今阳关已经成为了甘肃省,敦煌市,南湖乡境内的一处烽燧旧址。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从地图可以看出,阳关和玉门关都是通往西域的门户,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两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多少商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 阳关
;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名称由来
提起阳关,人们马上会想到一首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杰作,可谓千古绝句,经配曲吟唱,广为流传。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古董滩”上,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阳关位于河西走廊敦煌市西南70公里的南湖乡“古风滩”上。因位于玉门关南部而得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丁原时期,是河西两关之一。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阳关也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口,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是阳关杜威的治所。魏晋时期,这里设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逐渐被废弃。旧《敦煌县志》年,玉门关、阳关合称“两关遗存”,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阳关:甘肃敦煌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西北边疆的要道。老朋友,请再喝一杯酒。如果你去西部,你会发现很难见到老亲戚。出自: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渭城面雨轻尘,客舍碧绿明亮。真心劝朋友干一杯酒,西出杨关,难逢亲人。潍城刚刚下过一场毛毛雨,地面还是湿湿的,柳叶细腻淋漓。老朋友,请再喝一杯酒。如果你去西部,很难见到老亲戚。注:安西:是安西都督府的简称,是唐朝中央政府为治理西域而设立的。
它位于龟兹市(今新疆库车)。潍城曲:标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或命名为《阳关曲》或《阳关三迭》。渭城:位于陕西省西北,也就是秦时的咸阳古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宾馆:酒店。柳色:柳象征离别。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陲时写的。后来音乐家作曲,被称为“阳关三迭”。元二奉命去安西护国,王维去渭城饯行。他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悲伤、勉强和对朋友的感情。诗人在告别时切断了这一刻,使它成为永恒。
老朋友要远行,要去黄沙遍地的边疆。这时,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有千言万语可说,却只能说一句话:喝完这告别酒吧!永别了,所有的牵挂和祝福早已融化在这杯酒里。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非常常见的离别。它没有特别的背景,却有着深深的告别感。因此,它适合在大多数其他宴会上演唱,后来被纳入乐府,成为一首流行而持久的歌曲。
以上就是关于阳关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阳关在哪里、阳关的解释、“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