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吃春饼吃春饼原本是立春的一个习俗,后来慢慢的二月二龙抬头也要吃春饼,春饼实则是一种很薄薄的饼,吃的时候把喜欢吃的蔬菜卷在里面,这就是吃春饼。
忌针线,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妇女们,这一天尽量不要做针线活。因为天上的苍龙会在这天抬头观望,使用针线会刺伤“龙眼”。忌洗衣,也就是说二月二这天就不要再洗衣服了,尤其是妇女们更要停止洗衣服,怕伤及“龙皮”。忌低头,清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着灯笼看看房顶,有没有蜈蚣,蝎子之类的害虫。
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有:撒灰、祭龙、熏虫、击房梁、理发。
一、撒灰
各地撒灰做法稍有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
二、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三、熏虫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四、击房梁
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五、理发
这一天理发,叫“剃龙头”或“剃喜头”。长辈们希望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头,是因为俗信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
龙抬头的节日风俗:
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头节,也是土地公公的诞辰。土地公公的主要职责是保佑一方土地之内的作物生长和地方平安。龙头节是一年耕种的开始,所以人们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希望这一年可以五谷丰饶,平平安安。
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非常讲究,无论吃什么都要和龙沾上关系。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
古人认为,龙是人间的帝王,是呼风唤雨的灵兽。在龙抬头这一天,人们把所吃的食物都以龙为名,希望这样可以让自己和家人沾上龙的气息,有所出息。
剃龙头
在过去,正月里不能剃头,不吉利。在二月二之后大家才开始集中理发。传说在这天,孩子剃头,长大以后可以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可以辞旧迎新,保佑自己一年顺顺利利。春困秋乏,此时理发,既能让自己心情舒畅,还能讨个吉利。
龙抬头的食俗
包 饺 子
二月二的饺子摆法为中间代表粮囤,周围的饺子则代表秸子,一层层围起来,模仿粮满囤谷满仓的情景。
烙 糕 饼
春节前家家户户要做年糕,有黄米面、粘米面和高梁米面三种。二月二这一天,要把一正月没吃完的年糕用水泡上,泡软后放上糖再在锅里烙成饼。
猪 头 肉
“二月二,吃猪头”,这又是一句谚语。农村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猪头就留到二月二吃。二月二头几天就要把猪头收拾干净了,二月初一这天把猪头烀好,二月初二早饭开始吃猪头肉。
二月二的习俗如下:
1、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也是农村的农事节。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较严重,春雨贵如油。倘春雨充沛,预示着一年的大丰收。所以又有农谚道:“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2、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在北京地区民间有民谚说“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龙抬头这一天进行驱虫活动的习俗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3、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二月二”也是一个企盼学业有成的日子。过去私塾先生多在这一天收学生,谓之“占鳌头”。学生们也会念叨:“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4、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二月二”还是一个媳妇回娘家的日子。旧俗规定,媳妇正月里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许回娘家。所以中国民间又有“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民谣,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
5、吃龙鳞,二月二日既然是“龙抬头”之时,许多食品就与龙牵扯在一起。北京一带,这天多食用春饼,叫做“吃龙鳞”,比较讲究的还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北方地区还时兴食用面条、水饺等。
6、在山东,二月二家家户户炒豆子。
习俗起源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曾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俗称“二十八宿”,以此作为天象观测的参照。
“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惊蛰至春分期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百度百科—二月二习俗
2021年龙抬头是农历二月初二,阳历3月14日,星期天。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又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时称为挑菜节。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在来年里能够打丰收,顺顺利利。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二、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三、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1、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在南方,人们都会在这天祭祀土地神,虔诚祈祷保佑这一年五谷丰登。
2、吃龙食:吃龙食,就是在农历二月二日那一天,北方人们会吃一些名字里带有“龙”的食物。一般吃龙食分为,春饼为“吃龙鳞”,面条为“吃龙须”,馄饨为“吃龙眼”,饺子为“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葱饼为“撕龙皮”。
3、采龙气:早上5点到7点之),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寓意着吸收龙气。
4、引钱龙:在华北,人们会选择一棵大树,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把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大家把这叫做引钱龙。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来了,害虫就躲起来。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以下了解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11、祭社神
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古时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认为土地公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在社日奉祀土地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2、吃龙食
二月二这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北方百姓在这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3、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4、开笔写字
相传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5、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6、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击房梁就是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2剃龙头
“二月二”这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为孩子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祭龙
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龙抬头习俗中的撒灰,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 “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成为流传千年的龙抬头习俗。
引钱龙
龙司水,水润而生财。所以便有了"引钱龙"的习俗。例如有的在水壶里放置几枚硬币,到家附近的水井、流动的河或湖泊打一壶水,一路细洒着回到家,将壶里的水和硬币倒入屯水的缸里,意为龙循水迹引而至家。
炒蝎豆
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潍县、莱州等地称作“报捷”,谐音“爆蜇”,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郓城等地称作“炒蝎子爪”,孩子们边吃边唱道:“吃了蝎子爪,蝎子不用打。”蝎豆一般用黄豆炒制,有的蝎豆还粘上糖面,有的在盐水中泡过,香脆可口,还有的把面棋子和蝎豆一块炒,花样甚多。吃蝎豆不仅可以辟蝎,还有人说谁要是吃了七家的蝎子爪,谁就能长命百岁。除胶东部分地区外,其他各地的二月二都流行此俗,不过,在蝎豆之外又加上了瓜子、爆米花等,这是炒蝎豆风俗的一个新发展。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吃出好运
为纳吉,龙抬头这天的食物也与龙有关。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吃猪头肉称“挑龙头”
吃面条是“扶龙须”
吃水饺叫吃“龙耳”
吃米饭是吃“龙子”
春饼又称“龙鳞饼”
龙抬头有哪些节日风俗3龙抬头为什么要剪头发?
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俗话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
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
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
1、祭社神: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在南方,人们都会在这天祭祀土地神,虔诚祈祷保佑这一年五谷丰登。
2、吃龙食:吃龙食,就是在农历二月二日那一天,北方人们会吃一些名字里带有“龙”的食物。一般吃龙食分为,春饼为“吃龙鳞”,面条为“吃龙须”,馄饨为“吃龙眼”,饺子为“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葱饼为“撕龙皮”。
3、采龙气:早上5点到7点之),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寓意着吸收龙气。
4、引钱龙:在华北,人们会选择一棵大树,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再用红线拴一枚铜钱,把线牵回家中,用容器盖住即成,大家把这叫做引钱龙。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丰收;二是龙来了,害虫就躲起来。
转
龙抬头
[ lóng tái tóu ]
基本解释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详细解释
农历二月二日。古中和节。传说此日安眠了一冬的龙抬起头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馀饼,薰牀炕,曰薰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龙抬头》:“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亦作“ 龙抬头 ”。《陕北民歌选·揽工调》:“二月里来龙抬头,长工短工通出牛,前晌把地耕呀,后晌把粪送,到夜晚还要切草喂牲灵。”
民间有许多禁忌避讳“龙抬头”,诸如此日家中忌动针线,怕伤到龙眼,招灾惹祸;忌担水,认为这天晚上龙要出来活动,禁止到河边或井边担水,以免惊扰龙的行动,招致旱灾之年;忌讳盖房打夯,以防伤“龙头”;再者,忌讳磨面,认为磨面会榨到龙头,不吉利。俗话说“磨为虎,碾为龙”,有石磨的人家,这天要将磨支起上扇,方便“龙抬头升天”。除如上习俗外,民间往往还举行多种活动纳吉,诸如舞龙、剃龙头、戴龙尾、开笔等。舞龙,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几家合伙制作一条龙,二月二日这天上街舞龙庆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龙的荫护下再获丰收。
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土地诞”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戊,五行属土)。古人认为土生万物,所以土地神是广为敬奉的神灵之一。人们以为该神管理着五谷的生长和地方的平安。很多地方的百姓都要在“二月二”这天敬祭土地神。二月二是土地公的圣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在中国南方地区,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间的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土地神在人的日常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不但家族大,而且分布广。在居家中有居家土地神,村屯有村屯的土地神,城市有城市的土地神,有的将土地供奉在家中,有的供奉在门口,有的则供在村落的社庙中。总之土地神的职责就是保佑着一方土地之内的人物康泰,人口清洁,出入平安了。
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采龙气
早上卯时(5点到7点之间),卯月的第一个卯日卯时,出门面向东方深吸气,此为一吉。
剃龙头
指二月初二理发,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据说二月二理发会带来一年的好运,加之临沂有正月里不理发的风俗,二月二这天理发的特别多,有句谚语说的好:“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
开笔写字
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旧时这天让孩子开笔写字,取龙抬头之吉兆,为孩子正衣冠、点朱砂启蒙明智,寓意孩子眼明心明,祝愿孩子长大断文识字。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启蒙教育形式。
吃糖豆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引田龙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放龙灯
黄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区还有”放龙灯“的习俗。不少人家用芦苇或秫秸扎成小船,插上蜡烛或放上用萝卜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时分,放到河里或湾里点燃,为龙照路。借此娱乐同时又传递一种美好的祝愿。
敲龙头
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围粮囤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农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区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妇从自家锅灶底下掏一筐烧柴禾余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铁铲子铲些草木灰,人走手摇,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围仓的圆圈,大套小,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围单不围双。围好仓后,把家中的粮食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象征当年的大丰收。
其它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 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步骤,历经十多个小时的烹饪,才能端上餐桌。“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古代的餐饮历史,真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验。过去民俗,过了青龙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以上就是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全部的内容,包括: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二月二龙抬头传统习俗有哪些、龙抬头的节日风俗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