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包子打狗子——有去无回
2、一斤肉包个饺子——好大的面皮
3、狗肉包子——上不了台盘;上不了席;摆不上桌;上不了桌
4、做梦吃肉包——心里美;妄想
5、荞麦的肉包子——皮黑馅子香
6、肉包子砸狗——有去无回
7、一斤肉包一个饺子——好大皮子
8、荞麦面的肉包子——皮黑馅子香;皮黑一兜肉
9、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
10、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1、肉包子砸狗儿——只去不回
12、虎嘴里填肉包子——有进无出
13、牛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4、做梦吃肉包子——心里美
15、剐上自己的肉包扁食——香在嘴上,疼在心里
16、荞麦面肉包子——皮黑一兜肉
17、臭肉包饺子——争也没用;蒸也没用
18、肉包打狗——有去无回;白撂
肉包子打狗歇后语下一句是:有去无回。
肉料作馅的包子,用它作武器去打狗(应说是“掷”),即使狗被掷中也没多大痛楚,反得一顿美食,肉包子当然没有了。比喻没良心的人。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
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其他歇后语:
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叹(炭)。
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肉包子打狗”的下一句是“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是一句歇后语,指有去无回/白扔东西。比喻没良心的人。肉料作馅的包子,用它作武器去打狗,即使狗被掷中也没多大痛楚,反得一顿美食肉包子。包子和狗似乎有一种奇怪的联系,天津有一种包子叫“狗不理包子”,天津最有名的小吃。
常用说法还有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肉包子打狗——白扔东西,肉包子打狗——有去无来。
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综述:肉包子打狗 —— 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ròu bāo zi dǎ gǒu,意思是表示有去无回。
肉料作馅的包子,用它作武器去打狗,即使狗被掷中也没多大痛楚,反得一顿美食肉包子。
出处:
向恺然《留东外史》第四十七章:“这东西专想敲我的竹杠,她借了去,不是肉包子打狗吗?”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白扔东西。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来。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一个不够(吃)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
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以上就是关于肉包歇后语全部的内容,包括:肉包歇后语、肉包子打狗歇后语下一句、肉包子打狗下一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