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起是神经元胞低延伸的部分,可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1.树突呈放射状,是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胞体起始部分较粗,经反复分支而变细,形如树枝状。树突的结构与脑体相似,胞质内含有尼氏体,线粒体和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等,但无高尔基复合体。在特殊银染标本上,树突表面可见许多棘状突起,长约05~10μm,粗约05~20μm,称树突棘,是形成突触的部位。一般电镜下,树突棘内含有数个扁平的囊泡称棘器。树突的分支和树突棘可扩大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树突具有接受刺激并传入细胞体的功能。
2.轴突呈贺锥形,是从只有一根胞体的神经元里发出的轴突细胞,又称轴丘,其中没有尼氏体,主要有神经原纤维分布。轴突自胞体伸出后,开始的一段,称为起始段,长约15~25μm,通常较树突细,粗细均一,表面光滑,分支较少,无髓鞘包卷。离开胞体一定距离后,有髓鞘包卷,即为有髓神经纤维。轴突末端多呈纤细分支称轴突终未,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接触。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轴突内的胞质称轴质或轴浆。轴质内有许多与轴突长袖平行的神经原纤维和细长的线粒体,但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因此,轴突内不能合成蛋白质。轴突成分代谢更新以及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均在胞体内合成,通过轴突内微管、神经丝流向轴突末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可以接受其他神经传来的信号,并把信号传给神经元,因此是传入神经的末梢。而轴突的分枝可以把神经传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因此是传出神经的末梢。轴突的传导是从起始段沿着轴膜进行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至其他神经元或效应细胞。
尼氏体由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其间的游离核糖体组成。为嗜碱性物质,又称嗜染质,在人体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树突中的尼氏体扩大了细胞基底面部的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电解质的迅速运转。
神经元基本构造由树突、轴突、髓鞘、细胞核组成。传递形成电流,在其尾端为受体,借由化学物质(化学递质)传导(多巴胺、乙酰胆碱),在适当的量传递后在两个突触间形成电流传导。
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组成,具有联络和整合输入信息并传出信息的作用。突起有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短而分枝多,直接由细胞体扩张突出,形成树枝状,其作用是接受其他神经元轴突传来的冲动并传给细胞体。轴突长而分枝少,为粗细均匀的细长突起,常起于轴丘。
扩展资料:
根据神经元的机能分类可以分为三类:
1、感觉(传入)神经元:
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神经元的末梢,有的呈游离状,有的分化出专门接受特定刺激的细胞或组织。分布于全身。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连接。在最简单的反射弧中,如维持骨骼肌紧张性的肌牵张反射,也可直接在中枢内与传出神经元相突触。
2、运动(传出)神经元:
神经冲动由胞体经轴突传至末梢,使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组成运动终板;分布到内脏平滑肌和腺上皮时,包绕肌纤维或穿行于腺细胞之间。在反射弧中,一般与中间神经元联系的方式为聚合式,即许多传入神经元和同一个神经元构成突触,使许多不同来源的冲动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神经元。即为中枢的整合作用,使反应更精确、协调。
3、联络(中间)神经元:
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然后再将冲动传递到另一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分布在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内。它是三类神经元中数量最多的。其排列方式很复杂,有辐散式、聚合式、链锁状、环状等。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接触点是突触。复杂的反射活动是由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互相借突触连接而成的神经元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经元
树突是从胞体发出的一至多个突起,呈放射状。胞体起始部分较粗,经反复分支而变细,形如树枝状。树突的结构与脑体相似,胞质内含有尼氏体,线粒体和平行排列的神经原纤维等,但无高尔基复合体。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根胞体发出轴突的细胞 质部位多呈贺锥形,称轴丘,其中没有尼氏体,主要有神经原纤维分布。轴突自胞体伸出后,开始的一段,称为起始段,长约 15~25μm,通常较树突细,粗细均一,表面光滑,分支较少,无髓鞘包卷。离开胞体一定距离后,有髓鞘包卷,即为有髓神经纤维。
化学突触没有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质中,轴突内无尼氏体。电镜下:可见尼氏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名词解释
翼点:翼窝底(内侧壁)由额骨、顶骨、枕骨、颞骨鳞部和蝶骨大翼组成,在四骨的汇合处,常形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 pterion 。
胸骨角 sternal angle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
尼氏体 Nissl body :存在于胞体和树突中,来源于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的光镜下可通过碱性染料将其染成深蓝块状物质的结构,又称“虎斑小体”、“嗜染质”。
咽峡 isthmus of fauces :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为口腔和咽的分界。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较宽阔的腔隙,两层间有许多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相连,内充满脑脊液。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元的突起分为哪几种全部的内容,包括:神经元的突起分为哪几种、树突为什么有尼氏体、神经元的组成结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