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仰慕,仰望;(2)荒凉, 荒漠,荒芜;(3)感动,感激,感叹
2、(1)李白受到款待
(2)李白前往泾川
3、A
4、汪伦对李白说了一席话,汪伦的真情实意把李白感动了
5、李白不仅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还受到和村里人的热情款待
6、“千里桃花”指的是:李白来时经过的山叫千里边山,这里的潭水名‘桃花潭’,正是‘千里桃花’。
“万家酒楼”指的是:桃花潭边有一家酒店,主人姓万,就是‘万家酒楼’
7、汪伦倾诉了对李白的仰慕之情,告诉李白很想找机会请他到自己家做客,又怕李白不肯光临,因此写了这样一封信,请李白原谅和宽恕,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感动,所以在桃花潭连住了好几天
8、答案一:对,因为他对李白的仰慕之情,有没有恶意,之后又向李白道歉了,还对“千里桃花”“万家酒楼”解释的在情在理,可以看出汪伦也是一个性情中人。
答案二:不对,尽管汪伦是对李白真的仰慕,可是也不能是用欺骗手段,这样的做法虽然得到了李白的原谅,但并不值得提倡
最佳答案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
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全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如下:
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大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汪伦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饮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后来,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
“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非常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湮没其中,真正能够千古留名的,不及九牛一毛,他们要么身为王侯将相,要么做过重大贡献,必然是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方能有此殊荣。
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既没有显赫身份,也没有突出事迹,却做到了名满天下,无人不晓。他就是汪伦,一个生活在唐朝的营销鬼才。
李白的一首《赠汪伦》,让汪伦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提起汪伦,世人皆知他是诗仙李白的好友。但实际上,李白与汪伦只是泛泛之交。
依据《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的注解,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结识的一个普通村民,而近代学者则考证认为,汪伦曾任泾县县令,卸任后,由黟县迁往泾县,居住在桃花潭畔。
总之,农民也好,县令也罢,真实历史中的汪伦确实是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正史中连名字都没有,更不配有传记。那么,他究竟是如何搞定李白,进而依靠名人效应名垂青史的?以下,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千古谜团。
话说,汪伦是李白的铁杆粉丝,一直渴望与偶像见上一面,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汪伦得知李白旅居在南陵的叔父李冰阳家,距离泾县很近,于是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为了达成所愿,汪伦可谓是煞费苦心。据《随园诗话补遗》记载,他给李白的信中是这样写的:“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意思就是说:偶像您不是喜欢旅游吗?我们这有十里桃花。偶像您不是爱好喝酒吗?我们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毕生,最痴爱的便是游览美景和畅饮美酒,汪伦此信,可谓是正中下怀,他迫不及待地想到泾县赏尽十里桃花、喝遍万家酒楼,于是不辞辛苦,欣然前往。
但是到了泾县,李白发现不对劲,汪伦这才诡辩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也就是说:“桃花”是潭水名,并没有真的十里桃花;“万家”则是说店主人姓万,也没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的十万桃花和万家酒店,不过是汪伦玩的文字游戏。不过,来都来了,再加上汪伦真心可鉴,确实是盛情难却,那就干脆先喝个畅快再说吧。
这一喝上可好,李白还真喝嗨了,与汪伦把酒言欢,相见恨晚。一连几日盛宴款待,酒肉管够,在李白面前,汪伦真的是慷慨到了极点,为博偶像欢心,他不惜一掷千金,散尽毕生积蓄。李白临行之际,汪伦又赠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这在当时都是非常值钱的,粗略估计,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致相当于200多万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诚然,汪伦信中所言是假的,但他对李白的喜爱是真的,所以直到李白乘舟离开,他仍依依不舍,踏歌相送,聊表心意。
此情此景,李白十分感动,灵感随之喷涌而来,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不赠杜甫赠汪伦,就是这首诗,被收录到了小学语文课本,唐朝的无名小卒汪伦因此名满天下,成为无人不知的历史名人。
有人调侃说,汪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靠“打赏”名垂青史的人,作为“榜一大哥”,他花200万换了李白一首诗,哪里是“不及汪伦送我情”,明明是就是“不及汪伦送我钱”啊!
不过,调侃归调侃,汪伦“打赏”李白的初衷并非千古留名,而只是单纯的崇拜和喜欢,李白写诗回馈,也不是感谢“榜一大哥”的火箭,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完了《别董大》这首诗后,做完课堂作业,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关于汪伦与李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书上没有的。
故事内容是:在唐朝时,汪伦和李白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汪伦想,李白是个大诗人,又是我的好朋友,可从来没为我写过一首诗。于是,他把李白请到他家对他说:“朋友,请你为我做一首诗吧。”李白答应了,就在汪伦家住了下来。汪伦每天都拿出好酒好菜招待他,可奇怪了,李白却作不出诗来了。
一天,汪伦出去做事了,李白想,我在朋友这里这样大吃大喝,真不好意思,于是他决定回家。他走了一会儿后,汪伦回家发现李白不见了,就想:李白这样不辞而别,一定是我没有拿出最好的热情招待他,所以他不跟我道别就走了。对了,不是说李白喝酒后就能作出诗吗?于是,汪伦拿出两坛最好的酒挑着去追李白,他来到桃花潭边发现李白正要乘船回家。汪伦大喊:“喂——船家停一停!”这时,站在船头的李白望着赶来送行的朋友脱口而出《赠汪伦》这首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伍老师的故事讲完后,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接着老师又告诉我们《赠汪伦》这首诗和《别董大》一样,也是一首送别诗。我想,老师的知识真多呀!
读古诗编故事:孟郊思母
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他抬头眺望明月,一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母亲一边缝,一边小声念叨着:“多缝几针,缝得密实一点儿,才结实、耐穿出门在外要多保重身体,早点儿回来,别让娘在家惦记……”当时,听着母亲暖人心脾的话语,望着母亲布满皱纹的脸庞和如霜的白发,孟郊的心里一阵酸楚,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感到,母爱是多么伟大啊,就像春天的阳光那么温暖
孟郊想到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荡他返身回到书案前,挥毫写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谢邀:
开篇明义,《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泾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游历桃花潭时,临行前写给泾川名士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桃花潭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境内。桃花潭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桃花潭因李白的《赠汪伦》而名扬天下,成为历史名胜。
《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赠汪伦》情真意切,读来朗朗上口,原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楼主的问题中的李白被骗,千里迢迢前往桃花潭,临走前写下《赠汪伦》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文献资料记载的,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大意是说,汪伦听说李白经过泾川,汪伦是泾州名士,生性豪放,喜欢结识朋友,仗义疏财。当时李白名扬天下,汪伦非常仰慕,简直就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有一次,汪伦听说李白将要途经泾州,就写了一封信,赶紧派人给李白送去。
在信中,汪伦诚挚地邀请李白到桃花潭一游,汪伦在信中还说这里有十里桃花,这里有万家酒店。古人有以书信求见的习惯,李白当初为了能得见荆州长史韩朝宗,也给韩朝宗写过一封信,信中就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句子。
李白接到信,很高兴地来到了汪伦所说的地方。汪伦盛情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陪同李白一起游览了泾川的名胜古迹和山水风景,没有发现汪伦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于是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就问汪伦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在哪里?
汪伦随即解释说:“桃花”,其实是一个潭水的名字,并没有真正的桃花;“万家”,其实是一个酒店的名字,因为店主人姓万,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其实这不是汪伦故意要骗李白,只是出于对大诗人的仰慕之情,因为汪伦担心李白不会到他的庄园做客,采用这种方法将他邀请至泾川的。
汪伦的庄园环境优雅,清新别致,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在这样轻松惬意的环境中,两人把酒言欢,对酒当歌,相处非常融洽。李白也是出了名的豪放之人,与汪伦情投意合,成为知己好友。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在汪伦的庄园里住了数日,就打算离开了。离别之时,汪伦给李白赠送了名马八匹,锦缎十匹,并亲自将李白送至桃花潭渡口。就在李白登船之际,汪伦在岸边唱起了送别的歌,跳起了送别的舞蹈。
面对此情此景,想到汪伦的真情厚谊,当即作诗一首,赠给汪伦,表达汪伦对自己的盛情款待,诗中也流露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两句是抒情。诗人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诗人的情怀。李白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与情深融为一体,诗情与诗意也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
是的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读来隽永绵延,蕴含的情感更是耐人寻味。诗人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比桃花潭的水好深,那么这样的情谊该有多少深呢?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这首诗之所以显得情真意切,是因为字里行间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浮华辞藻的修饰,只是质朴平实的记述,在即将分别的时刻,耳听到歌声,转眼看到汪伦踏步唱歌的感人一幕。
李白以脚下的桃花潭水之深作比,直抒胸臆,将汪伦对自己的真情厚谊表露无遗,也将两人之间的情谊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读这首诗时,不由得会让人眼前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桃花潭,汪伦踏步作拍,唱着送别的歌曲,李白和汪伦互相道别,说着彼此珍重的话语;汪伦目送李白乘坐的船渐行渐远,最后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所以在汪伦即将离开时,写下了千古流传《赠汪伦》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李白与汪伦全部的内容,包括:李白与汪伦、关于《赠汪伦》的故事、《赠汪伦》古诗的故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