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葡萄酒品种2023-04-30  17

欧阳修论曰:“ 礼、义、廉、耻,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四条纲维;这条纲维不能张立,国家就灭亡。”礼、义,是统治人民的根本大法;廉、耻,是安身立命的基本节操。况且身为大臣而毫无廉耻,天下岂有不乱,国家岂有不亡的啊!我读冯道《长乐老叙》,看他的自述不讲礼义廉耻反以为荣耀,真可谓是毫无廉耻的人了,那天下国家的命运也就可以从而知晓了。我从五代历史中找到保全节操的志士有三位,为事业而死的仁人有十五位,都是武夫战士,难道在儒者中间果真没有那样的人吗?莫非是高尚节操的士人,憎恶时势的浊乱,鄙薄那世道不肯出来?还是统治天下的君主来不及关顾,而没能让他们出来呢?我曾经听说五代时有个叫王凝的人,家在青州、齐州之间,担任州司户参军,因为疾病在任上去世。王凝家中素来贫寒,一个儿子还年幼,他的妻子李氏,带着孩子,背着王凝的尸骨回老家,向东经过开封,在旅店住下,店主不愿接纳。李氏眼看天色已晚,不肯离去,店主拉她的胳膊让她出去。李氏仰天痛哭说:“我是个女人,不能守住贞操,而让这只手臂被别的男人抓过了!”立即拿起斧子自己砍断那条胳膊,看见的人为她叹息流泪。开封尹听说后,将此事向朝廷禀报,优厚地周济李氏而鞭打了那位店主。呜呼!士人不自己珍爱他的身子而忍受耻辱苟且偷生的,听说李氏的高风亮节,应当稍微知道羞愧了!

臣司马光曰:天地设置方位,圣人作为准则,用来制定礼仪、建立法律,家中有夫妇,家外有君臣。妇人随从丈夫,终身不能改变;臣子事奉君主,至死不二;这是为人之道的最大伦常。如果有人废弃它,祸乱莫过于此!范质称赞冯道德行深厚精研古道,才器雄伟度量宏大,虽然朝代变迁,人们也没有闲言,像大山屹立,不可转动!臣下我认为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做女人不正派,即使再有如花美貌,纺织巧手,也称不上贤惠;做臣子不忠诚,即使才智再多,政绩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什么缘故呢?因为大节已亏。冯道任宰相,历事五个朝代、八位君主,如同旅店看待过客,清晨是仇敌,傍晚成君臣,更换面孔、变化腔调,竟无一点羞愧,大节如此,即使有小善,哪里值得称道!有人认为自从大唐皇室灭亡,群雄武力相争,一位帝王的兴盛衰亡,长的十几年,短的三四年,虽然有忠臣智士,又能怎么样呢!在这种时候,丧失为臣节操的不止冯道一个人,岂能单独怪罪冯道呢!臣下我认为忠臣担忧国运如同家运,见到危险敢于献出生命,君主有过失就坚决劝谏、据理力争,国家衰败灭亡就至死恪守节操。智士见国家清明有道就出来,国家昏庸无道就隐居,或者遁入山林不留踪迹,或者身居小吏悠闲自在。如今冯道论尊贵恩宠则胜过太师、太傅、太保三师,论权力责任则居各宰相之首,国家存在便拱着手闭着嘴不置可否,窃据权位无功受禄;国家灭亡便图谋保全苟且免死,迎接拜谒新主或上表劝进帝位。国君兴盛灭亡一个接着一个,冯道荣华富贵依然故我,这是奸臣之最,哪能与其他一般人相提并论呢!

"国有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原典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说义,三曰廉,四曰耻。 ——春秋《管子·牧民》

典故

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权而面对治国安民之要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尊敬适当的态度和行为;义、公正无私的道理或举措;廉、不贪不污及纯正高洁;耻、为不当的言行举止有羞愧之心。

参考资料:礼义廉耻_百度百科

三纲五常四维八德简述如下。

1、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脱胎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人伦关系进行了明确的主次关系划分,臣子应该以君王为主,子女应该以父亲为主,妻子应该以丈夫为主。这种道德观念很受封建王朝皇帝们的喜爱,对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五常:仁、义、礼、智、信。同样是出自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他在孟子五伦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五常,是对孟子五伦的具体化。

3、四维:礼义廉耻,被管仲称之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当年那个带领齐国走向辉煌的管仲所主张的观点,在管仲的心中,礼义廉耻直接与国家的兴亡挂钩,不在仅仅是个人的道德观念,而是上升到国家层面。

4、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是宋人在管仲的礼义廉耻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家庭观念就极其重要,往往会形成几百人的超大家族群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和谐,孝悌观念就被人们提出来了。而有家毕然有国,因此宋人又提出忠信的观念。

《管子·牧民》

出处 《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管仲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如果有一根断裂,政权就要倾斜。

以上就是关于翻译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全部的内容,包括:翻译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中国传统文化讲的"国有四维"是指什么、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7410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