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为何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会崩溃瓦解

邮局上班时间2023-04-29  18

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名词叫做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是在二战之后设计的,能够使世界权益进行再平衡的一种体系,主要是以美国作为利益的核心,对二战之后欧洲的重建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瓦解,是因为其本身对世界发展的认知规律不清,且美元和黄金的挂钩前提出现问题,当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也瓦崩。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种中心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在二战之后以美国为首建立起来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这种体系的成立,是在1944年的七月,西方主要代表国家在金融国际会议上确立该体系,也正是因为这次会议是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所以就以其为名取了这个货币体系的名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明确外汇的自由化以及资本的自由度,对于多边经济制度,也有相应的输出,还对构成核心资本集团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讲解。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资本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自从二战之后建立起牌,也促进了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对外确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货币中心体系,通过该体系可以实现对各个国际之间的收支调节,同时,还能够解决储备资产问题以及经济的复苏等多个实际问题,对于二战之后欧洲及美国的恢复,尤其是在经济上的恢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崩的原因,内在存在缺憾

之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1年就瓦崩,被尼克松政府取消。是因为其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憾,首先,物流顿森林体系无法克服其内在的自身矛盾性,美元作为主要的储备货币,进一步导致了国际偿还能力和美国货币的信誉不可兼得,两者之间的矛盾愈发愈烈,也就造成了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币值和国际货币之间的调节机制也过于依赖政策手段需调整,在这样的货币制度之下,存在着收益和风险之间的不对称性,很容易加大投机的风潮。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受国际经济格局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最终瓦解同样受到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最终,在美元的三次危机下直接解体。美元危机也是美国收益率差之间严重导致美元汇率上升,各国争相购买美元储备的一个经济过程,随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给不了雷顿森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后,在此经济模式之下,美国经济陷入了彻底的僵局,而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难逃其咎,最终被取消。

总而言之,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对二战之后欧洲的重建以及美国的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当然这一体系本身存在的内在的缺憾性在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自然是难逃被覆灭的风险,当然,美元三次危机加剧了其崩塌的速度,最终彻底覆灭。

1、背景与建立:二战期间,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大量黄金流入美国。其他参战国经济实力都受到重创。在此期间,1944年7月22日,美国邀请44个国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美国凭借其政治经济实力,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不仅拥有一整套的规则。

而且还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实施这些规则,这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美国主导建立的这种国际经济体系客观上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地与黄金挂钩。任何制度和规则都不可能是中性的,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者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美国最直接的收益就是确立了“美元霸权” 。美国处在世界银行家的位置。美国可以从“外围国家”获取一系列资本流动收益,这些收益包括:弥补国内储蓄缺口,其他国家承担美国经济调整的负担(财政赤字、泡沫经济、经常项目收入赤字等)。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被尼克松政府宣告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

此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美元币值稳定,其它国家就会接受;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就要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

2、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美国黄金储备减少。1960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1968年3月,美国黄金储备下降至12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在两次石油危机中因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

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

扩展资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标志

1、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2、取消固定汇率制度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有效运转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布雷顿森林体系有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20世纪70年代初,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并两次贬值,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布雷顿森林会议诞生的两个机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发挥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前者负责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目的为保障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后者提供中长期信贷来促进成员国经济复苏。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汇价的波动界限是狭隘的。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战后许多国家的收支危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由于汇率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资本流动中引发的汇率风险,这有利于国际资本的输入与输出。同时也为国际间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助于金融业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对战后的经济复苏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首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顺利运行,是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充足的黄金储备分不开的。但若美国国际收支持续性逆差,美元对外价值长期不稳,美元则会丧失其中心地位,危机布雷顿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础。其次,美国要履行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义务,必须拥有充足的黄金储备。若美国黄金储备流失过多,储备不足,则难以履行兑换义务,则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再次,若美国黄金储备不足,无力进行市场操作和平抑金价,则美元比价就会下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也就会随之动摇。最后,该制度规定汇率浮动幅度需保持在l%以内,汇率缺乏弹性,限制了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而且它实际上仅着重于国内政策的单方面调节。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两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这种种迹象都预示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能长久地存在,它必将会被一种更为优越的货币制度所替代。至此,战后支撑国际货币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汇率制度也完全垮台。这宣告了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欧洲整体经济规模和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均处于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中与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马克、英镑、瑞士法郎等也占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过去美元在国际金融的一统天下,正在向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将向各国汇率自由浮动、国际储备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加强,单一的货币制度越来越难以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也就难怪像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样的货币体系制度要走向崩溃。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2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美国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海外军费巨增,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源源外流。 1960年,美国的黄 金储备下降到178亿美元,已不足以抵补当时的210.3亿美元的流动债务,出现了美元的第一次危机。60年代中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黄金储备不断减少。1968年 3月,美国黄金储备已下降至121亿美元,而同期的对外短期负债为331亿美元,引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102.1亿美元)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678亿美元)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美国爆发了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黄金储备已从战后初期的245.6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没有充分的黄金储备作基础,严重地动摇了美元的信誉。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美国发动侵越战争,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依靠发行货币来弥补,造成通货膨胀。加上两次石油危机,石油提价而增加支出;同时,由于失业补贴增加.劳动生产率下降,造成政府支出急剧增加。美国消费物价指数1960年为1.6%,1970年上升到5.9%,1974年又上升到11%,这给美元的汇价带来了巨大冲击。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利用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实力和其他国家被战争削弱的机会,大举向西欧、日本和世界各地输出商品,使美国的国际收支持续出现巨额顺差,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大量流入美国。各国普遍感到“美元荒”(Dollar Shortage)。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增长,出口贸易的扩大,其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美元和黄金储备增加。美国由于对外扩张和侵略战争,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资金大量外流,形成“美元过剩”(Dollar Gult)。这使美元汇率承受巨大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出现下浮的波动。

参考资料:

>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波动的汇率。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当供过于求时,汇率就下浮;求过于供时,汇率就上浮。

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从此,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成为历史的陈迹。

1978年4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改的协定,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此宣告了战后固定汇率制的结束和浮动汇率制的实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浮动汇率的类型有:以政府是否干预区分,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以汇率浮动的方式区分,可分为单独浮动和共同浮动。

第一次权力转变根据材料“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结合已学知识可从15-19世纪是欧洲崛起的经济上、思想上,政治上,加以说明.

第二次权力转变根据材料“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再结合19世纪末以来,美国开始崛起.美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英国衰落,美国成为世界的债权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二战后,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掌控着世界经济的秩序.

第三次权力转变根据材料“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可结合自20世纪50年代起,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欧与日本崛起;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已进一步增强;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崛起;东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剧;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

第一次权力转变的因素:

15-19世纪是欧洲崛起的历史时期,这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相继开展,解放人的思想,为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政治上,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开展,确立民主制度.在此基础之上,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取得殖民霸权和海上霸权,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列强瓜分世界,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第二次权力转变--美国主导世界的因素:

19世纪末以来,美国开始崛起.美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新科技领先于世界,在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一战后,英国衰落,美国成为世界的债权国,经济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在一战后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美国主导了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新政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等,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以美国方案为基础形成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并确立起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掌控着世界经济的秩序.

第三次权力转变--群雄竞起的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群雄竞起的时代.美苏冷战的开展,削弱了各自的实力;自20世纪50年代起,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展,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提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欧与日本崛起,资本主义阵营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冷战结束后,美国虽然仍为超级大国,但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控制力减弱,世界多极化趋势已进一步增强.战后殖民体系崩溃,第三世界崛起;东盟和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剧;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国际收入状况恶化,美元信誉受极大冲击,爆发多次美元危机。1973年3月因美元贬值,再次引发了欧洲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从此也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直至1976年国际社会间才了达成了以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的非货币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牙买加协定”。从法律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该协定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6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为何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会崩溃瓦解全部的内容,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具体是什么为何最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会崩溃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的背景是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原因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7278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