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认为水有哪七德简谈你的认识

安阳市二中2023-04-25  25

1、守拙:水乃万物之源,论功勋当得起颂辞千篇、丰碑万座,炫耀的资本不可谓不厚,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仅不张扬,反而和其光,同其尘,宁静和达观;

2、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

3、坚忍: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

4、博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5、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时而细腻、粗犷、妩媚或奔放,它因时而变,夜结露珠,晨飘雾霭,晴蒸祥瑞,阴披霓裳夏为雨,冬为雪,化而生气,凝而成冰;

6、透明: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7、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比如不管置于瓷碗还是置于金碗,均一视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谓水平。

在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r\n《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r\n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r\n此外,《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说明君子之美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获得的。就像获取美玉一样,需要有一番磨砺的功夫。这样玉器又成为君子修养、磨练品性的象征。 \r\n关于君子与玉,还有\“五德\”之说。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大意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r\n玉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则君子必须佩带它,而且佩带以后,行走时玉佩发出声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r\n所以\“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以上就是关于老子认为水有哪七德简谈你的认识全部的内容,包括:老子认为水有哪七德简谈你的认识、玉的“七德”:“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66846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