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未成年的女子的年少时代为豆蔻年华。之所以这么称呼主要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中的诗句。原文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的她正好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这是杜牧离开扬州的时候,写给一位只有十三岁左右名叫张好好的诗。诗中形容这位柔弱美丽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
扩展资料
除豆蔻外的其他年龄称谓
十五岁为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又称“及笄”。
十六岁是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因为“瓜”字可以拆分为两个“八”字,二八十六,所以指十六岁的女子。女子到十六岁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可以结婚为人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龄称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蔻年华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出自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木植物,高约丈许,在春末夏初开花,成穗状,初为嫩叶所卷,叶渐展而花渐开,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豆蔻年华”一语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词目 豆蔻年华
发音 dòu kòu nián huá
释义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出处 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示例 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玲珑可爱”。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少女
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古代其他年龄的别称: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
孩提:二三岁。《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
垂髫:三岁至七八岁。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
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恒齿,专指七八岁。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借指16岁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龄。
弱冠:专指20岁男子。《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日弱冠”。
而立:孔子说:“三十而立。”后人便以“而立”专指30岁。
不惑:同“而立”一样,亦源于孔子语:“四十而不惑。”后人以此借称40岁。
耆艾:《礼记·曲礼上》载:“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耆艾”便代称五六十岁。
花甲: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子,后人便称年满60岁为“花甲”。
古稀:指70岁。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一般指少女,泛指少女青春懵懂的年华。豆蔻这个词出自于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诗中将少女比作为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柔弱美丽、体态轻盈,生动形象,这一比喻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就是关于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全部的内容,包括: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豆蔻年华指多大年龄、豆蔻年华是指多少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