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格是赋格吗

延安精神的内涵2023-04-24  21

是的,吉格舞是活泼欢快的,和作为舞蹈伴奏的曲调一样,它起源于16世纪的英国,在今天最多的是与爱尔兰舞曲和苏格兰乡村舞曲有关。吉格一般放在组曲末尾,有终曲强烈的性格。速度快,气氛明朗,节奏强烈,大都是有附点的三拍子。

吉格的速度通常是快速的,复合双拍子或三拍子,旋律多用三连音和大跳,模仿性对位织体。

吉格节奏

吉格的另一种节奏

巴赫利用二声或三声的模仿对位手法,常使吉格舞曲带有赋格曲风。在组曲后半部,主题常以逆行方式出现,这种舞曲相当于奏鸣曲中的回旋曲终曲,在组曲中极富变化。

在巴赫所作的吉格中,每一节通常以赋格曲开头,第一节中使用的主题在第二节中倒置,例如巴赫第三首英国组曲中的吉格。

赋格

(Fuga)西洋复调音乐中主要曲式和体裁之一,又称“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它是复调音乐中最为复杂而严谨的曲体形式。其基本特点是运用模仿对位法,使一个简单的而富有特性的主题在乐曲的各声部轮流出现一次(呈示部);然后进入以主题中部分动机发展而成的插段,此后主题及插段又在各个不同的新调上一再出现(展开部);直至最后主题再度回到原调(再现部),并常以尾声结束。

卡农

(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其原意为“规律”。同一旋律以同度或五度等不同的高度在各声部先后出现,造成此起彼落连续不断的模仿,即严格的模仿对位。

卡农和赋格

卡农的基本点是一个单一的主题与它自己相伴而奏。由加入的各个不同声部分别唱出主题的“副本”。但做这种事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卡农中最简单的是轮唱,像《保卫黄河》,第一个声部先唱出主题,相隔规定的某段时间之后,这一主题的“副本”在完全一样的调上进入。在这第二个声部进行到规定的同样长的时间之后,第三个声部进入,唱出这个主题,以此类推。对大部分的主题来说,这样演唱是无法与它本身相和谐的。为了使一个主题能成为一支卡农的主题,它的每个音符必须能起两种(三种

,或四种)作用:首先它得是旋律的一部分,其次它必须是这同一旋律的和声的一个部分。比如说,在包含有三个卡农式声部的曲子里,主题的每一个音符除了要构成曲调,还必须在两种不同的方式上构成和声。这样,在卡农曲中,每个音符都有着一个以上的音乐意义,而听者的耳朵和大脑根据前后的音调自动地领会其确切的意义。

当然还有更复杂的卡农。按由简入繁的顺序,第一种更复杂的卡农是:主题的种种“副本”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音高上互相交错。也就是说,第一声部可能是在C调上唱出主题,同第一声部相交错的第二声部可能是在比C调高五度的G调上唱出同一主题。与前两个声部相交错的第三声部可能在比G调高五度的D调上唱出,以此类推。下一种更复杂的卡农是:各个声部的速度不同,比如说,第二个声部的速度可能是第一声部的二倍或一半。前者叫做减值,后者叫做增值(因为主题好像是在收缩或者扩展)。

这还不算完。卡农构成中下一个更复杂的阶段是主题转位,意思是产生这样一个旋律,每当原来的主题跳上时,它就跳下,两者所越过的半音数目相同。这是种相当奇特的旋律转换,但是,如果一个人听过很多转位的主题,就会觉得这种事挺自然了。巴赫就特别喜欢转位,井经常在他的作品中使用——《音乐的奉献》也不例外。作为转位的一个简单例子,可以试着唱唱《好国王温赛拉斯》〔Good King Wenceslas〕这支曲子。当它的原主题和转位主题一起唱出时,高低相差八度,前后相差两拍,这就是一支相当悦耳的卡农曲了。最后,这些“副本”中最玄奥的是逆行—一主题依一定时间从后往前奏出。使用了这种技巧的卡农,俗称为“螃蟹卡农”,这是因为螃蟹那奇特的运动方式。不用说,巴赫《音乐的奉献》中也包含有一支螃蟹卡农。注意,不论是哪一种“副本”,都保持有原主题的所有信息,也就是说,从任何一种副本中都可以完全恢复原主题。这种保存信息的转换经常被称作同构。在本书中,我们将经常谈到同构。

有时候需要放松这种很严格的卡农形式。一种办法是允许稍稍偏离完全的反复,以取得更流畅的和声。也有的卡农有“自由”声部——这种声部不使用该卡农的主题,只是和该卡农中的各个声部和谐一致。

《音乐的奉献》中的每一支卡农都以国王主题的某个变奏作为自已的主题。上面所说的每一种使卡农复杂化的手法在《音乐的奉献》中都被充分使用了。事实上,这些方法有的时候是结合起来使用的。比如,其中有一首三部卡农被称做《反向增值的卡农》。它的中间声部是自由声部(实际上,它唱的是国王主题),而其它两个声部用增值和转位的手法以卡农形式在其上下跳跃。另外一个声部则仅仅是用一句神秘的“quaerendo invenietis”(“觅之,自有所获”)标示着。

我还应该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赋格。赋格在下述这一点上象卡农一样:它通常也是建立在一个主题上,以不同的声部、不同的调子、偶尔也用不同的速度或上下颠倒或从后往前地进行演奏。然而,赋格的概念远不如卡农那么严格,因而允许有更多的情感或艺术的表现。赋格的识别标志的是它的开始方式:单独的一个声部唱出它的主题,唱完后,第二个声部或移高五度或降低四度进入。与此同时,第一个声部继续唱“对应主题”,也叫第二主题,用来在节奏、和声、及旋律方面与主题形成对比。每个声部依次唱出主题,常常是另一个声部伴唱对应主题,其它的声部所起的作用随作曲家的想象而定。当所有的声部都“到齐”了,就不再有什么规则了。当然,还是有一些标准的手法,但它没有严格到只能够按照某个公式去创作赋格。

赋格曲

复调乐曲的一种形式。“赋格”为拉丁文“fuga”的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的对位基础上,从16~17世纪的经文歌和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的曲式,直到18世纪在JS巴赫的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巴赫丰富了赋格曲的内容,力求加强主题的个性,扩大了和声手法的应用,并创造了展开部与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使赋格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

赋格曲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第1部分为呈示部,指主题依次在各声部作最初的陈述。开始时,主题在主调上从某一声部单独进入,接着第2声部在属调上(偶尔也用下属调)模仿主题,称为答题,而原主题声部继续出现的与答题形成对比的旋律称为对题。答题如严格模仿主题,称为纯正答题;如与主题形成守调模仿,称为守调答题(见模仿)。对题在赋格曲的进行中再次出现时保持不变者称为固定对题,伴随主题或答题的旋律经常改变者称为自由对题。主题与答题然后再在其他声部上轮流进入。呈示部中主题(包括答题)进入的次数与赋格曲声部的数目相等(有的理论体系认为,呈示部中主题的进入应以4次为准)。有时在呈示部之后,主题又在主调或属调上进入一次或两次,称为呈示部的补充进入;当补充进入的次数与呈示部相等时,称为副呈示部。第2部分为发展部。根据赋格曲总的布局,第2部分可能是最后一部分,也可能又分为中间部与再现部,因此,除二段式的赋格曲外,还有三段式的赋格曲,后者尤为常见。发展部中,主题的进入比较自由,可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如扩大、缩小、倒影等,主题进入的次数也无定规。发展部开始时主题常在主调的平行调上进入,以与呈示部中的主题形成调式色彩的对比,其后可转入其他副调。赋格曲的结束部分或再现部分(指三段式的赋格曲)中,主题又在主调上进入,并与答题构成主调-属调或主调-下属调的布局;也可采取各种密接和应的形式进入。在结尾处,常有持续音的运用。不论在呈示部或发展部,主题每次进入之间出现的音乐段落称为小尾声或间插段(篇幅较大者),其素材大都从主题或对题中演化而来,具有中间过渡和发展的意义,并促进了音乐整体的流畅性和不间断性,而这正是赋格曲写作中的显著特征。

赋格曲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单赋格曲 根据一个主题写成的赋格曲。

二重赋格曲 根据两个主题写成的赋格曲,这两个主题要适合作二重对位(两者可互换位置)的移动。二重赋格曲的结构组织有两种:1两个主题同时呈示,即两个主题在二部对位的结合中同时进入,而且在以后的多次进入中保持不变,并与间插段交替出现。如WA莫扎特的《追思曲》第 1段中的“主啊怜悯我们”。2两个主题各自单独呈示。其写法包括3个部分:①第1主题的呈示部与发展部。②第 2主题的呈示部与发展部。③两个主题结合一起同时进入。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下集《升g小调赋格曲》。

三重赋格曲 根据3个主题写成的赋格曲,这3个主题要适合作三重对位(三者可互换位置)的移动。其结构组织与二重赋格曲相同,也分为两种:①3个主题同时呈示。如J海顿的《A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20之6)的终乐章。②3个主题分别呈示,即每个主题都有自己的呈示部与发展部,最后3个主题结合一起同时进入。如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下集《升f小调赋格曲》。在三重赋格曲中,有时只有第1主题单独呈示,第2、第 3主题同时呈示,然后3个主题一起进入。

一首赋格曲在曲式上发展较少时,通常称为小赋格曲。一般地说,小赋格曲的呈示部与赋格曲相同;发展部则比较自由,主题进入的次数较少,发展不大,整个篇幅也比较短小。但有些作品虽然也称为小赋格曲,但在篇幅和曲式上丝毫也不亚于赋格曲。赋格曲与小赋格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套曲中的一个乐章。

当一首乐曲中某部分的写法与赋格曲的呈示部类似,以模仿手法将主题加以发展,但无系统的展开的中间部与再现部时,称为赋格段。赋格段的结构,包括主题在各声部依次进入的呈示部(有时也带有主题的补充进入)和自由发展部的开端,或仅有一个呈示部。赋格段不是完整独立的曲式,它的开始比较容易辨认,但结束却没有明显的界限,常用于主调音乐的乐曲中,结束时与后面出现的主调音乐写法融为一体。如ПИ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第 1乐章的展开部分以及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第5乐章的引子部分等。

以上就是关于吉格是赋格吗全部的内容,包括:吉格是赋格吗、在舞蹈中卡农和赋格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叫赋格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6538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