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月余,利用下班后的点滴时间,疲惫无力的身体里包藏“祸心”,为何说是“祸心”,因为我这两个来月受阅读的影响,心情一直很愤懑,恨得咬咬牙切齿。把童贯,蔡京为代表的奸佞之流,秦桧,徐秉哲,范琼为代表的卖国求荣之辈祖宗十八代是在心里嘴里都问候了无数遍!这两月来,心情也很悲伤痛惜,更多的是感动到流泪和骄傲又自豪。因为我们民族在危亡之际,从来都不会缺少马扩,种师道,刘锜,岳飞这样精忠报国的英雄人物。而这一切都因读《金瓯缺》而得。
《金瓯缺》已阅至尾声,前书中已提至秦桧,至尾声始详写其投敌卖国之缘由。秦桧与夫人王氏狼狈为奸,为贪图富贵,甘心臣虏。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委屈求全,屈膝事金,尽做龌龊不齿之事,脸面都丢尽了。
靖康二年,东京城破,金兵起初只是包围外城。北宋仍保有国土的大部分,综合实力完全碾压刚立国不久的大金朝。如果北宋统治阶层有血性敢战,不贪生怕死,不贪图富贵,不沉迷享乐,集全国之力是完全可以把金人赶回东北苦寒之地。一边悲痛的读着,一边看着种师道,刘鞈,马扩,刘锜,吴革,张叔夜等人力挽狂澜,创造有利形势,扶北宋于倾危之中。都说不做就不会死,多好的形势也经不起有人使绊子,故意捣乱。根子烂到底了,皇帝胆小昏聩,主和大臣早已做好了换主子的春秋大梦。于北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北宋亡国,金人扶持张邦昌做皇帝。秦桧起初是拒绝在拥戴张邦昌称帝联名书上署名。由此被金朝二太子视为忠臣。与之同视的还有张叔夜,司马朴都是忠贞不二,绝不屈膝乞活的真正忠义之臣,在不久后被虏北上的途中自杀明志,以身殉国。唯秦桧夫妇是虚假做作的。起初金人因斡离不一句忠义之臣而优待秦桧一行五人。后因两河抗金义军峰起云涌,此起彼伏。金人遂断了对他们的优待,秦桧等感觉死到临头,必须尽快想到脱身求富贵之法。一晚的密商后,秦桧无耻的想到把夫人王氏献身给监守看管他们的官员拔离,以求得脱身之机。
王氏主动勾引金将拔离,引其来家宴饮。正在喝酒之际,拔离一把抱住王氏就行*欲。秦桧此时见机要溜走,不料拔离暴喝一声,不准他离开,要他现场观摩。之后也不允许他闭眼不看。至此,拔离完全信仼他们了,秦桧夫妇差不多等同向金人交了投名状。为继续祸害南宋埋下隐患。
「 ”人皆可罪,罪人须定其人。罪不自招,密而举之则显。人无不党,罪一人可举其众;供必无缺,善修之毋违其真。事至此也,罪可成矣。”——《罗织经》。 上面这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出自《罗织经》,这是世上首本讲解如何罗织罪名、诬陷他人的书,连杀人如麻的武则天看过之后,都惊出一身冷汗,不禁感叹道:「 ”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能写出这种书的,自非寻常人物,其作者正是唐朝的第一酷吏——来俊臣。 逼供天才来俊臣(图源:朕说) 酷吏诞生记 作为全唐酷吏之首,来俊臣并不像其他酷吏一样是从基层慢慢混上来的。受武则天赏识前,他只不过是个终日以偷盗为业的混混。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在和州作案时,他就被捕了,还被刺史李续赏了一百杖。祸兮福所倚,无人猜得到,这次受刑竟成了他发迹的契机。 天授元年(690),李续因罪被诛,来俊臣见此大喜,赶忙上书武则天,说自己之前掌握了琅琊王谋反的证据,想要揭发他时却被李续以盗窃罪关了。利口一张颠倒黑白,武则天误以为他乃大忠之人,不察之下让他当了御史。利用武则天初登大位、急于立威的心理,来俊臣大肆诬陷百官,踏着他们的尸体,步步高升,仅一年就升至从六品下的侍御史。为教授下属栽赃陷害之道,提高办事效率,他还专门写了本教科书,命名为《罗织经》,「 ”罗织”一词,便是由此而来。下属们按书办事,选中一人后,全国各地相继举报,中者无一幸免,皆入狱受刑,吓得百官公卿每次入朝必先与家人诀别。 《罗织经》 为支持来俊臣工作,武则天在洛阳丽景门设下别狱,专供他使用。他也「 ”不负期待”,揭发了无数朝廷官员,武则天对此从不起疑。因为入狱者无一喊冤,皆认罪,所以她自然不会追究,只会觉得来俊臣举报得准确。然而她不会想到,这一切全是假象。为逼犯人认罪,每个入狱者无论罪名轻重都会先享受一番以醋灌鼻、掘地为牢的滋味,之后会被泡于屎尿之中、或断饮食。即使挺过这几关,后面还有「 ”失魂胆”、「 ”死猪愁”、「 ”定百脉”等十种刑具等着。而且来俊臣还给每种拷问之法起了个文雅的名字:比如缚犯人手足于木架上转动,称为「 ”凤皇晒翅”;再比如让犯人带枷跪地、垒砖于其上,则是「 ”仙人献果”…… 来俊臣发明的拷问方法——仙人献果 虽然他在这方面花了大工夫,但实际上这些刑具和拷问方式很少用到,绝大多数犯人在见到刑具后就吓尿了,直接认罪。少数抵死不认的硬茬,会被做成 「 ”畏罪自尽”,即便遇到大赦也无法逃脱,因为来俊臣会先弄死他们再宣大赦诏令,可以说只要进了丽景门监狱,就是死人了,区别只在于「 ”被自尽”还是「 ”认罪伏诛”而已。这也就难怪侍御史王弘义会戏言:丽景门乃「 ”例竟门”,入此门者照例皆竟。 洛阳丽景门 请君入瓮 天授二年(691),来俊臣的好友周兴走霉运了。同样以诬陷他人为己任的周兴这次反被举报谋反,而负责查办此事的正是来俊臣。此种「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做法太过露骨,周兴的权势全倚仗皇帝,他岂敢谋反?来俊臣完全可不费吹灰之力就替他脱罪,但却并没有这么做。他认为:若皇上真信任周兴,那只会对这种举报置之不理;如今自己被任命为查案大臣,摆明了皇上是不信任周兴的,既如此,自己还不如顺着陛下,将周兴办了。「 ”上之敌,虽吾友亦敌也”,他没有忘记自己写在《罗织经》里的这句话。 于是来俊臣在家中宴请周兴。酒正酣时,他问道:遇到嘴硬的囚犯,该如何逼供。周兴呵呵一笑,表示此事甚易,只要「 ”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来俊臣就按他所说,摆了一个大瓮。然后缓缓说道,有人举报他谋反,圣上命自己调查,因此「 ”请兄入此瓮”,这便是「 ”请君入瓮”的故事。事实证明周兴的办法是真的好使,听到来俊臣的话后,当场「 ”大骇而汗,叩头服罪”。他也不想想,发明那么多刑具和处刑之法的来俊臣,又何须向他请教,等到懂得这一点时,为时已晚。被来俊臣盯上的结局他心知肚明,所以毫不抵抗,最终被流放到岭南,途中为仇家所截杀,一代酷吏就此落幕。 来俊臣:「 ”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陷害狄仁杰 与周兴的惨淡收场不同,来俊臣此时正春风得意。靠着为武则天披荆斩棘的功劳,他晋升到正五品的左台御史中丞,其时距离他初入仕不过短短两年。这么快的晋升速度,换了谁都会飘的,他也不例外。两年来的坦途使他愈发目中无人,于是他打算干一票大的,便瞄上了时任同平章事的宰相——狄仁杰。 狄仁杰 如意元年(692),狄仁杰被构陷入狱。来俊臣本来为他设计了各种拷问方式,没料到狄仁杰鬼得很,利用武则天颁布的「 ”入狱者一问即认罪,可免死”的规定,没等来俊臣发问就抢答说「 ”(谋)反是实”。如此不按套路出牌,搅坏了来俊臣修理他的兴致,只把他关押等待处决,而狄仁杰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假装招供要来笔砚,其实暗中把冤屈写于帛书之上,并塞入棉衣中。时值冬末春初,天气转暖,他以「 ”时方热,请付家人去其绵”为由,让狱吏把棉衣交给家人。二子狄光远取得衣中帛书后,立刻面圣,恰逢前宰相乐思晦的幼子也上殿讼冤,武则天决定亲审狄仁杰。她问狄仁杰,既已认罪,为何喊冤。狄仁杰苦笑着说:「 ”不承认,命早没了”。经查后,武则天发现狄仁杰的认罪书是伪造的,才恕其死罪,只贬为彭泽县令。至于来俊臣,却是一点事儿都没有。 整不死有心计的狄仁杰,那就整别人,可怜的大将军张虔勖、内侍范云仙就成了新靶子。这俩人性子耿直,认为没干过的事儿再怎么逼供也说不出来。张虔勖甚至打算告到大理寺,找执法公正的徐有功来断案,结果惹毛了来俊臣,被乱刀砍死;而范云仙则是搬出唐高宗李治,宣称自己对先帝有辅佐之功,这话来俊臣不爱听,就让人把他舌头给割了,最后才弄死。为官不过数年,死在来俊臣手上的人已堆积如山。 狄仁杰:「 ”陛下,老臣可差点就挂了啊!”(图源:朕说) 行险德薄,祸国乱家 来俊臣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如意、长寿年间,他就曾两度因贪污被贬。第一次贬为庶民,但不久就起复为正五品上的殿中丞;第二次仅贬为同州参军,而后再次起复,成了正五品洛阳令,更进为从四品的司仆少卿。这经历简直不似贬官,反倒像是 下基层历练。武则天对来俊臣的纵容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在贬为同州参军时他就强占了同僚之妻,又辱其母;任洛阳令后,又因看上蕃酋的婢女而诬告人家谋反,逼得蕃酋族中数十人割耳剺面讼冤才作罢;而司刑史樊戬受诬身死后,其子剖腹证清白,秋官侍郎刘如璿为此伤心流涕,结果就被来俊臣当成樊戬同伙而流放。这个时候的来俊臣已成了十足的瘟神,谁碰上谁倒霉。凭这股嚣张劲,来俊臣后来又干了两件事,其结果和原先他所干过的事一样,都是他占了便宜。但若是从后面发生的事来看,这两件事对他而言就不是胜利了。 第一件事的主角是明堂尉吉顼。他得知箕州刺史刘思礼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打算谋反,便向来俊臣举报了刘、綦二人,害得数十族被诛。为独揽功劳,来俊臣打算把吉顼也顺手办了,吓得他向武则天辩白才躲过一劫。打小报告害人全族,吉顼很不地道;来俊臣把人利用完就扔,则更不地道。自此,吉顼视来俊臣为大仇,最终成为压死来俊臣的最后一根稻草。 吉顼向来俊臣告密 第二件事的主角叫卫遂忠。那年,尚方监主簿王庆诜正准备嫁女给射洪县令段简,没想到中途却被来俊臣截了胡。来俊臣见王氏貌美,矫诏将其强娶进门,还把段简的美妾也一并收入囊中。为庆祝此事,他在家中大摆酒宴,招呼女方家人。此时好友卫遂忠刚好来串门,却被仆人拒之门外。见对方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卫遂忠登时大怒,闯了进去,将本就尴尬无比的王氏等人骂了个遍。大失脸面的来俊臣气得把卫遂忠绑了起来,吊打了一顿,念在与卫遂忠有过交情的份上,才没下死手。来俊臣不道,他自己就是死在这一次心慈手软之上。 卫遂忠大闹来府后被揍了一顿,扔出门去 千年道行一朝丧 当时有个善于品评人物的学者叫张鷟,曾有人问他,洛阳令来俊臣如何。他说:「 ”俊臣之辈,何异豺也!”,又说「 ”俊臣面柔心狠,行险德薄,巧辨似智,巧谀似忠,倾覆邦家,诬陷良善,其江充之徒欤!蜂虿害人,终为人所害。”张鷟不愧为鉴人名家,事实证明他所言非虚。 万岁通天二年(697),来俊臣死了,这一切全因他下了一着臭棋。来俊臣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把战线拉得太大,除了打算整垮武氏诸王、太平公主、面首张氏兄弟,甚至还想诬陷庐陵王李显与南北衙禁卫军密谋造反。这件事被卫遂忠得知,给捅到武氏诸王那里。原本来俊臣在诸王眼中只是个媚上的势利小人而已,只要不弄自己,也就随他去了,然而一旦他把枪口瞄到自己身上,那绝不能轻饶。于是,诸王共同举报,把来俊臣的罪证全摆在武则天面前。事实俱在,岂容来俊臣辩驳,伏法受死是必然的了,每个人都这么想。但是请求判其死刑的状书呈给武则天后,一连三日都不见回音。乘着武则天入苑之时,吉顼挡在圣驾前,询问为何不判来俊臣死刑。武则天说:「 ”俊臣于国有功,朕思之耳”。吉顼不干了,直言:「 ”俊臣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这番话说得武则天哑口无言,于是当场判来俊臣斩于洛阳西市。 吉顼在来俊臣被诛杀后逐步晋升,两年后成为宰相 监察御史李昭德曾被来俊臣诬陷判死,巧的是其行刑之日与来俊臣是同一天,二人同日而诛,使得「 ”士庶莫不痛昭德而庆俊臣”。来俊臣死后,围观群众竞相剐其肉、抉其目,没一会儿就把他的尸体剃得干干净净,此时众人才长舒一口气,说道:「 ”今日可睡个安稳觉了”。 来俊臣将毕身心得写成《罗织经》,但即使是他本人也做不到书中那种程度。在第五卷《制敌》中,有这么两句:「 ”敌者,利害相冲,死生弗容;未察之无以辨友,非制之无以成业。此大害也,必绝之”、「 ”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然而来俊臣自己对吉顼、卫遂忠就没能「 ”绝之”。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若是他不结怨于吉、卫,也许不会事败身死;但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即使无这二人,也会有其他人将他置于死地,这个结局从他当上酷吏的那一天起就早已注定。毕竟出来混,是要还的。 庆贺来俊臣伏法,洛阳百姓载歌载舞(图源:燕王WF) ———————▼—完—▼—————— 添加关注,了解更多冷门历史。 也可搜索「 ”每天学点冷门史”或点击文章底部「 ”了解更多” 往期文章: 酷吏作威何能当!栽赃陷害、屈膝献媚,被鬼所杀的尝粪御史—郭霸 将军跋扈似豺狼!连皇帝都敢毒杀的东汉巨蠹——大将军梁冀 误国乱政诚奸贼!东汉末年天下纷乱的始作俑者—宦官万户侯五人组 精忠一点不负国!武举出身的外交官,北宋抗金义军首领——马扩 弱冠系虏请长缨!未遇敢论边,西汉少年外交家——终军
概念的意思: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拼音:[ gài niàn ]
引证解释:
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抽出本质属性而成。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毛泽东 《实践论》:“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
扩展资料概念的近义词:观点
拼音:[ guān diǎn ]
意思:
1、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生物学~。纯技术~。
2、特指政治观点:没有正确的立场,就不会有正确的~。
引证解释: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
徐兴业 《金瓯缺》第四章:“她既要用自己的观点,又要用 嚲娘 的观点来观察 马扩 。”
示例:这篇文章对错误观点的抨击有理、有力、有节。
《金瓯缺(全四册)》(徐兴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36ve
书名:金瓯缺(全四册)
作者:徐兴业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7-1
页数:1268
内容简介:金瓯缺:第一卷
本书描写的是十二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民族战争,分四卷出版。
本卷写宋徽宗年间,北宋与金达成共同夹击残辽的“海上之盟”后,宋朝统治集团盲目乐观地以为只要勤兵巡边,就可逼辽纳土称臣收复燕京。以徽宗为首的东京臣民们早已习惯于歌舞升平的盛世繁华生活,朝中诸多权臣如蔡京、童贯等人,只知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对边防之事漠不关心。徽宗终日沉浸在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名妓李师师的爱恋中,对战争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
朝中老将种师道迫于皇命仓促出征,新一代的青年武将刘铸、马扩等人敏感地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马扩毅然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军人之女亸娘告别,投身到守卫边疆、收复国土的队列之中。
金瓯缺:第二卷
在朝中畏战派权奸童贯的错误领导下,北宋军队在前线白白坐失良机,最终不得不发动一场仓促的攻辽战争。在契丹辽国大将耶律大石的猛烈抗击和掩杀下,宋朝军队遭遇惨烈失败,北部边关防卫全线崩溃。
金国乘胜灭辽,并挟灭辽之威,背弃盟约,向宋朝统治者索要重金以归还燕京。宋朝君臣为粉饰太平,被迫接受金国勒索,最后只从狡猾的金朝贵族手中赎回一座被大肆洗劫过的空城。
马扩看透女真人的贪婪与野心,预料金人迟早会南下侵犯北宋,力谏宋朝统治者未果之后,决心联合一批军民抗金力量,挽救危亡。
金瓯缺:第三卷
本书前二册写到宋辽战争结束后,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北宋君臣仍不改变文恬武嬉的沓泄作风。本册开始,风云突变,金军两路南下,直趋东京。东京军民展开气壮山河的东京保卫战。九个月中,金军先后二度攻打东京,汴京终告陷落。书中还穿插写抗战派将领马扩一家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父、侄战死;爱妻亸娘经历了流产、早产、难产三重灾难,反得不死;马扩本人尽心殚力以图救亡,却遭陷系狱。作品笔势凌厉,大气磅礴,犹如群山万壑,直奔荆门。读来令人时而血沸气促,义愤填膺;时而潸然泪下,慨叹再三。
金瓯缺:第四卷
本卷写东京陷落后,北宋灭亡,徽、钦二宗及宗室被俘北迁。北行道上,徽宗感赋《宴山亭》,恰好成为他本人及其王朝的挽歌。
本书正文以马扩留下老母、爱妻为人质,率随从奔五马山抗金为结束。尾声则概述了此后十多年中的政局和战局,最后写马扩潜入金军占领区,探望身为女奴、已病入膏肓的妻子亸娘。诀别之情,令人潸然。亸娘临终前犹以不能目睹日月重光、金瓯无缺而抱恨终天。面临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爱国志士不惜断头沥血奏出历史上悲壮的乐曲。无耻官僚或觍颜事仇,或为虎作伥。两者形成强烈的对照。
全书在悲愤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作者简介:徐兴业(1917~1990),浙江绍兴人。1937年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曾任上海国学专修馆、稽山中学教师,上海通成公司职员。1949年后历任上海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店员工会教育科长,上海立信会计学校、建中学校教师,上海市教育局研究室干部,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教师。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所著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荣誉奖。
《金瓯缺》是一本精彩的优秀历史小说。
本书描写的是12世纪初、中叶中国内部宋、辽、金之间的民族战争。宋徽宗年间,中国大地宋、辽、金三国各据一方,金国初兴,国力昌盛,野心勃勃。辽国积弊重重,统治集团腐朽僵化。北宋政府自澶渊之盟以来,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终日歌舞升平,已是一派日暮景象,宋派马超、马扩父子出使金国,与金订下海上之盟,相约夹击辽国,事成之后,宋国收回幽云十六州。金国举兵攻辽,势如破竹,连克辽五京之四。宋国内部主战主和两派争论不休,在刘锜等人的努力和形势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徽宗下定决心伐辽。西北军都统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态度消极,朝廷内部经过争权夺利,最后拟定以童贯为宣抚司,统领几万禁军开拔前线,指挥对辽战争。但是由于朝廷内部,西北军和宣抚司之间、西北军内部矛盾重重,部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慢腾腾开赴前线。这时战机已过,辽军在民族英雄耶律大石的有力统率下,早已率领十多万大军陈兵以待了。
北宋统治集团盲目乐观,以为只要勒兵巡边,不用认真作战,辽国就会乖乖受降,所以以童贯为首的宣抚司严令部队不得开战,终日只叫弓箭手向敌营射去宣传品,企图不战而胜,瓦解辽军。为此统帅部和宣抚司产生了巨大的冲突,结果是坐失作战良机。就在童贯正在乐不可支地等待辽国来降的一天半夜,辽军在耶律大石的率领下从东起兰沟甸,西迄范村,绵亘四十多里的沿河阵地上,选择了七八处渡口,先后渡过两军相峙的白沟河,发起全面攻击。宋军毫无准备,猝不及防,经过了兰沟甸大战后被迫后退,后宋军又错误撤军,辽军乘势追击,宋大败,童贯乘机夺权,撤销了种师道都统制职务。这就是第一次伐辽战争。隔了两月,耶律大石回兵护主,宋军在朝廷的催促下再次出征,兵分两路,一路未遇到抵抗,直达芦沟河南岸,与辽军隔河对峙。宋军出奇兵夜袭辽首都燕京城,由于接应部队贪生怕死,至使此役功亏一篑,辽军扭转战局,反击宋军,宋军仓皇南奔,第二次伐辽战役又告失败。宋朝廷为挽回面子,在金兵彻底摧毁了辽国,夺取了燕京后,出重金买回了这座空城,然后举国欢腾庆贺胜利,全不知金兵窥视中原,山雨欲来。
金军厉兵秣马,兵分两路,大举南犯。郭药师别有企图,与金兵大战一场,由于部下投降,郭药师全线败北,投降金军。宋朝燕山府全失,门户大开。金兵紧接着频频紧逼,宋朝廷慌了手脚,宣抚司童贯奔逃东京。张孝纯收兵太原,死守,金南下部队一路被阻。金统帅斡离不一部长驱直入,徽宗派禁军将领梁方平,何灌将兵三万余人戍守滑州和浚州两处黄河渡口,以期阻敌南犯东京。梁、何二将昏慵无能,守土不力,金兵一来,未加抵抗就率先逃命,黄河一线宋军全部溃败,金军乘势直达东京城,于是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拉开帷幕。徽宗让位与儿子赵桓,自己逃走,赵桓即位称渊圣皇帝,改元"靖康"。金兵围攻东京,东京军民群情激愤,李纲极力主战,深得渊圣皇帝信任,封为右丞,率领全城军民抗敌,取得第一次东京保卫战的胜利。
金兵暂退,朝中主和派占上风,罢去李纲职位,向金屈膝求和。西北勒王军在种师道统领下进入东京,给了主和派沉重打击。朝廷调整军事机构,任种师道为河北宣抚使,驻在黄河北岸的滑州,统筹两河军事。任西军大将姚古为河东路制置使,将兵救太原;任种师中为河北制置副使,将兵救中山、河间各地。时称三太师。种师道、姚古各率大军分两种合救太原,由于姚古惊疑不前,种师道孤军深入,终成败局,种师道战死。这年七月,出任河东宣抚使的李纲又组织起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解围战,分兵三路,解救太原,结果又以失败告终。太原城在张孝纯的死守下坚侍了二百五十多天,终于因为饥饿失了城。金兵拔了太原城便通行无阻,这年11月30日,两路金军同抵东京城下,第二次东京保卫战开始了。由于朝廷内部派系倾轧,各方面掣肘,也由于渊圣无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城中竟无一统率,更由于皇帝任用奸臣,组织什么神军,结果城破了,他做了金国的俘虏。"靖康耻",金兵攻破东京俘获了徽宗钦宗二帝,杜康王赵构在临安称帝,号高宗,与金求和,经过讨价还价,割地赔款,终于偏安一隅,开始了南宋。南宋人民不忘国耻,力主抗金,涌现了韩世忠、岳飞等著名将领。但是朝廷奸臣当道,赵构本人也犹豫不定,怕收复失地以后皇位难保,秦桧勾结金国、互通款曲,致使讨金战争常常受到牵制。力主抗金的著名将领刘锜组织军队进行了顺昌大捷,击败了金兀术的大军,宋金乘势前进,直抵东京城,但赵构一心求和,不愿证讨,强令宋兵撤回,派秦桧与金朝言和。由于朝廷主和派当道,致使许多主战派人士被迫害,岳飞被害于风波亭,韩世忠被革除兵权,刘锜被贬湖南,马扩出生入死,与辽、金谈判、组织义军,忠心可鉴,可仍然逃不脱秦桧等人的迫害,妻子、老母被金人作为人质,骨肉分离、家破人亡。南宋小朝廷终日宴饮歌舞不绝,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全忘了疆土待收、人民待救的责任,只求自己高官厚禄,夫贵妻荣。南宋小朝廷摇摇欲坠。
《金瓯缺》的作者以饱含爱国深情的文笔向我们讲述一个朝代的灭亡,一场战争的残酷和一个家庭的遭遇。他刻画人物,笔法细腻,栩栩如生;追述史实,笔触严谨,字斟名酌;叙述战事,笔势凌厉,大气磅礴,犹如群山万壑,直奔荆门。令人时而血沸气促,义愤填膺;时而潸然泪下,慨叹再三。全书在记叙、描写间加入大量抒情、议论,诗词歌赋也间或有之,读来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特别是使用民间掌故和民俗、俚语,使文章更添趣味性和生动性。《金瓯缺》不愧是一本精彩的优秀历史小说。
地冻江空雁不飞,孤帆何事又乘危。更无残雪山阴兴,漫有穷通蜀道诗。自笑大瓢长濩落,可辞群鸟议瑕玼。吴门市隐非梁籍,名姓宁须假手知。——宋代·罗公升《再如吴门》 再如吴门 地冻江空雁不飞,孤帆何事又乘危。
更无残雪山阴兴,漫有穷通蜀道诗。
自笑大瓢长濩落,可辞群鸟议瑕玼。
吴门市隐非梁籍,名姓宁须假手知。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 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罗公升
猜您喜欢拟共孤云结往还,更名居士小香山。他年谁复寻遗赏,为到云山杳霭间。——宋代·毛滂《铜山》铜山
拟共孤云结往还,更名居士小香山。他年谁复寻遗赏,为到云山杳霭间。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宋代·马扩《使金和赵良嗣》
使金和赵良嗣
未见燕铭勒故山,耳闻殊议骨毛寒。愿君共事烹身语,易取皇家万世安。寻芳处勒青丝鞚,日暖烟浓春意重。晚来被酒卧花阴,流莺唤醒东风梦。——宋代·罗与之《寻芳》
寻芳
寻芳处勒青丝鞚,日暖烟浓春意重。晚来被酒卧花阴,流莺唤醒东风梦。
以上就是关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全部的内容,包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虐吏天资害物深!欺上瞒下,杀人如麻的唐朝第一酷吏——来俊臣、概念的意义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