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角度分析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

遮光罩2023-04-23  12

由于人类的盲目活动,使其生境遭到破坏,导致其栖息地面积缩减;2、由于生境的破坏,其唯一的食物竹子被大面积破坏,而竹子本身也发生大面积开花现象,所以,食物的减少也是其原因之一;3、熊猫的食物来源单一,只吃竹子,一旦竹子遭到破坏,其生存就会受到影响;4、熊猫本身的繁殖能力降低,其生殖系统受到某些细菌的感染,雌性的产卵率降低,雄性的交配欲望降低,这也是导致熊猫即将灭绝的一大原因;5、熊猫宝宝的存活率较低;6、熊猫对居住地的依赖性较强,对环境变迁的适应性较差

导致大熊猫和白鳍豚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分别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因为大熊猫吃的是竹子,而竹子是生物;而白鳍豚生活在水里,水是非生物。

白鳍豚:

1人类对长江进行过度开发,使白鳍豚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

2人类对其食物的进行过度捕捞

3人类的开发对长江构成了严重污染。

生物因素(biotic

factor),影响生物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它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活动属生态因素中的一类因素,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熊猫会濒临灭绝存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於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齿和消化道还保持原样,仍然划分为食肉目。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野生大熊猫的寿命本就不长,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崽不易成活,导致了大熊猫种群数量极为稀少。

大熊猫由于呆萌的长相和稀少的数量,成为了中国独一无二的国宝。大熊猫的祖先叫“始熊猫”,生活在800万年前,这种族群不断壮大,直到更新世中晚期达到顶峰。

曾经遍布全国16个省市,甚至还到过今天的越南和缅甸,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现今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地区,是中国特有种。历史悠久的大熊猫也被称为“活化石”。

大熊猫繁殖能力低:

野生大熊猫的寿命平均18年,圈养的大熊猫一般在30年。圈养条件下的雌性大熊猫4岁左右,雄性大熊猫6岁左右进入性成熟,野外大熊猫性成熟稍晚。性成熟后的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发情期只有2-3天。大熊猫是独居性动物,交配完成后雌雄大熊猫再次分开单独生活。

熊猫的幼崽不同于其它熊类,它们的幼崽相当于“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仅是它母亲体重的01%,这一特性也导致了野生大熊猫幼崽的存活率低,而且“单亲妈妈”照顾这么小的幼崽是十分不容易的,雌性大熊猫通常会养育幼崽长达18个月。

1、繁殖太难

熊猫平时孤居,只有到了到了繁殖季节才会出门寻找配偶,雌雄互相吸引,熊猫会在各地留下自己的气味,吸引异性熊猫的到来,在稠密的竹林里,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每次只有短暂的2-3天,如果在这几天里没有找到配偶,就很难在这一期的繁殖期里产下后代。

2、成活率低

小熊猫在出生时发育相当的不成熟,体重仅仅是它母亲体重的01%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照顾孩子对于雌性大熊猫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

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为了保证存活率,大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或拒绝较弱的一个,让它自生自灭。由于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

3、吸收力低

大熊猫以竹类为主要食物,而大熊猫对竹类的消化利用率较低,食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短,因而采取大量进食、快速排出的方式,来获得足够能量以满足其需求。由此,使大熊猫的能量摄入受到极大的限制,它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考虑到尽量多地摄入能量,尽量少地消耗能量。

4、栖息地的变少

大熊猫的分布区已经相当狭小,实际上它的分布地点仅限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甘肃、四川交界的岷山,四川的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彼此分割的6个分布区域,栖息地实际面积不足总面积的20%,栖息地的缩小和分割,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支离破碎的栖息地和孤立分布的生存状态对于大熊猫的繁殖和抵抗自然灾害都是十分不利的。

5、捕猎

买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迷并猎获这种珍奇的动物。大熊猫不仅珍稀,而且可爱,一时间成为了全世界的动物明星。

各西方大国竞相到中国捕捉大熊猫,从中国猎人手中收购的就更多了。一时间不少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并且之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和扩大保护区对熊猫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熊猫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穿越历史看熊猫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数十年前因野生存在数量太少,被认定为濒危动物。为了让这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动物不彻底消失,国家进行了人为干预,对其进行人工繁育,增加存世数量。

大熊猫虽属于熊类,但因其憨态可掬,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不管是国内民众还是国外民众,鲜少有人能抵御它的魅力。

看惯了喜好撒娇卖萌的大熊猫,以至于很多人都忘记了,其实它的战斗力丝毫不弱,庞大的体型配上绝佳的牙口,就算遇到其他大型猛兽也丝毫不慌,在自然界几乎没有天敌。

既然没有天敌,为什么它们会沦落到濒危的地步呢?很多人以为它跟其他濒危动物一样,都是因为栖息地受到了人类的破坏,所以数量越来越少,其实实情并没有如此简单。

大熊猫虽然也遇到了相似的问题,但受损情况并不严重,远不足以让其濒危,真正让它们快要灭绝的原因,是它们自己造成的。

首先,大熊猫本身种群数量就不太多,而且还是喜好独居的动物,这对种群繁衍来说并不是个有利条件。而且以前的大熊猫虽是杂食动物,但经过数年的进化后,它们现在基本主以竹子为食,一旦竹子受到破坏,它们就会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这也不利于种群壮大。

其次,它们繁殖后代的能力太差,且对繁育子嗣的事特别不上心。别的动物发情期长,频率也高,所以很容易受孕产子,但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只有三两天的时间,若是在此期间找不到配偶,那生孩子的事就没戏了。而且以大熊猫那懒洋洋的性子,平日里都足不出户,实足的死宅,想在几天之内找到配偶,那难度实在是太高。

再者,即便是顺利的怀上了宝宝,大熊猫也不像其他动物一样能一胎十多只,它们一般只会产一到两只幼崽,而且生下多胞胎后,只会选一个强壮的抚养,其它的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熊猫幼崽大家都见过,体型与成年大熊猫相差甚远,刚出生的时候就像一条肉虫,小的可怜。这样的初生形态,虽然便于熊猫妈妈生产,但是稍不注意就会夭折,有时候还可能是来自妈妈的“误伤”。

基于种种原因,熊猫靠自然繁育变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这就是为什么它们数量始终上不去,环境稍微遇到点变化就会让它们数量锐减的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生物学角度分析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全部的内容,包括:生物学角度分析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导致大熊猫和白鳍豚濒临灭绝的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因素和什么因素、大熊猫为什么濒临灭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363757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