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公投后,2009年正式改制,成为拥有独立内部事务的自治区。但外交、国防、财政仍由丹麦代理。
格陵兰的宗主国丹麦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但根据1982年全民公决的结果,于1985年通过《格陵兰条约》退出了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所以格陵兰岛现在不属于欧盟,但被视为欧盟特殊领域的一部分。
和格陵兰的法罗群岛一样,丹麦议会也有两名议员。格陵兰岛的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冰岛和加拿大隔海峡相望。
历史记录:
格陵兰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他们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又是为什么选择了这个荒凉的小岛居住,都没有定论。982年,北欧殖民者抵达冰岛。冰岛人在格陵兰岛的最南端建立了三个据点,并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坚持了下来。
格陵兰这个名字是由这些斯堪的纳维亚人取的。根据北欧神话史诗《萨迦》,红胡子埃里克因谋杀罪被流放冰岛。埃里克的家人和他们的奴隶向西北航行,探索传说存在的土地。当他在岛上定居后,他将其命名为grnland(意为“绿色的土地”),以吸引更多的移民。至少岛南端的峡湾是绿草如茵。)他的高明计划成功了,最后大约有4000名北欧移民迁入。在早期的地图上,格陵兰岛也被标上了“格兰地”这个名字(意思是地球的土地)。Grunt是grn的讹音还是反过来还不知道。
12世纪,格陵兰甚至建立了天主教主教辖区。386年,格陵兰正式被挪威吞并,成为北欧三国卡尔马联盟的领土。同盟解体后,格陵兰被移交给丹麦-挪威的殖民统治。
500多年后,15世纪北欧聚居地突然消失,可能是因为小冰期造成的大范围食物短缺。后来发现这一时期的居民遗骸具有营养不良的特征。1424年从格陵兰岛寄往冰岛的一封信是北欧人定居格陵兰岛的最后证据。之后就没有北欧人定居格陵兰的史料了。另一方面,因纽特土著人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1814年,根据基尔条约,挪威被丹麦割让给瑞典,丹麦重新获得格陵兰的控制权。
1931年,挪威占领了当时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东部,声称这是无主地,并声称对其拥有主权。1933年,丹麦和挪威同意将争端提交国际联盟下属的常设国际法院。根据仲裁结果,丹麦获得了格陵兰的所有权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为1940年4月9日纳粹德国占领了丹麦,格陵兰和丹麦的联系被切断。格陵兰通过开采伊维图特的冰晶石矿,试图与美国和加拿大进行贸易,获得必要的商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二战期间,这一地区也发生过小规模战斗。1943年,一名丹麦士兵在该地区被杀,一年后,一名德国士兵在该地区被杀。
地理: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属于大陆岛。它位于北美东北部,在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西隔巴芬湾和戴维斯海峡与加拿大北极群岛相望,东临丹麦海峡和冰岛。由于面积巨大,格陵兰常被称为格陵兰次大陆。大约五分之四的岛屿位于北极圈内,具有极地气候。
格陵兰是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大陆冰川。几乎所有地区都被冰盖覆盖,除了岛的最北端和东西两侧的狭长地带。由于这些地区空气体异常干燥,难以形成积雪,地表裸露。因为中心区长期被冰雪覆盖,如果去掉雪帽,中心区会比岛边缘区低。该岛最高海拔为中部以东3300米,边缘地区海拔约1000至2000米。然而,如果格陵兰岛的冰雪全部融化,它将成为冰川侵蚀影响下的群岛。与此同时,海平面将上升7米。
在1989年至1993年期间,欧洲和美国的气候研究人员到达了格陵兰冰盖的顶峰,并挖掘出了一对2英里长的冰芯,以研究它们的化学成分。藏在冰核里的空气体是无法去除冰盖的。冰核越深,空气意味着空气是更早时期的空气。研究其内容有利于发现远至10万年前的古代北半球气候。研究结果是,通常处于长期稳定气候的地球气候,经过一次突然而迅速的不稳定变化,变成了另一个长期稳定的气候。北大西洋的气候深受格陵兰东北海岸洋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