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经始年代不详。桥长38.7米,宽3米,跨度9.8米。
江村桥就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始建于唐代,现在的半圆形单孔石桥是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的。如果不是当年江村桥取三个字的桥名,张继的诗作也许会叫“江桥夜泊”,而不会让枫桥与寒山寺独有其名。
桥型古朴端庄,和枫桥南北相望。两桥之间,河面开阔,风平浪静,游船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史书记载:“明天启年间,苏州抗击阉党五义士之首颜佩韦即江村桥人也。”
苏州寒山寺旁边的桥叫江村桥。江村桥为单孔石拱桥,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五年(1867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后因乏于修护,拱位于寒山寺照壁前偏南,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并列有《重修江村桥记》。寒山寺双桥是江村桥和枫桥。江村桥位于寒山寺正门外,横跨在京杭大运河的枫江段上,为单孔石拱桥,清康熙四十五年(1867年)由当地人程文焕发起募捐重建,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修,1984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现江村桥长38.7米;东堍有南北侧引桥,南侧9级石级,北侧10级石级,宽2.1米,向上25级石级到顶,桥面宽2.4米,长2.88米;西堍直接33级石级,底宽3米。石桥栏间用砖封砌。
枫桥距寒山寺北山门仅百步之遥,是一座横跨于古运河上的单孔石拱桥。明崇祯末年整修,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整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重建,1985年苏州市政府拨款整修。桥长39.6米,宽5.27米,跨度10米,南北坡各有12级引桥。
双桥的故事:
1、现有桥后有寺。寒山寺创建于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初名“妙利普明寺院”。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更名寒山寺。从寒山寺志的记载中,可知江枫桥建造早于寒山寺。即不是导游词中所说的唐朝建造,但具体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
2、先有寺后有京杭大运河和漕运码头。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统治时期开通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和苏州段的江南河,连成了—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原来的河渠成为漕运主干道。寒山寺也因此更加兴盛。
3、枫桥原名封桥。原桥因每晚要关上木栅门封闭,故名封桥。只因宋仁宗时大学士王珪王郇公首次碑刻张继诗改为枫桥而沿用至今。
4、双桥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声鹊起。公元755年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值安史之乱爆发,避难南下,漂泊于江淮,行踪到吴中寒山寺,因失意、焦虑、夜不能寐,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挥就这首流芳千古的《枫桥夜泊》。
5、此桥非彼桥。原张继在唐朝所看到的古桥早已不存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六年重建的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