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岩山位于福清市海口镇北部,距城区10公里。你们看这一带都是平淡无奇的土丘,唯独此处怪石峥嵘,山中岩洞千姿百态,磨崖石刻更是举不胜数。瑞岩分前岩,后岩两个部分,前岩开发于宋代,主要景观有弥勒佛坐像和瑞岩寺。后岩则由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开辟,主要景观有蹲虎石、第一洞天、桃花洞、过来桥、经幢、千人坐、孟宗哭竹等等。 石像是元朝至正元年(1341年)福清海口人吕伯恭出资倡刻的。整座石像依花岗岩的自然形态,就地凿成。佛像高9米,宽8.9米,厚6.4米。石像盘腿坐地,袒胸露脐,两眼平视,双耳垂肩,左手捻珠,右手捧腹,笑容可掬,形态生动逼真。弥勒佛的腿、腰上还雕有三尊小罗汉,像小孩依恋慈母身上,小罗汉各高0.8米,宽1.4米。整座石佛造形匀称,线条流畅,其石质,规模和雕工艺术之精美,都超过泉州清源山上的老君岩,是福建省最大的石雕佛像,也是全国最大的石弥勒佛坐像。是元朝石雕艺术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现被列为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来此游玩的人们都有喜欢攀在大佛的身上,分沾一点“福气”,而当地人则喜欢用石头敲打它的肚脐,认为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气。那么弥勒为何袒胸露脐,笑容哈哈呢?据说弥勒佛经常外出云游天下。一日他路遇两个男人,其中一人对他说:“听说你慈悲为怀,济世救贫,那么请把你的上衣送给我吧!”,弥勒佛见说话的人赤背裸身,不禁动了怜悯之心,欣然解扣,准备把衣服脱下来送给他,这时,另一个男人见弥勒心肠这么好,也对他恳求说:“我的裤子破了,都开了裆,把你的裤子借给我穿吧!”,弥勒佛觉得应该一视同仁,随即解怀脱裤。正当他把裤子脱到肚脐下部时,恰有一个女人路过,弥勒佛慌忙无措,捧腹坐地,哈哈大笑。就这样他的妙相一直保持至今。 关于石刻弥勒佛像,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当年吕伯恭为了加快速度,就对领班老师傅说,要多请些石工来刻。老石匠请了九十九位技术好的石工,可是要刻成什么样的佛像,大家心中无数,正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大汉,此人面容和善,袒胸露腹,自称是“西池村”人,听说吕伯恭捐资刻石佛是个大好事,特意赶来参加,希望能做个帮工。吕伯恭感到此人来了,刚好凑成百名石工是个好兆头,就表示欢迎。这时有个小徒弟说:“这位刚 来的大叔好福相呀!”,一句话提醒了老石匠,大家就把他当成现成的谱来刻石。不过有个奇怪现象就是十桌饭菜,只有九十九人就坐,一天两天,不来吃饭的都是那个“西池”人,到了石像雕刻完工后,这个“西池”人也不见了。后来大家才知道是弥勒佛显圣,这样消息传开后,各地来焚香的、观赏的,络绎不绝,香火直排到奈何桥头弥勒佛像的左侧则是瑞岩寺,瑞岩寺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当时是一位福清人林仁隐居瑞岩山,筑庵栖身,自号“团栾居仁”,他所住的庵亦名“团栾庵”。南宋初年庵废,建为佛寺,到了明洪武初年又重建,后才改为瑞岩寺。现在寺院系清代重建,为悬山顶木质建筑,背靠峭岩,依山而筑。沿着石阶,进庙门转西,即山门,再往前走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往前是一天井,接着就是大雄宝殿,再走进去,登上台阶,有一法堂,在瑞岩寺右边,紧邻九仙楼,是祈梦的地方。前住路线:1、福州出发在福清市区下车(13元)-----步行或搭市内公交(1元)、出租车(6元)往龙山车场----搭往海口方面的公交(2元)即到。 2、福清市区坐出租车,包车30元。进山门票:每人10元(据说今年已免费),儿童免费
正月初一。每逢正月初一,瑞岩寺迎来它一年中规模最大的庙会。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人人都不会错过这个好日子,乡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祈求一年好运。鞭炮蜡烛都是赶庙会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鞭炮也变得越来越长,蜡烛越来越粗。刚过除夕,人们难抑喜悦之情,故而多有半夜即启程往瑞岩寺者,未及黎明,庙中已然为香烟笼罩。至天大亮,寺外道路车水马龙,寺内至于摩肩接踵,无处落脚。一时间寺内寺外成了人的海洋。炮仗声不绝,山峦为之震颤香火不断,庙宇几成云岛。不单是烧香祈福,路上碰到亲朋好友问声"新年好"增进彼此感情也已成为当天的节目之一。
瑞岩寺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奇景。山顶石岩,史载有一孔洞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称"可通海"。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团栾居士于山南开辟景物,并创建瑞岩寺。佛殿梵宫依山而建,恢宏壮丽。后历代有兴修,现有建筑为明末清初及民国初所筑。寺西有一巨大石雕弥勒佛像,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戚继光游瑞岩山,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诸胜景,并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书《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弥勒像左。自岩顶鸟瞰远山近水,云影天光,心旷神怡。
瑞岩寺位于武夷山吴屯乡百花岩下右侧瑞岩山麓,距市区28公里。唐朝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武夷山籍高僧藻光和尚(扣冰古佛)择地创建瑞岩院。北宋名人彭_于雍熙三年(公元986年)重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神宗皇帝赐名"寿圣",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孝宗皇帝赐名"瑞岩"。所以人们称其为瑞岩寿圣寺,历代迭有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