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
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
楼阁平面矩形,三层,高13.2米,加上石台,总高近20米,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
登阁远望,也可遥瞰东南远处的都峤山与绣江景色。
真武阁二层以上比底层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很低,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更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
但它又较一般重檐建筑更为从容和层次鲜明。
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
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
屹立于容县城东绣江之滨的真武阁,相传建于唐代乾元---大历年间(758年---779年),因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史时所建而得名,台上原有建筑早废,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三层纯木结构真武阁,是创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的原物,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真武阁轻盈秀美,玲珑剔透,“隆栋蜚梁,斗窗云槛”,“摘星辰于尺五”,“纵目以四方”,“为一邑之具瞻”。
古经略台真武阁是文化公园中最珍贵的古建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略台是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任容州都督府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兵士和观赏周围风光所建,台上原有建筑早废。
到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为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灾,在经略台上建起了三层楼阁,即真武阁,至今已有400多年。
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整体,全阁未用一件铁器。
更为奇特的是,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
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
梁教授发表的有关真武阁的专题论文,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纷纷前来参观研究,无不为真武阁的奇妙结构和优美壮丽的造型而感叹。
第三次到玉林,第二次到容县,这可是一个 历史 悠久、人杰地灵的名县, 历史 上曾是容州治地,统辖一方,又是四大美女杨玉环的故乡,近代更是出过92位国民将军,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加上它还是著名水果沙田柚的原产地,所以容县真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不过本文要与大家分享的既不是它的特产,也不是他的名人,而是当地极为著名的一座古建筑——真武阁。
真武阁全名叫经略台真武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经略台和真武阁两部分组成,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这样的称谓个人觉得有待商榷,但工作人员及相关资料上是这样介绍的),坐落于玉林市容县城东绣江北岸的一座石台上。
据工作人员介绍,真武阁建于明朝的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距今已有447年 历史 ,依旧保持原貌,巍然矗立,气势雄壮。而且相比江南四大名杰的另外三座名楼,虽然名气上要低调得多,但却是唯一没有重修过的建筑, 历史 上经历了五次台风、四次地震,皆安然无恙,极为神奇。
经略台真武阁分为两部分,其中经略台始建于唐大历三年(768年),距今已有1252年的 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著名的诗人元结任容管经略使时,为了操练军士和欣赏风景,特修筑了此台。因其任容管经略使时所建,故名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4米左右,中间夯土,四周用砖石砌筑,坚实稳固。
至于真武阁则是明万历元年(1573年)所建,在明洪武十年时,“建玄武宫于其上”,奉祀真武大帝以镇火神。到了明万历元年(1573年)又大兴土木加以扩建,最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式。真武阁为木质结构的三层楼阁,阁楼周围还有廊舍、垣墙、钟磐、鼎炉等附属建筑和设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几度兴废,现在仅存中间的真武阁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真武阁有几大神奇之处,其中最为神奇的是二楼大厅有四根柱子是悬空的,整个真武阁共有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其中八根从一楼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楼阁托住。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离地3厘米,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
阁楼的四根木柱悬空着,而没有着地,根本起不到承重的作用,这在任何人看来都是极为神奇而不可思议的。即便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在1962年来到此楼,也给出了“天南奇观”的极高评价。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其实是一种"杠杆原理"所造成的悬柱奇观,就是将从底层通到二层的八根通柱,变成二、三层的支点,在通柱上分上下两层横贯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里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脚不落地。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并不少见,而真武阁却是用得最巧妙奇绝的。
真武阁的第二大特点就是榫卯结构,如此高大雄伟的阁楼,居然没有合用任何的金属,找不到一棵钢钉,所有的结合皆是使用我国古建筑中最为传统的榫卯结构,每一个部件的结合,都是严丝合缝的木质榫卯,真的太难得了,想必一定倾注了无数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真是太了不起了。
相比江南四大名楼的其它三座名楼,真武阁真的很低调, 历史 上也比较少文人墨客来歌颂,直到梁思成详细考察真武阁并发表研究论文后,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才被公之于世。引得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赞誉为"天南杰构";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则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结合“……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造真武阁的设计师精通道家哲学,把它转化进建筑力学、抗震学、美学、结构力学,融进动荷载、静荷载、风荷载、应力、剪力……之中,使它特别而绝妙。真是太神奇、太了不起了。
不是所有柱子悬空,是二楼的部分柱子。巧奇天工的“天南杰构”--容县真武阁
举世无双的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真武阁
真武阁由34多根铁黎木隼卯构成,不用一根钉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容城东面,被鉴为“天南杰构”,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三层楼阁,这就是现在的真武阁。
全阁为杠杆式纯木结构,通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全阁不用一件铁器,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真武阁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痤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
登真武阁,俯首可见绣江粼粼波光、轻舟悠然来往,远眺则都峤山巍峨雄姿宛在面前。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七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