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七的儿子刘广传,名弁,字清淑,生於南宋嘉定年间,端平二年27岁登进士第,官授江西瑞金知县(一说赣州太守),因筑城建学、平洞寇有功,擢迁为秩(即朝官)奉议郎(即元代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的议郎官,正四品)。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筑城建学,平洞寇,政绩卓著,被加任终奉郎的官衔。
广传公出生在福建宁化县,卒于京职。墓葬于江西瑞金县金鸡沥三角塘背龙形眼睛穴。刘龙(刘广传的祖父)因儿子刘开七葬于梅州兴宁,遂令部分子孙到兴宁北厢龙归洞走马岭下及程乡开基立业。
刘广传娶妻马氏、杨氏,生十四大房:长房巨源、二房巨湶、三房巨汌、四房巨渊、五房巨海、六房巨浪、七房巨波、八房巨涟、九房巨江、十房巨淮、十一房巨河、十二房巨汉、十三房巨浩、十四房巨深(人称一脉宏开十四房,也叫二七男儿)。
祖妣原合葬于江西瑞金三角塘,龙形眼睛穴。后经兴宁市、五华县、梅县区、龙川县等市区县子孙商议将马氏金骸移葬於龙川潭文约乾头村田垅里虾蟆落井形。壬山兼亥分金。2003年 12月重修马夫人墓举行隆重的竣工庆典仪式,议定每年二月十二日合族祭拜。
裔孙为纪念广传公,在兴宁岗背榕树村刘氏总祠背后,建一座广传公纪念墓,正月十九、廿日一并祭拜。广传公生十四子(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子),即十四大房。此代人丁兴旺,支派益繁。 江西府义宁州、天禄祠有赞刘广传公曰:
龙庆云从日,朝廷颂太平,尊承福粤绪,雅起桂兰英,
禄阁家声远,瑞金运化宏,传书徽典则,字约恢章程,
立学功宜裕,纯修德自成,观光伦俊士,达政撰名乡,
怀锦辉琼玉,函华灿秀莹,克修丰沛美,嘉绩庆长赓。
广东省海丰县裔孙追赞刘广传公曰:
官居高位, 权倾一方; 尊崇明主, 维护朝纲;
博学多才, 门弟书香; 名留史册, 裔播诸邦;
赞刘广传公曰:
刘公广传娶两妻,马杨共生十四儿;
封官付任各离去,回头报命省亲谊。
万里迁徙流踪远,叶落九州同根基;
不管贫贱与富贵,於逢欲念当初时。
刘振朋追赞刘广传公曰:
滴水汇川出赣中,任立纲常任西东。
十四男儿前程锦,李自花开桃自红。
开七公二十世裔孙 刘振朋 于2009年12月看刘氏总祠有感写于兴宁 刘广传生14子,86孙,360个曾孙,分布江南各地居住,因裔孙居住各地,刘广传作了律诗一首,以嘱十四子之符节,以便认祖归宗,诗曰:
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皆吾境,日及他乡即故乡;
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
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 (马氏生九子、杨氏生五郎,九五分支)
源湶渊海及涟江,淮汉与浩共马娘;
汌浪波河深同腹,历传五子是从杨。 敦孝弟:孝弟为百行之首,凡为人子弟者不可忍灭天性,兹我族子孙,宜敦孝弟于一家。
睦亲族:宗族为万年所同,虽分房系支派,实源同一脉。 和乡邻:乡邻同井而居,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不可相残相斗,视异姓同骨肉之亲。
明礼让:礼让为处世之道,应提倡谦逊之风。 务本业:士农工贾,各有其业,业精于勤,荒于嬉,凡务其业者,宜自食其力,切勿闲游于度。
端士品:士为名之首,为官者要明礼义,隆其名,贵有其实,若荡检逾闲,不求上进,后悔莫及。
隆师道:师道为教化之源,尊师重道,正以崇其教也,宜尊之崇之。
修坟墓:坟墓为藏祖先魂骸,要常整修、祭扫。 戒犯讳:子孙择名时,不得择父兄叔伯之名。
戒争讼:争讼非立身保家之道,争必有失,祸从口出,宜忍让,勿导致亡身及倾家荡产之悔。
戒赌博:赌非人生正业,一入赌场,百业俱废,人格亦轻,宜守本分,切勿贪财,害累终身。
戒淫恶:淫是万恶之源,宜捡身防过,免损名节。
戒犯上:不得以卑凌尊,以下犯上,宜尊长敬老。
戒轻谱:家谱是一家一族之宝,应爱惜珍藏,以传后世,详悉源流。
刘姓在中国最新的百家姓排名中排第五,是我国的人口大姓。关于刘姓的来源,有着以下的说法。刘姓渊源久远,支脉繁多,在历史上主要有祁姓刘氏、姬姓刘氏、匈奴刘氏三大支系,其中起源最早的是祁姓刘氏,系帝尧后裔,以国为氏。祁姓刘氏:远祖帝尧
《史记正义》引《帝王记》云:
“帝尧陶唐氏,祁姓也。”
《国语晋语四》也说:
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其中第三姓为祁姓。由此可知,帝尧是黄帝的玄孙,本姓为祁。
帝尧是中国五帝时代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向有“尧天舜日”之誉。帝尧娶散宜氏之女,生长子监明。监明生子祁式。因监明早死,帝尧对长孙祁式十分疼爱,便将刘邑(今河北省唐县)封赏给祁式。久而久之,祁式的后代便以受封地名“刘”为姓氏。这就是“祁姓刘氏”的来由。
祁姓刘氏的后代又有了刘姓始祖刘累。刘累是最早正式载于古代中国史籍上的“以刘为姓”的一位名人。在《左传》《史记》《新唐书》等重要史书中都记载了有关刘累的许多故事。据许多刘姓宗谱,从帝尧到刘累的传承世系如下:
帝尧一监明一永河一济乐一岁纪一正坤一长历一德尧一仁宏一廷光一爵南一行矩一复旺一茂清-孔阳一日永一得荣一聚义一刘累
据说刘累自生下来,左右手掌上就分别有“割”(刘的繁体字)和“累”这两个字,因此,父母亲就叫他“刘累”。他生当夏朝第十四代君主孔甲执政之时。孔甲特别好龙,在位的第三年(约前1877年),孔甲从黄河和汉水分别得到一对雌雄龙(共四条)。孔甲到处征聘善于驯养龙的人。刘累逢此良机,遂自荐为孔甲饲养这四条龙。孔甲聘用了刘累,并颁布御旨,任命刘累为王室驯龙官,赐予“御龙氏”的雅称,还将豕韦(今河南省滑县西南韦乡)封赏给刘累。
刘累后裔隰叔因其父亲杜伯被杀,担心受到株连而急忙投奔晋国,并改换姓氏为“士”。他的孙子就是周代名人士会。
后来士会回晋国,而士会的次子士轼继续住在秦国。士轼知道自己是刘累的后裔,于是将“士”姓换回“刘”姓,称为“刘轼”,成了“秦地刘姓”的始祖。
刘轼的儿子刘龙后来迁入沛县(今属江苏省)。刘姓这一支脉延续到秦末汉初竟发展成刘邦(汉高祖)这样一个威震中外的名门望族了。
姬姓刘氏:后稷之后
公元前1046年,时值商代之末,周武王秉承周文王的遗愿,推翻了商纣王朝,建立了周朝。而后周武王追封他的祖父姬季历为“王季”。到周成王在位时,又封王季的一支后裔于刘(地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
后来,周王朝的诸侯国——郑对外扩张势力,强行占领“刘”这块地方。原本居住在“刘”的王季后裔子孙闻风而逃,竟不知去向了。
到了春秋时代,周桓王八年(前712年),周桓王用“原”和“温”等邑从郑国手里换来“刘”这块地方。100多年后,值周定王(姬瑜)在位时(前606一前586年)则把“刘”封赐给他的弟弟王季子。王季子在这里建立“刘国”,史称刘康公。刘康公的后裔子孙也以“刘”为姓氏。
由于上述原因,历来姓氏学书籍把刘康公推为姬姓刘氏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