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云和是哪?

格桑花花语2023-03-07  20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由原丽水县浮云乡和元和乡的各一半合建而成。1958年,云和并入丽水县。1962年,划出原云和、景宁两县复建云和县。1984年,云和县又分为云和、景宁两县。云和地处浙西南,居丽水市中部,瓯江上游—龙泉溪贯境而过,丽龙公路穿城而过。

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编辑本段]县情概况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位于东经119°21′―119°44′,北纬27°53′―28°9′之间(她与北京同经度、与珠穆朗玛峰同纬度),东邻丽水市,西倚龙泉市,南连景宁畲族自治县,北接松阳县。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7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21万亩,耕地7.3万亩,水域5万余亩,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辖4镇10乡(其中两个畲族乡),1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9万,其中畲族人口9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

拼音:Yunhe Xian,代码:331125,邮政编码:323600,县政府驻地:云和镇城北路6号。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民风淳朴,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曾是浙江省政府办公所在地,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革命老根据地县”之一,1992年又被评为浙江省对外开放县。

云和对外交通,通讯便捷,属杭州四小时交通圈内,电力资源充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高,服务功能齐全,投资环境优越。2003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木制玩具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浙江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和丽水市级文明县城。“山水家园 童话世界”是2004年云和城市发展的重新定位。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地形地貌

云和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境内以高丘及低、中山为主,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山脉有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余支,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多分布在西南部,最高峰白鹤尖,海拔1593.1米。山地、丘陵问陷落成山间盆地,龙泉溪及支流沿岸有宽窄不等的河谷盆地,其中以云和盆地面积最大,约26平方公里,为云和县主要产粮区。

云和山脉有南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仙霞岭山脉余支,海拔千米以上山峰有184座,多分布在西南部,最高峰白鹤尖,海拔1593.1米。其中还有形似吼叫下扑的雄狮而得名的狮子岩和海拔220米望归崖。

狮子岩是由一小山脉及其下端临湖断层峭壁组成,因其形似吼叫下扑的雄狮而得名,山以狮名。从1500米外主山脊分支逶迤下伸至云和湖中。临湖峭壁宽40余米,高20余米,中有内凹岩穴,深2米,3米见方,穴沿有二块1米多高的竖石,整个峭壁如同张嘴呲牙的狮面,崖后有一石径通往山中,石径后为海拔230米的凸山包,密生阔叶树并有多株奇形怪状的松木,如同狮鬃;山包后鞍部下凹后山脉向上延伸,犹如狮背、狮腰,整个造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云和湖的蓄水,在狮子岩左面200米外的湖中形成一直径20米的圆岛,似一绿绣球在引诱看狮子。然而对岸100米外一形似小龙的小山岗横插狮与球中间,如同小龙戏珠,故惹得狮子裂嘴呲牙、跃跃欲扑,欲得不能。游人乘小舟游戈其中,细细品味,妙趣横生。

望归崖位于云和湖南岸杨山头山吊岩头上,海拔220米,崖面向北,立面垂直近90度,悬崖高35米(188米以下不计),最宽处40余米,崖面面积约1000平方米。悬崖背靠大山,下临湖水,在悬崖中央突立一高约4米,底宽约3米的岩石,紧贴悬崖,相距0.6米,崖下原为瓯江大溪,从侧面看,仿佛一伫立江边极目远眺,期盼等待丈夫远归的妇人,在默默祈求丈夫平安归来,故名望归崖。其右下方崖体上有一岩缝,下段最宽处有1.5米,向上延伸进岩体直达崖顶。云和湖枯水期大部露出水面,丰水期仅留上部缝隙,岩质为花岗岩,由山脉向瓯江伸展而成。望归崖离云和湖水面仅10余米。该段落以灌木林,次生阔叶林为主,有杉木人工林镶嵌其中,林相植被保留完好。

水文状况

云和县全境河流属瓯江上游水系的两条干支流:一为瓯江干流龙泉溪,一为瓯江支流小溪的支流梧桐坑。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57万千瓦,年发电量10.50亿千瓦时。梧桐坑水能资源条件最优越。各流域开发利用率以浮云溪干流为最高。

龙泉溪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出境,境内干流长49公里,流域面积837.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5.16%。主要支流有麻详溪、浮云溪、石塘坑、泉溪等37条。另有发源于境西南白鹤尖山麓的梧桐坑,流经景宁县梧桐乡注入匝江小溪,境内长24.10公里,流域面积146.0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84%。

全县水量资源、水能资源、水域资源丰富,各项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和开发利用率都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多年平均水量资源总量为10.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9528立方米,已开发利用率为6.85%。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57万千瓦,年发电量10.50亿千瓦时,其中属县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开发量8.84万千瓦,年发电量27887.50万千瓦时,已开发利用6850千瓦,开发利用率为7.75%。 1989年3月,建成初级农村电气化县。水域总面积4.03万亩,人均0.36亩,其中可供水产养殖的水域面积3.12万亩,已开发利用3.03万亩,占可开发量的97.12%,还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气候特点

云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3℃,极端最高气温40.9度,极端最低气-8.3度,年平均降水量1465~1969毫米之间,无霜期240天,日照1774.4小时。小气候发达,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性和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农业。

自然资源

云和县县拥有林地面积117.80万亩,有林地80.70万亩,人均7.40亩。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落叶林带,有乔木材种百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1989年林木总蓄积量139.6万立方米,人均12.8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04%,是浙江省杉木、油茶林基地县之一。“云和雪梨”名闻遐迩。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萤石、叶蜡石、高岭土,另有少量铅锌、银、钨、锡、铁、煤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明景泰三年(1452),分丽水县之浮云、元和乡之半建县,取名云和县。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 1452年),由原丽水县浮云乡和元和乡的各一半合建而成。明嘉靖元年(1522年),开始在东仁坊和西成坊附近设置东西2个关门,东门称“宾炀”(亦名仰京),西门称“阜民”(亦名通福)并建楼各3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在两个关门的旧址上建筑了城门,并左右环以墙墉。乾隆四十年(1775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两度重修再建,增设了南北迎薰和拱辰两个城门,改称东门,“宾炀 ”为青阳门,西门“阜民”为阜安门,各城门上均设置了楼阁,城门间用砖块,卵石构筑了矮墙。至此,云和古城框架基本形成。此后虽经道光、咸丰、光绪年间的几次修葺,古城的面貌、规模仍无多大改观,而后城门和大部分城墙也未完好保存下来。到解放前夕,云和城区面积仅为0.56平方公里,只有一条长不足1000米,宽10米用石砌成的浮云街道(今解放街)。大部分居民沿街道两侧聚居,房屋低矮破旧,商店稀疏,公共设施简陋。

民国十四年(1925年)国民党云和县临时党部成立。十六年(1927年)5月解散。同月20日,国民党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成立。十七年(1928年),改称云和县党务指导委员会。十九年(1930年),复称云和县独立区党部。民国三十年(1941年)6月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抗日战争期间曾为浙江省临时省会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城关镇、云和镇)均为县治所在地。1958年,云和并入丽水县。1962年,划出原云和、景宁两县复建云和县。1984年,云和县又分为云和、景宁两县。 2001年11月16日,同意云和县撤销沙溪乡扩大云和镇行政区域:撤销沙溪乡建制,并入云和镇。云和镇辖36村、10居,驻中山路376号(原址)。

[古代遗迹]

周恩来视察纪念碑。周恩来视察纪念碑坐落在云和小顺村石塘电站水库的正屏山上。1939年4月2日下午,周恩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来到小顺“浙铁”总厂视察,并向全厂职工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抗日救国演讲,使千余工人深受鼓舞。中共云和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9年8月在此建碑。碑正面刻有“周恩来视察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有周恩来视察时的记录。

中日主战场“鸡公骑坳”。位于紧水滩库区大源乡境内。方山岭村与三望排村之间,有一条长约15里绵延起伏的松阳、云和分水岭,在山望排村东方二里处,有一个较为低矮的山坳,叫着“鸡公骑坳”。当时日寇主力部队即试图从较为低矮的“鸡公骑坳”向云和进发。1942年8月3日,日军70师团226、227两个联队和115师178联队在松阳会合后,大举进攻当时省会云和,国军21师、浙保三团在此与日寇激战三天三夜,歼灭日军无数,后人称之为方山岭战役。

沙溪古井。在沙溪村西。井深12米,直径1.2米,早年被填没,近年重挖。今留青石井圈,高0.7 米,直径1.3米,有牡丹叶花图案,阴刻楷书“政和七年(1117)”款。

农民起义军遗址。在小顺乡续莫圩东侧。地势险要,山上有大石洞可藏兵,另有演兵场和关口,是明景泰元年(1450)王景参农民起义军根据地,今残存寨址和土铣弹痕。

白马山古银矿址。在沙铺乡田坑村南白马山上。有摩崖阴刻楷书,字径28厘米见方,三行竖写,中间为 “张祖师位”,左右两行为“栖耕童子”“采矿郎君”。白马银矿为明代杨广三所开采,有8处洞址,洞中有洞,洞内有井,洞宽窄不等,可左右转,从规模看,开采时间较长。

横山周村青瓷窑址。在赤石乡横山周村东40米的半山坡上。烧造年代为元至明约400余年。窑址保存尚好,坐东朝西,窑床长约60余米,堆积范围约400平方米。产品以圆唇斜腹,圈足碗为主,胎质灰白,灰黄釉,内壁为刻划花及蓖纹,内底印有牡丹花,具有元代晚期和明代风格。窑具有薄圈、匣钵、高脚垫等。

黄源古矿址。在黄源乡黄家舍南上湾山上。有东北朝向、西南朝向古矿洞16处,能编号的有1~9号 洞,最高洞口高2.5米,宽1.6米。有的洞中有侗,有的左右有分洞。为明代银矿址。

太平军活动旧址。在崇头镇栈云桥旁。清成丰八年(1858)五月,太平军于此大败清军,打死官兵19人。

吴姓大屋长廊。在朱村乡金山下村,清代建筑。总面积2560平方米,面宽80米,进深32米,共有10个 天井,3个石大门,564根柱,3并连,每幢3进2天井,东西厢房。1进5架梁结构,翼角起翘,硬山顶,阴阳瓦合铺,2进7架结构,3进结构与2进同。

魏兰故居。在云和镇新民路51~52号。光复会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志士魏兰故居,52号门额上有“大夫第”3字,1进为天井两庑,八进为花园,3进通解放街,有店面三间;51号为魏 兰书房,门额上有“植桂书屋”4字。面积共1200平方米。

王一卿墓。明万历十二年(1584),王一卿谢政旋里,解甲归田。故后,建墓于龙泉溪畔石浦村青尤头飞凤山上,原在一级平台上建有三开间石牌坊(已被破坏),约180平方米;今保存二级平台石马、石羊和墓碑,约80平方米;三级平台为供祭奠用的石桌、石凳,约36平方米:第四级为鹅卵石砌墓,保留尚好。

[摩崖碑刻]

喷雪。在城东3公里处睦田村狮山。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狮山普仁寺僧凿岩为井,井长 1米,宽1.4米,深0.3米,清泉从石缝中流出为乳白色,故名“狮乳泉”。井额上摩崖阴刻宋苏拭题“喷雪”二字。

百无禁忌碑。在黄源乡黄家舍村,明代采矿炼银遗址出土。碑高90厘米,宽85厘米,楷书、竖刻阴 文,其石刻首为:“普庵菩萨在此百无禁忌,钦差内官阮料在于黄家舍银坑采办“,落款 为”银官局”,并有天顺二年(1458)款。此碑现竖立在黄家含村石桥头。

望翠峰石碑。在城东睦田村狮山,青石质,碑高0.8米,宽0.4米,厚0.11米,刻楷书“望翠峰”, 背面刻“登云梯”三字,直径21~23厘米,小字“辛丑夏之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 僧来和尚题。 [编辑本段]历史事件叶宗留起义

明代正统年间叶宗留领导的矿徒起义。明朝初年,金银等矿皆属官矿,由国家经营,严禁民间开采。明中叶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普遍使用白银,朝廷更屡下禁令,封禁矿区,加重“盗矿”处罚,以达到严格控制矿源的目的。但明中叶土地兼并日趋激烈。农民处境急剧变化,他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入深山,从事开矿,以图温饱。叶宗留,庆元(今属浙江)人。正统七年(1442年),他与王能、郑祥四、苍大头、陈恭善等聚众千余人,进入浙闽赣交界的仙霞岭山区开采银矿,但在朝廷的逼迫下,仍然不能维持生计,遂于十年起义。起义军进攻永丰(今江西广丰),大败明政府派往镇压的官军,但永丰知县邓容以招抚手段使王能等三十五人投降,又诱杀郑祥四、苍大头等三百多人。叶宗留率众逃到处州(今浙江丽水)、云和(今属浙江)、政和(今福建松政东南)等地,继续采矿,同时积聚力量,准备伺机再起。十二年叶宗留重举义旗,自称“大王”,攻打政和县城后,还师庆元,发展队伍,训练部卒,随后转战福建浦城、建阳、建宁(今福建建瓯)。

不久,分兵于江西铅山(今上饶西南)车盘岭,控制了闽、浙、赣交界地带,声势大振。十三年春,福建爆发邓茂七起义,明朝统治者派遣都御史张楷,都督刘得新、陈荣前去镇压,叶宗留为配合福建义军,将这支官军阻于广信(今江西上饶)、铅山等地,使之不得进入福建。十一月,在建阳黄柏铺,叶宗留起义军与官军进行了殊死战斗。叶宗留身着红衣,率领起义军奋勇杀敌,不幸中流矢牺牲。起义军拥戴其子叶希八为领袖,在玉山(今属江西)十二都激战,大败明军,杀都督陈荣、指挥戴礼,都御史张楷逃奔福建。此后,起义军更加壮大,与邓茂七起义军互为声援,明军两面受敌,疲于奔命。叶希八又率师回浦城,攻占龙泉(今属浙江),屯于云和、丽水。陶得二、陈鉴胡率众加入。以后,主力入据云和山中。不久,直捣处州。守将频频告急,明廷命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官,率兵两千驰往救援,也为起义军声势所吓,守城不敢出。叶希八一面攻打处州,一面声言夺取金华,又分兵广信,杀永丰知县邓颙。陈鉴胡破浙江松阳(今浙江丽水西)、龙泉,活动于浙江武义、义乌、东阳一带,自称太平国王,改元泰定。但不久受招降。十四年五月,明军在镇压了邓茂七起义后,由闽入浙,集中兵力围攻叶宗留起义军余部。在张楷的诱逼之下,景泰元年(1450年),叶希八、陶得二先后投降,起义失败。明统治者血腥屠杀这一地区的起义者及百姓,在起义军主要根据地铜塘封禁数十里,山塘地皆不得耕种,并为加强统治,于次年在浙江分丽水、青田两县为云和、宣平、景宁三县,在福建置永安、寿宁两县。

首届玩具节在云和举办

2000年11月5日至7日云和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木制玩具节,主要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浙江省云和县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玩具专业委员会、浙江省云和县玩具协会承办。云集了国内外厂商400余家,设展位150个,节庆活动包括精品展示、贸易洽谈、十佳企业评选、旅游观光等内容。是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国家级木制玩具展览。并规定每隔三年举办一次。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云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8°06′,东经119°33′。总面积984平方千米。总人口11.04万人(2005年底)。

县人民政府驻云和镇城北路6号。邮编:323600。代码:331125。区号:0578

云和县辖4个镇、10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云和镇、崇头镇、石塘镇、紧水滩镇;大源乡、云坛乡、朱村乡、黄源乡、云丰乡、沙铺乡、大塆乡、赤石乡、雾溪畲族乡、安溪畲族乡。

2000年,云和县辖4个镇、1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03273人,其中:云和镇 40213人、石塘镇 6163人、 紧水滩镇 3462人、崇头镇 8130人、沙溪乡 8785人、雾溪畲族乡 1911人、安溪畲族乡 2245人、云坛乡 5326人、朱村乡 5779人、大源乡 2824人、赤石乡 4894人、黄源乡 5332人、大湾乡 1906人、沙铺乡 2666人、云丰乡 3637人。 [编辑本段]人口民族云和县辖4镇10乡(其中两个畲族乡),170个行政村,现有人口10.9万,其中畲族人口9千余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云和县是重点移民地区,境内有新安江、紧水滩、石塘、玉溪等库区动迁移民2万余人,移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 [编辑本段]风土人情独特的联姻

男女结合组成家庭繁衍后代,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浙江畲族,尤是景宁、云和畲族的婚姻缔结,有它的独特风格。

1、“双头家”。男女结成夫妻后,双头都是自己的家,来回走动,共同生产、共同管理两家的家庭事务,共同赡养两家的父母长辈。形成“两头家”的历史原因,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早年,福建漳州灵芝山,有个姓蓝的和一位姓雷的青年男女真诚相爱,只因双方都是独根苗,女的不能嫁,男的不能赘,久久不能完成结婚愿望。有一天,他(她)们俩一起在山坡砍柴,见一对燕子吱吱喳喳相嬉在枝头上,又欢乐又亲昵。男的不由叹息道:“燕子呀燕子,我们两人不如你,你们无牵无挂,能自由自在地结合,我俩真诚相爱,却因家庭拖累,没法成亲!”女的看着燕子展翅伴飞,一阵联想,突然笑着对男的说:“燕子成双,秋去春来,南北为家,咱俩何不学燕子的样,也来个两头有家呢!”一句话说得两人笑逐颜开。就这样,男女青年采用两头家的形式结成了夫妻,婚后,两头一家亲,日子过得蛮好。从此,“两头家”就在畲家流传开了。

长期以来,畲族男女共同上山下田,以“两头家”结成夫妻的不仅是独生子女,也有多子女的,特别是山区较为盛行。我们从传说中可以看到,它创意于大自然“燕子南北有家”的启示,兼顾两家的经济生活,是女嫁男赘之外的独创婚俗。当今,在社会上许多独生子女的婚姻结合,也有共同管理两头家庭事务和共同赡养两家父母的。由此可见,畲族“两头家”是独创性和超时代性的优秀联姻习俗。

2、嫁男。所谓嫁男即是男子嫁到女方去。俗称“当儿”或“喊儿”。《畲族简史》记载:“喜招女婿可以婿为子”。女方要向男方送些聘金财礼,男子嫁到女方之后,改姓女方姓,家庭成员称谓不以“女婿”身份称呼,而是跟新娘同样称父母和兄弟姐妹,亲如骨肉,家庭地位和财产继承平等享受,不受任何岐视。它与当地汉族的带财礼去,到一定时候可带回的“入赘”截然不同。1998年春,我们对云和县雾溪畲族乡坪垟岗村54对畲族夫妻作过调查,其中男娶女(讨老婆)的22对,占夫妻总数40.7%,女娶男(嫁男)的25对,占46.3%,男女都从外面娶回的7对;占13%,足见,畲族嫁男现象占相当的比重。嫁男,不仅是只生一个女儿人家,往往是多子女的家庭,冲破了亲生子传宗接代旧观念,把亲生儿子嫁出去,女儿留在家中,再把别人家的男子娶回当儿子。它既反映了畲族人民的共同心理,也反映了畲族社会的生活、婚姻风俗的特色,因而把它作为民族精神财富世代相传。解放以来,更有一些汉族男子嫁到畲家“当儿”的,嫁男婚俗从早年的族内婚演变为民族平等,团结向上的活力。

欢乐的礼仪

当今流行于畲乡的嫁娶礼仪,丰富多彩,场面热闹,充满情趣,是畲族传统文化瑰宝。今陈述部分事象。

1、拦赤郎。

婚期前日,男方由全权代表、主要对歌手“对门赤郎”(汉语称“请凤客”)一人,对歌手“赤郎”(汉语称“行郎”)若干人、媒人等(总人数要双数)组成迎亲队伍,挑着礼担去迎亲。当走到新娘家门前,被一群女性以杉树刺架在板凳上拦住嬉闹一番,媒人要放鞭炮,递去红包,赤郎小心地把刺挑开,女方接过礼担,方可跨进门槛。俗称“拦赤郎”。有拦路则示意晚上要对歌。

据景宁畲民说:以刺拦路,意示女方山歌象刺那么锋利,如无山歌不得进入家门,若准备好山歌,则请递上红包,自行挑刺,再进家门。云和畲族则说:畲家迎亲挑礼担如用抵棒,是讥笑女方索礼过重,所以要拦赤郎,看看有无以抵棒“讥笑”,若有,则罚“抵棒酒”。相传有位初学的年轻赤郎,晓得对方有罚抵棒酒俗规,唯怕被酒罚醉。可是肩挑礼担走到新娘家有二十多里的崎岖山路,不用抵棒怕摔翻。他左思右想,用小毛竹通去竹节,上方留一口的竹抵棒。到了新娘家门前,果真罚抵棒酒了。他左手按挎抵棒撑牢礼担,右手接过姑娘们斟来的酒饮了一碗,再饮怕醉,就把后来的酒咕噜、咕噜往竹抵棒口里灌,自言自语对着抵棒说:“抵棒呀抵棒,这抵棒酒该是你饮的喏,快饮,快饮!”他边嘟嚷,边往竹抵棒灌酒,逗得众人棒腹大笑,至今传为趣话。

之一。该村民俗风情极为浓厚,畲文化艺术活动频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车牌号是:浙K,行政级别是:县,人口约:约10.9万人,人口密度为:111人/km,面积约:978平方公里,邮政编码是:323000

简介: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位于瓯江上游。县域总面积984平方公里,辖4街道3镇3乡,168个行政村,总人口11.2万。其县情有以下特点:2.生态环境优美。云和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山水资源独具特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6%,即使是人口集中的城区,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每立方厘米1391个以上,达到“非常清新”的标准,境内38.7平方公里水域的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综合环境质量列全国第10位,是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为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和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城市培育试点。生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其中,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云和梯田是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获评“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中国美丽田园”,并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云和湖仙宫景区和云和梯田景区均为国家4-景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29986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