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濠之乱,又称宁王之乱,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王阳明)平定。
宁王叛乱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进行的一场皇权争夺战,它对明朝的政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首先,叛乱给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也导致了明武宗统治的结束。宁王叛乱虽然仅43天就宣告失败,然而,朱宸濠在江西的聚敛刻薄及其叛乱的直接破坏,使江西人民深受其害,正如王守仁在杭州向提督军务太监张永所陈述的江西兵乱后的困敝:“江西之民,久遭濠毒,今经大乱,继以旱灾,又供京边军饷,困苦既极,必逃聚山谷为乱。”而明武宗的南下巡游,又使这种灾难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在朱宸濠起兵之时,明武宗以亲自率兵征讨为由,开展了一场空前的南下出巡游乐活动。一路上游山玩水,捕鱼打猎。每到一个地方,文武百官需戎装步行迎送车驾,随行的幸臣江彬还不时传旨征索财物,稍不如意,则羞辱、殴打地方官吏。又派兵士四出至百姓家,矫传上旨,索取鹰犬、珍宝、古玩,甚至夜半闯入民宅抢夺妇女,造成江南一带民间汹汹不安,苦不堪言。
朱宸濠,正德十四年(1519),结果失败被杀。
朱宸濠(1479年—1520年),明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祖籍安徽凤阳,出生于南昌。“宸濠之乱(也称宁王之乱)”的发起者。
正德二年,宸濠先后贿赂太监刘瑾及佞臣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一系已裁撤的护卫,畜养亡命,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窝藏盗贼,密谋起兵。
又企图以己子入嗣武宗,取得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先后告发宸濠之罪行,武宗因下旨收其护卫,令其归还所夺之田。
宸濠得知消息后,于正德十四年六月十四日借口明武宗正德帝荒淫无道,集兵号十万造反,杀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革正德年号,以李士实、刘养正为左、右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集众号称十万,并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略九江、破南康,出江西,率舟师下江,攻占安庆。四十三天之后,朱宸濠大败,与诸子、兄弟一起为王守仁所俘,押送南京,交给张永。明武宗先放再抓,最后废为庶人,伏诛,除其封国。
扩展资料: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重重。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燕王即皇帝位后,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南方地方,均遭朱棣拒绝,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
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增造宫殿及派岁禄于进府县,奏请南昌城内东、西二湖”,被时任左布政使的崔恭抵制而生怨恨,“遂劾奏(崔)恭不法,恭与按察使原杰亦奏奠培私献惠二王宫人,逼内官熊璧自尽。按问皆实,遂夺护卫”。
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朱宸濠反叛失败后,正德十五年十二月,朱宸濠在通州被处死,并遭到了焚尸扬灰的下场,既而明政府废除宁王封国。
经过这次剧烈的变故,宁王府这支宗族终于归于平静,彻底安于眼前的地位和处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宸濠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宸濠
王阳明是中国很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王阳明发布虚假情报,迷惑叛军,只用了两三万的地方武装队,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轻易的攻下南昌,然后又设下埋伏,活捉了朱宸濠。仅仅用了35天时间就平定了这场宁王之乱。
朱宸濠是朱元璋的第五代子孙,因为有军功所以授封为宁王,那个时候15岁的正德皇帝继位,但是在宦官的唆使下,每天就只知道骄奢淫逸,不理朝政。导致朝政非常的混乱,而朱宸濠正好觊觎江山,他想取而代之,所以就开始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间隙,然后又在暗中组织军事武装,网络各方面的人才,经过了十几年的精心谋划,正式在南昌发动叛乱,用30万大军从南昌沿江而下,而且放话说要进攻南京,一时间朝廷也动荡不安。
在这个混乱的时候,身为南赣巡抚的王阳明马上就想出了对策,他很快先向朝廷上奏了宁王叛乱的消息,然后又发布了各种虚假的消息,用来迷惑叛军,然后他又迅速的组织了武装人员两三万人,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一举攻下了南昌,正在全力攻占安庆的朱宸濠,赶紧率领军队弯回来,结果中了王阳明在潘阳湖设下的埋伏,主力军队被一举击溃,朱宸濠也被活捉。
后来正德皇帝在宦官的怂恿下,带着禁军南下,一路上还游山玩水的,王阳明知道了之后,赶紧上书制止,但是皇帝不听劝告,到了南昌之后,官兵们危害地方的百姓,宦官还要求王阳明释放主宸濠,王阳明拒绝了此事,然后又利用了宦官之间的矛盾,把俘虏献给朝廷,避免了一场新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