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王爷的封号:
1、楚湘王
2、逍遥王
3、菱覮王
4、靖袁王
5、恭婧王
6、御煜王
7、文宣王
8、傲焰王
9、寒曦王
10、尊硕王
11、尊逸王
12、圣铭王
13、圣卿王
14、圣宣王
15、圣萧王
16、御贤王
17、阆肆王
18、渊政王
19、玄幽王
20、海苑王
21、霖鑋王
22、锦熙王
23、墨膺王
24、尊夜王
王爷的封号有:
1、一字王封号:
汉至明的国王(亲王)爵的名号一般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传统上以以“秦、晋、齐、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接下来是“鲁、赵、魏、梁、燕、代、陈、韩、宋、吴、越”等一档次。
宋朝王爷似乎都是一个字的封号,如端王、贤王、瑞王、康王等,都是一些吉祥词。除此之外还有璟王、晟王、翎王、离王、瑾王、景王、靖王、风王、瑄王等,都是很好听的名字。
2、二字王封号:
汉至明较低的郡王爵封号一般为两字,如“常山王”、“长沙王”、“中山王”、“成都王”等。常山、长沙、中山、渤海、成都这些都是郡的名称。此外,在唐、元、明等朝都有用非地名作为王爵封号的特例,例如“恩王”、“义王”等。
清朝王爵封号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美好的形容词,加在“和硕亲王”或“多罗郡王”称号中间,例如“和硕睿亲王”、“和硕宝亲王”、“多罗克勤郡王”等。
三国两晋至明朝王爵:
自三国两晋始,王爵开始成为皇帝之下最高的爵位,但是王爷们的权利也时有浮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最为熟悉的恐怕是隋唐之际,以秦王李世民来说,李世民在称帝前的王爵封号是秦王,后来由于功劳太大,又被封为“天策上将”,比王爷的爵位还要高,但这只是个例,在此不予多说。
此时的王爷封号主要授予皇帝的子侄兄弟们,外姓也可封王,但是需要有足够的功劳才行,如中兴大唐的名将郭子仪,数次救大唐于危难之际,被封为汾阳郡王,同时期的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等等。
外来投降的胡族领袖也会被封王爵,如发动安史之乱,差点灭了整个大唐的安禄山就被玄宗封为东平郡王。五代宋元明时期基本都是延续这种模式,各个朝代内部都有微调,但是总的王爵模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古代王爷封号有兰陵王,端王、贤王、瑞王、康王等。
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封地来定封号,最大的是以地区或州的名称来命名,如:齐王、蜀王、魏王等;其次是以郡县来命名,如淮南王、颍川王、陈留王等,汉朝、唐朝、明朝大都使用此种方法来命名,并且主要用于宗室。
古代王爷封号的方式:
凭借立功封侯,也不是所有立功都能封侯,而要是比较大的军功。像三国时期的关羽在杀掉颜良之后,立马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就是典型的军功封侯。当然,大多数人并不是有了战功马上就会被封侯,通常是等到一个特定的时机同一封侯,像是西汉成立之后,刘邦大封功臣,同样属于军功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