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行端正,意思是品德好行为正派。
读音:pǐn xíng duān zhèng。
释义:人品良好,行为举止合乎规范。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
译文:行为端正而不自知是义,彼此相爱而不自知是仁,诚实不欺而不自知为忠,言行得当而不自知是信。
引用:宁光《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们班长是一个品行端正的表率。”
用法:褒义。多用于表现人物品行方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品行端醇
拼音:pǐn xìng duān chún。
释义:品格行为端庄醇厚。
出处: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本部院访得天长县儒学生员杜仪,品行端醇,文章典雅。”
2、正人君子
拼音:zhèng rén jūn zǐ。
释义:指品行端正、遵守道德的人。也用于讽刺伪善的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
品行端正是什么意思?就是品德正派。
品行端正是什么意思
作风规矩、严肃符合道德规范
品行端正的端什么意思
正直不邪。
《庄子·天地》:“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 成玄英疏:“端直其心,不为邪恶。”
《汉书·霍光传》:“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
宋 梅尧臣 《和元之述梦见寄》:“始知端正心,寐语尚不诳。”
《清史稿·惠端亲王绵愉传》:“ 同治 二年, 穆 典学,太后以绵愉行辈最尊、品行端正,命在弘德殿专司督责。”
品行是什么意思
品行:
品:品质;品德;行:行为。
指有关道德的行为。
如:品行端正。
参考:现代汉语词典。
端正的基本解释
(1) [upright]∶姿势挺直坐得端正(2) [regular]∶在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的五官端正的人(3) [rectifycorrect]∶端正思想(4) [decenthonestupright]∶正派正确品行端正 宾语限于少数抽象名词。如:端正工作态度。
品行是什么意思?
以某一或某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复杂的、有组织的情感倾向,如求知欲、爱国心等。在心理学中曾有人把情操分为求知、审美、道德、信仰四种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作为一般语调时,情操指情感和操守的结合。情操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中介以某种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为中心的高级情感。它是由情绪、情感和思想观念等复杂心理成分综合形成的。
陶冶良好的情操,有利于建立健康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心理素质。
端正的端什么意思
端正
解释
①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②字写得端端正正。③正派;正确:品行~。④使端正:~学习态度。
造句
上课了,同学们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里。
警卫员只好接过茶叶筒,端端正正地向主席敬了个礼。
拼音
duānzhèng
近义词
不偏不倚
反义词
东倒西歪
示例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便取第三枝箭,端端正正的射去。”
品行是什么意思
品行 【注音】pǐnxíng 【解释】(名)有关道德的行为。 【例】品行端正,品行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