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大灭绝主要是其他因素和火山爆发造成的,所以白垩纪晚期的一次或多次流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严重崩溃。第五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由于突发事件,侏罗纪以来长期统治地球的恐龙也灭绝了。所以也叫第五物种灭绝,白垩纪灭绝,也就是恐龙灭绝。
通过介绍白垩纪,我们可以知道白垩纪中生代的最后一个时期。主要始于1.37亿年前,止于6500万年前。也经历了7000万年。因此,无机和有机世界在白垩纪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它主要位于新生代下侏罗统昆。
白垩纪也是中生代地表被淹没的主要时期。在此期间,白垩层在北半球广泛沉积。1822年,比利时学者J.B.J.Omalidaruwa将其命名为白垩纪。因为白垩层是很细很纯的粉状石灰岩,所以也是生物成因的海相沉积。它主要由一种叫做浮游藻类的钙和化石组成。
在第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的主要事件非常值得注意,因为1.4亿年前的恐龙时代以结束而闻名,因为海洋中的菊石也同时消失了。它最大的贡献是消灭了地球上的恐龙及其爱情,它为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最终出现提供了重大契机。
支持小行星撞击的科学家推断的第五次大灭绝的影响是地球上最强地震的100万倍。结果非常令人震惊。这场灾难主要来自外星人空和火山爆发。白垩纪末期,类似的情况多次发生,导致彗星降雨,全球生态系统崩溃。
全球生态系统崩溃后,许多物质开始进入大气层,使得阳光无法穿透,导致全球气温急剧下降。这种乌云已经覆盖地球很多年了,植物无法从阳光中获取能量。随着海洋中藻类和森林的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本联系被破坏,于是大量动物饿死,包括恐龙。
由于大气中尘埃密度大,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地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因为没有阳光,植物正在死去。没有植物,食草动物就会饿死。没有食草动物,食肉恐龙无法生存,于是渐渐地它们开始自相残杀,最终消失。
几乎所有的大型陆地动物都不能幸免,所以这些动物在极度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因为小型陆地动物,比如一些哺乳动物,靠吃剩的食物为生。他们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等待着古老的近地陆生脊椎动物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