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仁是孙中山的助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牢记中国历史。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亮点。陈友仁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中国人!当时的中国苦难深重,陈友仁毅然放弃在国外的幸福生活,回到中国,与孙中山一起起义,辛亥革命后还代表中国政府出席重要的巴黎国际和会,为中国的利益据理力争,不畏强权,努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会议上的地位。
1919年,陈友仁以孙中山的名义出席凡尔赛和会,陈友仁在会上加入苏联。苏联给了陈友仁一个 日美之间的秘密协议 。协议内容是美国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日本支持威尔逊总统建立国际联盟的计划,这一计划通常被称为 蓝色 mdash mdash石井的秘密协议 。
这时凡尔赛和会遇到了山东问题。顾维钧倾向于先签约,但广州政府代表不同意,但广州政府无法阻止。于是,陈友仁把这个协议送给了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的译文发表在当时的《晨报》上,引起了五四运动。
陈友仁还把协议交给了反对威尔逊总统的参议员威廉·波利。这直接导致了威尔逊总统拒绝加入国联,并导致了美国民主党总统选举的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北洋政府不得不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陈友仁在这件事上做得很好。
陈友仁生于1875年,卒于1944年。他的祖籍是广东星美,但陈友仁出生在中美洲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岛。他一直在英国接受教育,并成功成为当地第一位华人律师,在当地华人和印度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人。
后来,当陈友仁在英国时,他听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他感到非常兴奋,很快就回到了祖国。1913年任交通部法律顾问兼英文报纸《新京报》主编。1922年起任孙中山外事顾问兼英文秘书。1926年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委员,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
1931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1933年参加福州事变,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长,后流亡巴黎。1938年,他回到香港参加抗日活动。香港沦陷时,他被日军扣留并押解到上海。他多次拒绝加入汪伪政府。1944年病逝于上海。
陈友仁是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出生在英国殖民地。后来,她与玛丽·梁结婚,生了七个孩子,但只有四个活了下来。长子陈丕实是香港著名大律师,次子陈一凡是优秀画家,女儿西尔维娅是著名舞蹈家,尤兰达是电影摄影师。在陈友仁的子女中,次子陈一凡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
作为陈友仁的孩子,陈一凡先生和他父亲一样与国民党领导人关系良好。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后,陈一凡和他的父亲陈友仁曾经帮助过周恩来。后来,陈一凡还写漫画指责蒋介石是刽子手,还曾经护送苏联特使鲍罗廷回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