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你们可知道》描绘的是怎样的故事?

总警监2023-02-08  34

罗西娜在为自己受到丈夫的冷落而悲叹。她伤心地祈祷着:“爱情的神啊,请哀怜我吧”!苏珊娜进场,随后费加罗也跟着进来,他们三人商量计谋,要合力惩戒伯爵,这样不仅可以使伯爵回心转意,同时也可以保护他们自己的幸福。这个计谋分为三个步骤:先伪造一张告密书,警告伯爵说他的夫人将要与爱人约会,教他多留心来人的行动,使他产生嫉妒心。

另一面将凯鲁比诺打扮成少女,做为苏珊娜的替身约伯爵晚上在花园里幽会。最后是伯爵夫人去花园里“捉奸”,让伯爵感到羞愧。男仆凯鲁比诺,这时候唱着一首本剧中最杰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爱情是怎么一回事?》:“你们可知道爱情是什么? 你们谁理解我的心情? 我要把这一切都讲给你们听。这奇妙的感觉我也说不清,只觉得心里在翻腾。我有时欢乐,有时伤心,爱情像烈火在胸中燃烧。”

这首可爱的歌打动了伯爵夫人和苏姗娜。他们把费加罗的计划告诉了凯鲁比诺,请他在离开之前帮个忙,凯鲁比诺当然不反对,因为这样他可以参加苏珊娜的婚礼,顺便接近园丁之女巴巴里娜。这时,苏姗娜拿来一套漂亮的女式衣裙边为凯鲁比诺穿戴好,三人依计行事。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博马舍是18世纪后半叶法国最重要的剧作家。博马舍喜剧的出现意味着古典主义喜剧向资产阶级喜剧的过渡完成。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意识到戏剧作为宣传手段在革命中的作用,提出“戏剧应该教育民众”的口号。

革命派还有意建立人民剧院。1791年1月31日,立宪议会公布取消王室的戏剧审查制度,答应演出自由。年内有数十家剧院呈请开业,其中的共和国剧院以专门演出支持革命的新剧目而闻名。这时期创作了大批配合或直接宣传革命和革命战争的悲剧和时事剧。资产阶级革命使演员终于获得了公民权,彻底结束了过去受歧视被欺侮的悲惨处境;成立了保护剧作者合法权益的剧作家协会。

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他在十八世纪三十年代创作了总称为"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于1784年4月27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演,其时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这部喜剧对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起了很大的作用。虽然这部喜剧在整个欧洲都获得好评,但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却禁止在维也纳上演这一剧目。

《你们可知道》——选自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Voi che sapete” Aria from “The Marriage of Figaro”,全名《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voi che sapete cosa e amor”,又名《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歌词大意: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

我想把一切讲给你们听,新奇的感觉我也说不清。

只感到心中翻腾不定;

我有时兴奋,有时消沉,

我心中充满火样热情,

一瞬间又感到寒冷如冰。

幸福在远方向我召唤,

转眼间它又无踪无影,

不知道为什么终日叹息,

一天天一夜夜不得安宁;

不知道为什么胆战心惊,

但我却情愿受此苦刑。

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

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

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

意大利语:

Voi che sapete che cosa e amor,

Donne, vedete sio iho nel cor.

Quello chio provo vi ridiro. E per me nuovo

,capir nol so.

Sento un affetto pien di desir ,chora e diletto

,chora e martir.

Gelo ,e poi sento lalma avvampar e in un momento

torno a gelar

Ricerco un bene fuori di me ,non so chil tiene

,non so cos’e.

Sospiro e gemo senza voler, palpito e tremo senza

saper.

Non trovo pace notte ne di ,ma pur mi piace

languir cosi.

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里,童仆凯鲁比诺有两段动听的咏叹调:《不知道我为何心情不定》和《你们可知道》。它们分别出现在第一幕和第二幕,都很精彩,但是

两段对比起来,《你们可知道》的曲调更动人—些。这是凯鲁比诺被叫到伯爵夫人房间里去,女仆苏珊娜让他把写好的一首歌当面唱给夫人听时唱的。在剧中,童仆

凯鲁比诺由女中音扮演。

在演出时,这一段选曲是用吉他伴奏的,它的情调好似一首小夜曲,但是内容更丰富,感情更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十分生动细腻。

这段选曲是2/4拍、行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开始是降B调,前面的八小节前奏,是选用唱段第一、三句的旋律,情意甜蜜,描写苏珊娜在一旁拨动吉他琴弦为之伴奏。当凯鲁比诺唱到第二句时,由于曲调里出现了“#Fa”

这个音,给下一段离调作了准备。B段转F大调,十四小节之后,又转成了降A大调,十小节之后又回到F大调。它的后半部用了一系列断断续续、急促而又不稳定

的音型,表现凯鲁比诺为寻求爱情而心绪不宁。歌曲又回到降B大调,A段主题再现。最后—句重复了一次,但第三句结尾在音符上稍有变化,歌词也多了—句:

“你们可理解我的心情”。《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是女中音最喜爱演唱的歌剧选曲之一。

你们可知道简谱(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曲、正谱)_外国曲谱_中国曲谱网:

http://www.qupu123.com/waiguo/wuzi/p76295.html

因为简谱的图一直上传不了,所以就直接给网址了。上面还有一些简介。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你们可知道》的作者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英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

1762年的寒冬,年幼的沃尔夫冈与姐姐南内尔的欧洲巡演拉开序幕。从慕尼黑、林茨到受弗朗西斯一世接见的维也纳之行后,他经由波恩、科隆、布鲁塞尔抵达法国,在巴黎他短暂碰壁,随后在英国重整旗鼓,在意大利度过的岁月则为莫扎特日后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无限源泉。

扩展资料:

1773年底,莫扎特与父亲返回萨尔茨堡。此时的莫扎特对自己卑微的奴仆乐师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的自由,他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在1777年9月获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随母亲进行了两年的旅行演出。

1778年5月,莫扎特抵达巴黎,由于母亲病逝,加上未能谋到职位,于是在1779年1月返回萨尔茨堡。这一时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创作了2首长笛协奏曲、1首双簧管协奏曲、7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奏鸣曲,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乐派的影响。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剧《伊多梅纽》。这一时期莫扎特的作品严谨,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狂飙运动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出现了新的要素,如奏鸣曲式第一乐章的呈示部,出现了与第一主题相对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题在再现部中,常常改换主题出现的次序。

有时对主题材料也进行了不同于呈示部的处理,在第一、二乐章间,有了强烈的力度对比,这些手法,增强了他的音乐作品的戏剧性,使“古典奏鸣曲式”进一步形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29255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