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战是一种与阵地战相对的战斗方式。阵地战依赖于兵员、弹药等后勤补给的支持,依赖于强大的后方。它是在有强大军力的支撑下,在固定的战线上作战。这种要求对于弱小的军队而言是难以达到的。因而革命的军队不首选这种战法,革命的军队选择的是战线不固定的运动战。
对于革命的军队而言,革命的战争是要推翻旧的、腐朽的势力,因而它在战争中总体上是争取而不是保留,它不需要过分依赖于阵地战来保留自己的根据地,它要采用流动性较强的运动战,战线不固定、领土不固定,战斗的主要目的是要消灭敌人而不是守住领土和战线。
对于运动战,其原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打的手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而且可以边打边走。由于我方弱小,军队少,所以灵活性的转移成为我方的特点,通过不断的流动转移,拖垮敌人庞大的军队。运动战是由游击战过渡而来的,不过它的战斗规模更大,战斗目地不再是骚扰敌人,而是消灭敌人。
速决战
速决战与持久战是一对矛盾,速决战中有持久战的因素,因为每次速决战前都应有充分的、漫长的战斗准备;持久战中也有速决战的因素,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构成了整个漫长的持久战。对于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由于战争中,革命的军队实力总是得由弱变强,它所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势力,因此在战略上不能是速决战,而是持久战。另一方面,革命的军队在战役中,因其弱小,会有补给不足、需要连续作战、躲避敌人援军的问题,因此需要用速决战来解决。在每次战役中,迅速的战胜敌人,避免陷入依赖后勤补给的相持局面,能够迅速的投入下次战役中,而且在短期内消灭敌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转移,躲开来援的敌军。
速决战除了以上几个作用外,它还有一个大作用——对付堡垒战。如果战役打得久,敌人就会筑起堡垒,依靠充足的补给,拖垮我军。因此,就要在敌人的堡垒筑起来之前打散敌军,迅速的结束战斗。
运动战是一种军事作战方式,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与各个击破”。
最早系统提出该作战策略及具体要义的是毛泽东。其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期间广泛地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一些军事评论家将这种战术效果简称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该战术在内战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国民党速战速决的计划破灭。
扩展资料:
运动战的特点
1、运用这种作战方式的部队通常会利用广阔的活动空间来转移军事力量,作战兵力经常昼夜兼程前往一个预定的战场进行埋伏,利用敌方分兵行动时,集结数倍于一个分队的力量展开包围战进行歼灭。换言之,运动战主要适合于地形复杂的战场。
2、运动战的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在于在大兵团多兵种合成运动当中寻求战机以期达到逐步甚至一次全歼敌重兵集团,在大规模运动当中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
3、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运动战摆脱了对防御工事的要求,经常利用放弃己方的工事作为诱饵引诱敌军移动到己方伏击圈内,并利用敌军占领地区后分兵前进的机会包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运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