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5种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DNA分子具有典型的双螺旋结构,一个DNA分子就像是一条长长的双螺旋的飘带,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DNA双螺旋依次在每个组蛋白8聚体分子的表面盘绕约1.75圈,其长度相当于140个碱基对,组蛋白8聚体与其表面上盘绕的DNA分子共同构成核。
一个染色体组中没有基因,原因如下:
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2,这些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了一个染色体组。
3,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都不相同的。
4,每个染色体上带有不用的基因。
扩展资料:
在无性繁殖物种中,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一样;而在有性繁殖大部分物种中,生物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成对分布,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性细胞如精子、卵子等是单倍体,染色体数目只是体细胞的一半。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细胞的性染色体对为XY,雌性则为XX。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某些昆虫的性染色体与哺乳动物不同:雄性个体的是ZZ,雌性个体为ZW。
对于染色体组的表示,现已提出几种方法。例如,染色体的数目是以n、2n分别表示配子和合子的染色体数目,以x表示基数,以b表示原始基数,以2x、3x、4x、……表示多倍性,以2x 1、2x-1、……等等表示非整惰性,以1、2、3、……等编号表示各个染色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有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碱性蛋白质即组蛋白(histones),另一类是酸性蛋白质,即非组蛋白蛋白质(non-histone proteins)。
非组蛋白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十分恒定,而组蛋白的种类和含量都很恒定,其含量大致与DNA相等。所以人们早就猜测,组蛋白在DNA·蛋白质纤丝的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
Kornberg根据生化资料,特别是根据电镜照相,最先在1974年提出绳珠模型,用来说明DNA·蛋白质纤丝的结构。纤丝的结构单位是核小体,它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
扩展资料
染色体起源是细胞核起源的核心过程,但依然还是未解之谜。迄今为止的学说主要有:共营模型、自演化模型、病毒性真核生物起源模型、外膜假说、压缩和结构化假说,等等 。
其中共营模型认为,与现代产甲烷古菌类似的某些古老的古菌,侵入并生活在类似于现代粘细菌的细菌体内,形成了早期的细胞核。
古菌与真核生物在特定蛋白质(如组蛋白)基因的相似性被认为是支持以古菌为基础的细胞核起源理论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染色体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时DNA存在的特定形式,细胞核内,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当细胞不分裂时,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是不可见的,在显微镜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