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活在我国古代,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由于体型巨大,捕食能力强,长期占据优势地位,但在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集体灭绝。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但这只是猜测。你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关于恐龙的信息,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关于恐龙的信息。
恐龙是中生代(2.3亿年前)的一种爬行动物。它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巨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在湖岸平原(或沿海平原)的林地或开阔地带。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 middot欧文在研究几块看起来像蜥蜴的化石骨头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的,并将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可怕的蜥蜴”。
恐龙(不包括鸟类)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组主要的龙类爬行动物,它们的四肢直立在身体下面,而不是向两边展开。它们出现在晚三叠世卡尼阶段,各种恐龙迅速进化出不同的特化特征,发展出不同的体型,占据不同的小生境,并持续生活到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阶段。
恐龙(拉丁名:Dinosauria)是中生代多样化的优势陆生脊椎动物,统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恐龙最早出现于2.3亿年前的三叠纪,灭绝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许多种类的爬行动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如鱼龙、苍龙、蛇颈龙、翼龙和全爪龙。很多大众媒体经常把它们归类为恐龙,但在科学分类上它们并不属于恐龙。鱼龙、苍龙、蛇颈龙都是海洋爬行动物,不生活在陆地上,不属于主龙。翼龙属于主要的龙类,是在三叠纪时期从恐龙中单独进化出来的,但不是陆生动物:翼龙生活在二叠纪时期,亲缘关系与哺乳动物接近。
恐龙家族极其庞大和多样。通过2006年的学术研究,已经确定了500多个属。据估计,化石记录中约有1850个属,其中75%已发现化石。早期的一项研究推测,恐龙有近3400个属,但其中大部分不能保存在化石记录中。截至2008年9月17日,共有1047种恐龙。
恐龙,一个古老而新奇的名字。事实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将其与鬣蜥进行了比较,科学界才初步认定它是一群已经灭绝的类似蜥蜴的爬行动物。
气候变化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突变,气温骤降,导致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发和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的气温下降,都是被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