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灶糖。灶糖是祭灶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糖果,在民俗中,人们用这种甜甜的糖来给灶神吃,灶神就会不好意思给玉帝说自己家的坏话了。
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不过也有一个说法是祭祀这种又粘又甜的糖瓜灶糖的原因,是为了能够直接粘住灶爷的嘴巴,让他即使到了天上也不能言语,想说坏话都说不出来。
小年献灶糖这种传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直到今天,这种传统还在延续。
吃灶糖
灶糖最开始是为了祭灶,除了希望灶神吃了甜食,能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
介绍
按照传统习俗,每年小年都要祭灶神吃灶糖。灶糖属于麦芽糖的一种,麦芽糖又粘嘴又粘牙的甜食。古话说“二十三,灶糖粘,灶君老爷要上天”。据说灶糖最开始是为了祭灶,除了希望灶神吃了甜食,能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还有据说是为了粘住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灶糖的来历
传说,北宋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小时候住在一座寺院内,寺内的长老,满腹经纶,且有一手做风味小吃的绝技——制作芝麻糖。吕蒙虽家中一贫如洗,但是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长老器重。因此,长老不仅每天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常赏些芝麻糖让他母子品尝。公元976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这日,人们都在忙着送灶王爷上天。
吕蒙正见百姓用食物供奉灶王爷,而他没有东西可供奉灶王爷,便用寺院里的芝麻糖粘到灶王爷画上。待灶王爷返回天宫,大帝询问时,他欲说但张不开口,只是一味点头。玉皇大帝以为“灶火之神”连连称赞吕蒙正人品,于是就颁旨降福,赐官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果然居天下数百名举子之冠,考中状元。以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百姓也纷纷效仿吕蒙正用芝麻糖供奉“灶火之神”,祈求玉皇大帝降瑞赐福。这样,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因为灶糖是用麦芽糖制作的,所以小朋友吃灶糖就要格外小心,过量食用会损坏孩子的牙齿,如果孩子感冒或有气管炎,则更应该少量食用。
如果不是自己制作的,那一定要购买有外包装的灶糖,避免细菌灰尘进入肠道刺激胃肠道黏膜。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灶糖是用黄米谷子,蜂蜜做成的。
做法:
1、把几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放好了,让它发芽;
2、四五天后,谷子长出了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这些连汁带水的碎谷子,就是制作灶糖的“酶”。
3、把二十几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等不太烫手后,放入制作了的那种酶,拌和均匀了放起来,经过一段类似“发酵”的时间,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4、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后,晾一会儿不烫手了,就把它搓成条状
5、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灶糖是用来祭灶的,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为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