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并非花草树木,有谁能够无情无义呢?
人非草木(rén fēi cǎo mù):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青草树木。
出处:明代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孰能无情(shú néng wú qíng):有谁能够无情无义呢?常和“人非草木”连用。
非:不是。
孰:谁,哪个。
例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潸然泪下呢?
扩展资料:
植物虽然也是生命体,但却是没有情感流露的。无法像动物那样自由表达由外界触动或自身所想而产生的情感。人与草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有着感知世界、思考未来的能力,会用心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
同类词语:
1、身非木石 [ shēn fēi mù shí ] 指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出处:南朝·梁·江淹《狱中上建平王书》:身非木石,与狱吏为伍。
2、人非木石 [ rén fēi mù shí ]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
人不是草木,谁能没有感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谚语,意思是指人不是草木,谁能没有感情。
出自《水浒传》一三回:“人非草木,岂不知泰山之恩,提携之力,感激不尽!“
出处: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