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地球上的环境不如当年,因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与温室效应相比,有一个核冬天假说,与温室效应相反。但目前核冬天是否存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什么是核冬天?
所谓核冬天,是指核爆炸后,巨大的能量将烟尘和粒子注入大气层,导致高层大气温度升高,地表温度降低,产生与温室效应相反的效果,从而使地表出现类似寒冬的景观。当然,核冬天不仅仅是外表冰冷,危害更大。
核冬天现象会长期遮挡阳光,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也就是说核冬天会让地球变得黑暗寒冷,动植物濒临灭绝,甚至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比现在的温室效应还要严重。
有科学家做过考证。大约6000-70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突然撞击地球,引发爆炸。顿时,整个大地一片漆黑,浓烟滚滚,久久不散。由于大量烟尘长时间遮挡阳光,地球气温骤降,进入漫长寒冷的冬季。茂密的植被大部分被冻死,恐龙等生物动物灭绝。这也和核冬天很像。如果核冬天真的发生,肯定会导致这个结果。
核冬天真的存在吗?
但目前核冬天只是一个假设,但不代表不存在。过去人们认为核战争只是在核爆地区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破坏,但有研究表明,核战争留下的后果可能比核爆本身更危险。
这些研究考虑了核爆炸产生的大量灰尘和核燃烧产生的浓烟对全球气候的可能影响。粗略计算表明,数亿公吨的烟雾将被释放到大气中。阳光将被这些烟雾吸收和阻挡,并将造成北半球的大面积 黄昏正午 。
科学家还认为,爆炸产生的氮氧化物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在热核爆炸实验中观察到了这种意想不到的效应。这种影响会因臭氧层的再生而减弱。如果核冬天发生,这种黑暗而致命的霜冻,加上放射性尘埃的高剂量辐射,会严重破坏地球这一部分的植物。严寒、高剂量的辐射、工业、医疗和交通设施的广泛破坏,再加上食物和农作物的短缺,将导致饥荒、辐射和疾病造成大量人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