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说话的四个错误!难怪你的宝宝说话晚。
婴儿什么时候会说话是每个父母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快速学会说话,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很多误区。反而影响宝宝的语言发育,导致宝宝说话晚或者口齿不清。
0-3岁是宝宝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期间,家长的正确引导尤为关键。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父母教宝宝说话的常见误区。只有避免误解,我们的宝宝才能锻炼正确的发音,尽快学会说话。
误区一:当婴儿用手指时,大人会明白。
婴儿在会说话之前,总是通过手势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一般来说,父母和宝宝之前都申请过心灵感应。宝宝需要什么,往往是小手一指,父母就能很快明白宝宝需要什么,从而满足他们。但是,如果宝宝长大了,父母对简单的手势总是反应很快。长此以往,宝宝很可能会懒得说话。
正确做法:当宝宝用手势表达需求时,家长不要马上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要尽量引导他们用语言说出来。比如宝宝指着一个玩具,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问宝宝具体想要哪一个。这样反复几次,宝宝自然就学会了。
误区二:父母习惯用孩子的语言和宝宝说话。
儿童的语言发展有自己的阶段。宝宝的语言在1岁左右处于单词造句阶段,这个时候他经常会发出一些重叠的声音,比如“拥抱”、“樊凡”等。到1岁6个月的时候,可以用两三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吃个饭”“妈妈抱抱”。2岁结束时,宝宝会出现简单的句子,比如说“妈妈抱着宝宝”来准确表达他的意思。
在这些发展阶段,由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局限性,他们使用儿童语言。所以,有些家长认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词或者觉得这些词很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和宝宝说话,可能会延缓孩子过渡到说完整单词的阶段。
正确做法:家长在锻炼宝宝说话能力时,尽量少用或不用幼稚语言,不断加强宝宝的语言能力。
误区3:不断纠正宝宝的发音错误。
有时候当宝宝不能正确说出一个单词的时候,家长会急着打断宝宝,纠正他的发音,这其实是不可取的。学习说话是一个慢慢学习的过程。关键是宝宝愿意说,没必要一开始就要求宝宝能正确说话。经常打断宝宝说话会伤害宝宝的自信心,反而让宝宝不愿意再说话。
正确做法:当宝宝发音错误时,不要急于纠正。宝宝说完之后,家长可以再重复一遍正确的发音。另外,教宝宝学会说话,说话慢一点,夸大口型,方便宝宝模仿。
误区四:1岁了还在给宝宝吃糊糊。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不会咀嚼,不会消化,所以一直给宝宝捣烂食物,甚至喂流食,殊不知这样会错过训练宝宝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机。如果宝宝的咀嚼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也会影响宝宝口腔和面部肌肉的发育。宝宝晚说话,口吃,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个因素造成的。
正确做法:宝宝2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可以逐渐从泥糊状食物过渡到小颗粒。
小皮欧洲原装进口高铁益生菌蔬菜米粉160g 宝宝辅食婴儿米糊1段69.9去看看最后。在学说话的阶段,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父母在教婴儿学说话时应该有耐心。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宝宝在笑声中学会一门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