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多的老上海,写的是一段历史往事。
青帮“三巨头”之一的杜,曾是这里的“土皇帝”。不管什么达官贵人,只要来了,都得给“三分薄面”。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旧上海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这些历史罪人中的大多数最终选择了逃离这里,包括杜,他有一个大家庭和众多的党羽,做了所有的坏事。
但他的女儿杜美如在2001年再次回到家乡,来到宁海路。
杜美如
这里是上海的一栋老洋房,有着不一样的历史。它所承载的历史,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当年的“上海前进”,此刻或许也是感慨万千。看过去夜夜笙歌的杜公馆,也会有颓丧之感。
她说:“只有我一个人回家,他们都走了。”
杜美如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他和他的父亲分不开。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削苹果皮的少年最终会在上海叱咤风云。
杜在上海打拼多年,几乎天天吃苦头。但加入青帮后,他也找到了一条飞黄腾达的路子,但刚开始,他每天都忧心忡忡。
他把“三面”吃得淋漓尽致,很快就成了青帮的领军人物。当时,他师从黄,掌管法租界的赌场,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威信。
黄
后来他的生意如日中天,越做越大,出身贫寒让他身边信徒无数。只有他能做许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杜公馆也逐渐成为名人的聚集地,只要他大声呼喊,必定会有无数人趋之若鹜。
可以说,上海的鼎盛时期是在杜的统治下。
旧时代的流氓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去看歌剧。
杜月笙
歌剧界有著名的母女。母亲唱老聃,大女儿唱徐升,小女儿唱武生。他们三个配合得非常默契,很快就在沪剧界小有名气。这两个女儿正处于青春时期,她们美丽的容貌很快引起杜的注意。
因此,杜积极主动地接近这对母女,并提供了很多帮助。母亲当然知道杜先生的用意。
但要想在戏曲界混口饭吃,得罪了杜老师,无异于自杀。
大女儿因此自杀,小女儿也是杜的宠臣。经过一番手术,她成了杜的第四个姨妈,婚后他们生了两对孩子,包括在内。
虽然杜很有权势,但那也只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
在国民政府摇摇欲坠的时候,他和他的青帮也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
解放前夕,蒋介石的军队已经吃了败仗,而杜却充当反动政府的走狗,迫害一些老百姓。这些东西算起来,砍了他的头也不为过。
杜很担心她女儿的安全,只是叫人送她去香港。从那以后,杜美如已经有半个世纪没有回到她的家乡了。
他的人生是辉煌的,已经完全成了旧账,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落魄的时候连生活都靠朋友,在香港病重,行动成了难事。但他还有一个家要养,这个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他意识到之前,他就死了。曾经的“富婆”“富家女”,现在都成了一堆孤儿寡母。
但是,杜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身上沾染了太多的政治色彩。
这也说明,作为他的后代,他不会活得那么轻松,不是锦上添花,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1953年,的母亲收到宋夫人的来信,邀请他们在中国台湾省定居。
我妈是一个见过大风浪的人。他当然知道这个邀请背后的含义是什么,但就算是在香港,也没有办法顶着“青帮长女”的头衔生存下去。我父亲活着的时候有无数的敌人,现在几乎都想要他们的命。
最后,他们因绝望而来到台湾,但对杜美如来说,她是幸运的。
在这里,她认识了号的飞行员蒯松茂,并很快结婚。
平淡的生活开始了。几年后,当她的丈夫在约旦大使馆担任军事顾问和助理时,杜美如陪着她的丈夫去了约旦。没有人预料到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由于约旦国王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夫妻俩一拍即合,还是干脆开一家中餐馆吧!
结果,当餐馆开业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但对杜美如来说,“富家千金”也成了“劳动人民”。
每天洗衣做饭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最可怕的是伺候客人。有的客人很挑剔,只要菜有点不满意,就会说怎么办,但是当年什么都管的富家女最后还是忍了。
这家餐厅已经开了37年了。
值得一提的是,杜一生娶了五个妻子,并领养了一个儿子。这个家庭有十个孩子。他是个流氓,但是他很注重教育,这可能是他女儿能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原因。
后来这些孩子中有高官,有商人,有新时代的知识分子,但没有一个做坏事的,杜家的家风也挺好的。
杜的后代都没有父辈的影响力,但“名人效应”在他们身上更为明显,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我们所有人之间似乎都有一种默契:我们做事不受父亲的影响。
杜家很多后代都过得很苦,比如,赚的钱都是辛苦钱。我父亲不是留下了一大笔财产吗?
事实上,杜死前,他把自己生前拿到的所有借条都拿出来了,里面全是别人欠他的钱。当着众人的面,他把所有的欠条都扔进了火盆里,其中有一个叫王信恒的人欠了杜500金条,这在这些欠条中是很少见的。
可能在他眼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他一直在灌输这个道理,所以杜美如可以享受富家女的生活,也可以承受“打工”的痛苦。
杜美如从来没有靠他父亲的名字赚过钱,他一步一步地开了自己的中国餐馆。
被梦缠绕的还是上海。
对杜美如来说,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在上海度过的,上海是他真正的家乡。
在外漂泊几十年,她一辈子都是一个“普通人”。对她来说,赚的钱已经完全够花了,但在内心深处,总有她最在乎的东西。
开了一辈子餐馆,杜美如心里一直有遗憾。也许等他老了,会想到“落叶归根”。
2000年,两人年纪太大,无法继续在约旦经营餐馆。他们干脆退休,当了“幕后老板”,把餐厅留给员工打理,这样自己就有大把的时间了。
一有空,杜美如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完成他的人生目标:回家。
第二年,杜美如已经87岁了。这一年,她回到了祖国,不想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她从浦东机场下飞机,这里的浦东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她的家乡在这几十年里彻底改变了面貌。
杜公馆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竹芽松茂。
奇怪的是,这是杜当年写的字,只是她小时候没怎么注意。她此时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个“松茂”和她丈夫的名字一模一样。
这是一个很大的巧合,因为当杜·月升去世时,杜美如的丈夫还没有出现。
她的丈夫蒯松茂也离开家乡半个多世纪了。他还有一个愿望:带妻子回老家,就是安徽。
两位老人在安徽呆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苏州一趟。虽然他们都老了,但他们回来时精神很好。
当杜美如回到斑驳的老房子时,那些童年的记忆总是浮现在她的眼前。在她的记忆中,童年的杜公馆就像一个“菜市场”,但有一些有权势的人来来往往。因为是“小公主”,所以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那些日子是自由的,但一切都是暂时的。
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杜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大尘埃。他逐渐沉入海底,消失了。
当年没人敢惹的“富家女”,也是在普通人面前度过了大半辈子,人生总是那么不可预测。
回想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杜美如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掩面而泣。她说,“只有我一个人回家了。他们都走了。”
从那以后,每到春节,她和丈夫都会踏上回家的路。后来《海的传说》剧组特意联系了两位老人,希望拍一部关于杜的纪录片。
据杜美如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一位高级领导人联系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回到大陆。
由于杜在抗战中捐赠了大量物资,而且他是有功之人,杜思来想去,原打算回上海,并写了回信。
然而,最终,杜还是没能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