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奉命逮捕了一名街道女副主任,据说就是当年出卖瞿秋白的汉奸之一周。
就在两个月前,瞿秋白被反动派杀害20周年之际,在北京革命公墓(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遗体移葬仪式。仪式结束后,有关人员问瞿秋白的妻子杨之华还有什么要求。
杨之华唯一的要求就是彻查当年背叛瞿秋白的叛徒,将他绳之以法,给瞿秋白一个交代,也给历史一个交代。
1930年,瞿秋白和杨之华在莫斯科。
然而,背叛瞿秋白的罪魁祸首是谁?要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中央红军的撤退说起。
1.中央红军撤退,瞿秋白为什么留下?
如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撤出瑞金,瞿秋白如果能在长征开始时随行,大概就不会被敌人抓住。因为整个长征过程中,中央一直有几万红军团保护,只要能坚持下来,还是相对安全的。
那么,瞿秋白为什么留在中央苏区?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就目前情况而言,有两个原因:
第一,瞿秋白被王明博古等人排挤。
瞿秋白,江苏常州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央工作。1931年1月,因“左倾”鲁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1933年底,瞿秋白被王明主持的临时中央政府要求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1934年2月5日,瞿秋白抵达瑞金,出任教育部长。
瞿秋白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工农红军被迫离开苏区进行长征。张闻天后来说,瞿秋白曾多次要他参加长征,他也表示过同情。于是张闻天去和博古合作,但博古坚决不同意。
第二,瞿秋白有肺病,确实不适合长途行军。
当时,瞿秋白患有严重的肺结核。众所周知,肺结核是一种慢性疾病,浪费人的健康。当时红军的战略转移没有明确的路线。我们不知道去哪里,也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可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如果瞿秋白参加长征,就他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说,真的是个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瞿秋白被留了下来。当然,中央也有人因为对敌斗争的需要留了下来,包括项英、陈毅、何叔衡等。中央江西支部也成立了,瞿秋白继续担任支部的教育部长。
然而,瞿秋白作为我们党内为数不多的高级领导干部,尽管他能预见国家的运行,但离开他是不正常的。所以,在1943年党的整风运动中,毛主席曾经说过,瞿秋白是被王明和博古留在瑞金当包袱的。
2.瞿秋白在逗留期间经历了什么?
1932年5月,中央红军一离开苏区,敌人就开始向苏区腹地进攻。留下的1600多人很快就被敌人围困了。中央分局决定派人护送何叔衡和瞿秋白离开瑞金,转移到白区地下工作。我打算从福建到广东,再从广东到香港,找到香港的党组织,然后转到上海。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时做这个决定是比较稳妥的做法。让瞿秋白爆发,支部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让他去上海看病。在被敌人封锁的苏区,缺医少药,瞿秋白的肺结核越来越严重。脸肿,咳嗽很厉害,经常吐血。
在怀孕的妻子肖恩和分行妇女部部长周陪同下。邓子恢也和他一起去了。他没有去白区,而是被中央分局派到福建永定打游击。
周跃林
经过几天的艰苦行军,2月18日,他们一行到达福建省委总部长汀四都山,见到了福建省委负责人万永成。他们在这里休息了两天,但正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呆了两天,瞿秋白才被出卖,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对于万永成瞿秋白下一步的突破,提出了两个方案。
一种是把瞿秋白等人和外地卖蘑菇的商人混在一起送出去。瞿秋白考虑到自己和何叔衡的身体状况,以及肖恩怀孕的事实,一旦被敌人发现将很难逃脱。他不同意。
另一种是把瞿秋白在程红军的俘虏伪装起来,护送红军战士穿上国民党军队的衣服,假装“护送”他们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瞿秋白同意了这个计划。
后排左三是红军时期的周。
两天后,瞿秋白离开四渡山,向永定进发。2月23日晚,他们到达福建长汀水口附近,在那里他们要向东穿越闽西最大的河流汀江。他们不敢走在敌人把守的桥上,决定半夜从桥的下游偷偷过河。
24日拂晓,他们到达长汀水口镇小井村附近。每个人都又累又饿,所以他们决定在这里休息,然后下午吃完饭再去。他们万万没想到,做饭冒出的烟引起了当地地主武装“志愿队”的注意。
敌人很快包围了瞿秋白的队伍。战斗中,不靠谱押运队队长丁头牌听到枪声后自行逃离,留下的100多名战士因没有指挥而渐行渐远。不得已,邓子辉组织大家转移到村后的山上。敌人在后面追赶他,并向山上推进。
情急之下,何叔衡不幸滚下悬崖,被敌人发现,抢走了他500袁弘港币,并开枪打死了他。可怜的我党伟大代表何叔衡,牺牲在荒山野岭。
何叔衡
瞿秋白和肖恩因为身体不便,远远落在后面。邓子恢和周跑出老远才发现瞿秋白没有追上他们,周又掉头去找他们。从此,她和邓子慧失去了联系。幸运的是,很快就找到了独自走来的瞿秋白。然后,他们在灌木丛中发现了肖恩。
他们三个开始一起突破。瞿秋白的身体因为不停的奔跑而疲惫不堪,再也走不动了。作为最后的手段,他们躲在一个被高草包围的池塘里,试图逃脱敌人的追捕。但不幸的是,被紧追不舍的敌人发现了。
带队的敌警卫队第14团军需官林在搜查瞿秋白三人时,发现瞿秋白胸前口袋里有一支钢笔,笔杆上刻着“瞿秋白”三个字。这家伙不知道瞿秋白当时是个什么样的人,笔也没交,就占为己有了。瞿秋白被揭穿后,经常拿出这支笔在别人面前炫耀。
好在这支笔被林匪霸占了16年,终于又有人看到了。1951年,福建省龙岩师范学院院长李凤瑞在武平县委负责土改试点。在剿匪斗争中,伪军首领林·被抓获,并当场缴获钢笔一支。发现钢笔上刻着瞿秋白的名字。经审讯,林交代了他搜查瞿秋白并将钢笔据为己有的经过。后来,林被枪毙了。瞿秋白的笔也被送到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
让我们回到1935年2月26日,瞿秋白被押送到上杭县监狱关押。起初,他们被关押在同一个监狱,所以这三个人利用这个机会编造了他们的身份。周说他叫,当过护士,被红军俘虏。肖恩说他叫周,她的丈夫是一个蘑菇商人,他被红军“绑”了起来。瞿秋白,笔名林启祥,曾在北京大学学医。因病旅行时,被红军俘虏,在红军总保健部当医生和文化教员。
瞿秋白入狱了。
因为三人攻守同盟比较完整,敌人经过几天的审问,没有发现什么异常。负责审讯的14团保安李玉对瞿秋白他们说:如果你们提供的情况属实,可以保释。
周、和肖恩是第一批被保释的人。第一,周,在李玉的妻子即将分娩时,她是一名护士,因此她被李玉的母亲投保为其接生。之后是肖恩,肖恩临近分娩期,上杭县一糖果店老板林宏昌与妻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就保释了肖恩。他想要肖恩肚子里的孩子。
瞿秋白还以林启祥的名义写信给他在上海的朋友鲁迅、周和他的妻子,请他们设法取保候审。
瞿秋白和鲁迅(徐悲鸿的画)
第三,瞿秋白、周、和肖恩的最终结局。
就在大家都在为营救瞿秋白而奔走的时候。6月18日,蒋介石突然命令敌36师师长宋希濂就地枪决瞿秋白。中间有什么问题?眼看瞿秋白可以获救,是谁出卖了瞿秋白,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瞿秋白被杀后,周、和肖恩又很快被捕入狱。在狱中,周为接生了一个男孩肖恩。直到1938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周的情人梁百泰的一个小学同学,在龙岩国民党党部担任要职的陈世明,才设法把他们保释出狱。
不幸的是,他们的安全出狱也为他们背叛瞿秋白的嫌疑提供了所谓的“证据”。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们一起被抓,瞿秋白被杀,却能平安出狱?!
后来,周去了丈夫梁百泰的老家,准备找党组织打听梁百泰的消息,不料得到了梁百泰牺牲的消息。迫于生计,周终于嫁给了一个贫穷的船夫。
1938年7月,肖恩来到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安徽省泾县,找到了她的丈夫项英。项英质问张亮是否背叛了瞿秋白,但张亮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据说项英生气了,把妻子给打死了。但这不是事实。项英之女项素云亲自撰文,对谣言进行了驳斥。因为在那之后,肖恩还把她和项英的儿子送到了延安。然而,肖恩离开延安后,就彻底消失了,再也没有音讯。
项素云,项英的女儿
第四,周被冤枉了44年,最后不得不被洗清罪名。
写到这里,你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在1955年被捕了。因为三个人一起走了,现在世界上只剩下周了。当年对他们有怀疑,现在要追究责任,一定要抓。
1955年8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迅速将周逮捕,他是经过自己的努力才当上街道副主任的。十年后,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正式判决,判处周有期徒刑12年。后来虽然刑期已满,但由于案情重大,仍被拘留。在20多年的服刑期间,周多次上诉,但都没有任何结果。
学长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情况有了转机。周的上诉引起了高层的重视,并开始认真调查此事的前因后果。好事多磨,最后专案组在当年的一张旧报纸上找到一条消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夫人已经投案自首,放弃了土匪头子瞿秋白的身份。”
原来,1935年4月10日,敌第8师在长汀、武平、会昌三县交界处,俘虏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万永成的妻子徐(万永成在战斗中牺牲)。是她放弃了瞿秋白、何叔衡和肖恩在田卓地区被俘的消息。
因为,瞿秋白在福建省委所在地长汀休息的两天里,徐与瞿秋白接触,他们知道了一些内情。她放弃消息后,敌人根据情报很快查出了瞿秋白和他们的下落。
瞿秋白的身份暴露后,敌人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讯和多次惩罚。瞿秋白仍然坚持自己的名字叫林启祥。后来敌人发现,他的一个早期俘虏郑大鹏,十七八岁,曾在中央苏区人民教育委员会做接收员。他已经提前叛逃了。马上敌人想出了一个招数,请汉奸郑大鹏鉴定。在郑的指认下,瞿秋白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身份。
之后,蒋介石亲自派人到福建长汀劝降瞿秋白,瞿秋白拒绝了。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西部的罗汉岭脚下平静地死去。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真相大白后,1979年11月15日,高级人民法院撤销了对周的原判,公安部门随即宣告周无罪,当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太。1980年3月,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对周落实了政策,根据她1925年参加革命的情况为她办理了退休手续。周终于洗清了他心中44年的冤屈,迎来了新的生活。
瞿秋白被害一案,一起突破中央苏区的五个人都是好的。面对敌人的凶残,他们没有一个人叛变,全部坚守革命气节。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人,将被历史铭记。而那些倒戈的人,最终还是要接受历史的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