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艳作者团队-洗兵,大秦海浪
字数:3088,阅读时间:6分钟左右
编者按:《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一个士兵的感情支配速度”。“重兵速决”一直是中国古代军事的重要准则。所以,一支古代军队行进的快慢,都能体现出具体的素质水平。一支精锐的军队能够“一天比一天进步”,一支腐朽无能的军队只能像蜗牛一样爬行。
但既然都知道兵贵马快,那么多快才能算“快”呢?
公元1644年,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率领的三军在山海关爆发了大战,这场大战几乎决定了随后数百年中国历史的走向。很多历史爱好者,今天还不满足,还在想象各种可能。比如吴三桂不剃度降清。比如农民军能够在清军到来之前击败吴三桂,夺取山海关。
对于第二种想法,会涉及一个历史问题——农民军的行军速度是不是太慢了?是不是民间和史学界流传至今的一个传统说法,农民军入侵京城后腐败不进,所以行动缓慢?
就连写下巨著《南明史》的历史学家顾城也觉得,大顺军“行军速度慢了”,“从北京到山海关大约用了五天时间,但大顺军直到八天后,也就是四月二十日才到达关西”,“四月二十一日早晨八点左右,山海关之战打响”。
不考虑道路的曲折,从北京到山海关的直线距离是300公里,大约600里。而腐败、行动迟缓的农民军,骑行数万步,甚至按某些说法达到“二十万大军”的规模,历时八天,跨越六百里到达山海关。因此,农民军平均每天行军75里。
何况农民军不是步兵和骑兵的简单混编,还拖着一门大炮!无论是进攻山海关,还是随后与清军的战争,顺军的大炮都表现出色。据清史资料《八旗通志》记载,挂红旗的满洲副总司令佐助等多名八旗军官在一石之战中“被炮火击毙”。那么,农民军75华里的日常行军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我们来做个对比,凯撒时代训练有素,赫赫有名的罗马军团。每天正常行军距离只有22-27公里,约44-54华里。“堕落”农民军的行军速度达到了罗马军团的140%!
从长远来看,红军四渡赤水河后,平均每天从乌江到金沙江的行军距离约为75华里。但与大顺农民军相比,红军面临的路况更严峻,遭遇的战斗更多,维持强行军的时间更长。但这也足以证明山海关战争中大顺的行军速度是没有问题的,根本不是一支腐败无能的军队能达到的水平。
按照顾老的要求,大顺军应在“五日”内到达山海关,这大约是120个阿利日。也就是说,大顺军在拖着火炮、铠甲、辎重的同时,需要达到罗马军团行军速度的200%,红军平均行军速度的160%,才不至于“太慢”或“太晚”!
要知道,蒙古西征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进攻东欧平原的速度只有每天一百里。如果要求大顺军行军“不颓废”,农民军就得拖着大炮跑得跟蒙古骑兵差不多快!
同战役中的清军相比,农民军的行军速度毫不逊色。山海关战争前夕,4月16日至20日,清军每日行军速度仅为60至80里。清军即使得到吴三桂的帮助,也抛弃了汉军的步兵和辎重部队,骑兵昼夜行军200里。清军骑兵的平均速度只有每天105华里,远远达不到顾老等史家对农民军混编部队的行军要求,每天跑120华里!
孙子兵法有云,“先有劲力者,后有疲力者,其法十一。”按照顾城的计划,大军连续五天强行行军,平均每天120里。如何才能避免掉队、死亡、弃炮辎重、攻山海关坚城?恐怕在清军到来之前,农民军就会被吴三桂打败。
讲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奇怪,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小时能走4-5公里,就算一天只走8小时,一天也能走80里。古代精锐军队怎么还达不到这种程度?
众所周知,任何一支古代军队都不可能“缩骨”,把数万大军收缩到一个点上行动。即使是《全面战争》这样的战争游戏,也很难模拟出整个军团的行动模式,依然把整个军团变成了“一个可以作为整体行动的点”,这对现代人理解古代行军是非常不利的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古代军队只能通过道路移动,而不能完全展开并保持宽敞的正面行军。对于拖着粮食和衣物,负责搭建营地和工程装备的步兵和辎重队来说,前者的组建必然会受到各种自然或人为障碍的阻碍。如土坡、土沟、灌木、泥坑、农田开垦,支离破碎,大大减慢了速度,而后者可能会卡住出不来。
即使是骑兵,也很难长时间不上路。否则马的蹄子很容易被野外尖锐的石头和植被分开,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导致马失去战斗力。但在古代,不可能有现代这样宽敞平坦的道路。很多农村的路本来就很窄,人多了可以并排把路占满,几千人只能拉成一条蛇形成行军队形。
另外,每个士兵之间,队伍之间都有差距,因为人本身要占一个区域,空之间没有差距,导致紧急情况下空之间的危机。同样的,几万人一个营地也不能休息,也不能同时出发。前后肯定有时间间隔。
假设不考虑其他条件,一条路可以满足四个人并排走,每排相隔一米,自己占一米。一个一万人的军团分成一万人的队伍,每个队伍可以占据500米的路长,而大部队之间可以相距5公里!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个小时的步行距离。
想象一下,每个千人队只保持十分钟的出发间隔,那么第一个千人队开始行进,警卫部队出发也要一个半小时以上。这还是很紧凑很理想的,不考虑任何突发情况,收集物资的时间要求,军队的素质。
如果军队规模更大,将达到数万人。如果不走很多路,全部挤在一个地方,就会出现先锋和守军距离达到几十里,先锋早上出发,守军可能要到中午才能出发的“盛况”。
所以古代军队不可能天天行军。从白天走到晚上是不可能的。比如罗马军团的行军时间是每天从黎明到中午,大概是7个小时,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扎营。
按照一向擅长岩土工程的罗马军队的水平,建一个营地需要三到五个小时。如果军队的先头部队从清晨出发,为了追求行军距离而进入傍晚,就会开始建造营地。且不说先锋自己过夜的营地能不能建好,离他们几个小时路程、十几里地的警卫部队,能不能在漆黑的夜晚扎营,饿着肚子夜游?
所以古代军队根本拿不出那么多时间行军。日常行军距离怎么可能长,行军速度怎么可能快?
当然,古老不是唯一一个在古代战争中行军出错的人。很多人根据当代的技术水平,甚至是少数人的日常行军速度,估算了整个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比如风靡全球的奇幻巨作《火与冰》,就曾描述过“从阿斯塔波到卡奥有一百法里。佣兵团有马,按平时行军速度,六天行军八天就能到元凯。老吉斯派的几个军团一半时间都是徒步。”
根据一个大概4.8公里的钻机,在火与冰的奴隶湾之战中的佣兵团居然觉得自己的行军速度可以达到每天一百六十里的水平,远超蒙古骑兵!
雇佣军的所谓“正常”速度也达到了每天120英里,大致相当于蒙古骑兵的速度。即使是老吉斯的纯步兵团,一天也能行军80里,完全压制罗马军团。
对此,作者只能说,“不要太清楚幻想世界。”但也没必要抛弃现实,指责某些古代军队“动作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