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在经历“太子之争”失败后,曹丕和曹叡是怎么对待他的?


曹植在经历“太子之争”失败后,曹丕和曹叡是怎么对待他的?

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十一月,天空茫茫,四周一片模糊,万物落泪。

在这冬日的寒风中,一位须发皆白的大诗人拄着拐杖,一步一个呼吸,缓缓向东阿育山走去。这位顶着风飘动的大诗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登上了玉山山顶。他独立在山顶,居高临下,驻足远眺。他看到黄河在远处奔流过田野,汹涌而过,寒风卷起河水的咆哮声从远处传来,这声音在他心中感受,回荡。这位绝代诗人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王晨·曹植。

恍惚中,曹植有种不真实的梦的感觉。往事云烟,珍贵的东西一一映入曹植的眼帘。在他迷离的眼神中,思绪回到了曾经跌宕起伏的岁月。

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植刚刚30岁。这一年是多事之秋,临淄太子曹之才回到封地不久,就被召回都城洛阳。曹植一回到洛阳,就被带到了南宫。这时,朝廷派人审问曹植,要他老老实实坦白自己的罪行。曹植一听这活儿,他的二和尚就糊涂了,说:“我没犯什么罪。我该坦白什么罪?!"曹植绞尽脑汁去想。忽然,曹植打了一个激灵:“是不是又喝酒惹的祸?!"

这是怎么回事?事情是这样的:当曹植离开洛阳时,监国使者管峻招待了他,一起去了临淄。初到临淄,曹植看到自己曾经的名字已经没落凋零。看到这里,曹植不禁想到自己像一只大鸟一样被囚禁在这里。从此,他再也回不了繁华的洛阳城,心中不禁怅然若失。于是,他喝了酒来解愁,酒就进了肚子。曹植悲愤交加:有一次在洛阳城西著名的平乐观与天下名士举杯共饮,高声唱道:“回来为平乐设宴,一千杯。”现在,他在外国。著名的葡萄酒在哪里?!你的知己在哪里?!线在哪里?!全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如何平复志的心情?!只靠喝酒,而且,曹植每次喝酒都把自己喝成“碎片”,不会罢休。

使者管峻见曹植不善饮酒,就不让他再喝了。曹植当时就生气了。借着酒和勇气,他诅咒管峻,甚至拔出剑来架在管峻的脖子上,命令管峻把酒拿来。

让我们回到南宫的场景。曹植想着喝醉。这时,使者面无表情地拿出一份起诉书,扔到曹植面前,冷冷地说:“好好看看。你还记得当时发生了什么吗?!"曹植突然看了一眼起诉书,发现管峻曾当着曹丕的面拿了一份自己的复印件,讲述了当时醉酒的事情。就这样一件醉酒的小事,他就被管峻重重地指责为“醉酒慢吞吞,抢劫使者”。

醉酒是事实,酒后嚣张似乎也是事实。这时候拔剑威胁补君似乎也是事实,这样的话,即使曹植再有见识,这时候也无济于事,因为管峻说的是真的,这些事情都是他做的。停顿了很久,曹植觉得喉咙里有一团火在燃烧,使他无法出声。他咽了一口唾沫,定定地看着信使:“这……这只是一件小事。有必要小题大做吗?”使者听了,冷冷一笑:“不是你小题大做。让三公九臣来讨论吧!”说完这句话,天使离开了。

曹植看着信使的背影,浑身是汗。看来“太子之争”已经尘埃落定,怀恨在心的曹丕终于要出手了!一生中从未如此接近死亡的曹植慌了。这一天,曹丕颁布诏书,洛阳的许多官员,如书局、御史台等一系列部门,都奉命放下所有的工作,只做一件事——议曹植之罪。

在这种形势下,曹丕行动如此迅速,动员如此广泛,下手如此严厉。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曹丕誓要将曹植处死,让曹植永世不得翻身!

消息一传开,整个洛阳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夜初,一群洛阳宫中的人物急匆匆的奔向曹丕的嫡宫。这时,皇宫的侍从们远远地看到走在他们前面的人,都惊呆了。然后,他们赶到后宫去告诉曹丕。空在摇摆的大厅里,曹丕正在看成堆的奏章,突然听到一声大叫:“报纸!”曹丕头也不抬,严肃地问:“什么事?”法院服务员的语气莫名其妙地一惊:“这个...卞皇后来了!”曹丕吃了一惊:“太后来了?!"说话间,只见卞皇后怒气冲冲地冲进了大厅。曹丕见此情景,连忙起身说:“我母亲到了,我儿子和大臣远远没有来接我!”这一刻,整个宫殿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仿佛能在瞬间点燃整个大殿。侍从们不敢多管闲事,急忙从大厅里请了出去。

进入大殿后,卞皇后走到曹丕面前,无声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看了看堆积如山的奏折,笑着说:“丕二刚刚担任大位,不知疲倦是我们国家的福气。如果你父亲知道地下的事,你也可以安心!"曹丕听了卞皇后的话,心里一沉. "妈妈,谢谢您的夸奖。我儿子和部长做的事也是我的职责。卞皇后听了以后,怒目而视,把沥青扔到了曹丕面前:“这就是你干的好事吗?!"曹丕听了卞皇后的话,顿时慌了:"妈妈,你息怒!"卞皇后听后,愤怒地斥责曹丕:"是你父亲的愚蠢,才让你的两个兄弟争夺太子的位置。现在事情解决了,对这个家庭的哀悼也结束了。没想到你还是不肯放过你哥的种,三处九府都用上了。你才当了几天皇帝,就要去杀自己的同父异母的亲弟弟。这话要是传出去,咱们皇室。!再者,如果你刚成为大人物就杀了自己的亲弟弟,世人会怎么看你?他们会不遗余力地与你这个新皇帝共存共荣吗?!"

曹丕听了,如遭雷击,不知所措。曹丕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很久以前,曹丕醒悟过来,急忙对卞皇后说:“我娘听我儿子解释说,我儿子和直帝是兄弟。这件事我不敢忘记,儿子会酌情处理。希望妈妈不要生气!”卞皇后听了这话,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对曹丕说:“我再给你一句话。如果你非要杀你智哥哥,我陪他去死!”卞太后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二天,满清的文武百官早早就来到了朝廷。大臣们到了庙里,个个神色紧张,不敢出声。不一会,朝臣高呼“陛下驾到”,众大臣目不转睛地看着前方,只见曹丕步履艰难地从正殿一侧走了出来。不一会儿,曹丕坐在龙椅上,脸色肃穆而冰冷。他先看了一眼大厅里的文武大臣,说:“弹点什么吧!”

曹丕话音一落,三、九府众多大臣轮番打在曹植身上。值得一提的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为曹植说话的,这让曹丕非常高兴。然而卞皇后的话犹在耳,使得曹丕不得不谨慎处理此事。良久,只见曹丕慢吞吞地说:“临淄所有的官员,都应该受到大皇帝在位的惩罚。我的心情极其沉重。我的母亲和哥哥,世界上任何事我都能做,何况是我自己的哥哥。”!我与智有骨肉之情,不忍诛之,故立他为安乡侯!"

结果曹植躲过了一场生死劫难。这一刻,就像曹植死后的重生,一刻也不敢耽搁。他立即将《谢初冯安祥侯表》赠送给曹丕,曹植在里面痛心地说:

“我拥抱罪恶也就是担心恐怖,我不知道惩罚什么时候是有限的。陛下是大臣,却不听公司的话,太慷慨了。同一天,我在演金安乡收到了侯印的印信。圣旨之日,恐忧,恐不修,必违律,忧于大意,速贬。陛下会哀悼,太后会看你着急。我知道我对我的罪过负有很大的责任,我欠你的。我的灵魂飞走了,我的身体死去了。”

两年过去了,时间到了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这年五月,曹丕颁布诏书:天下诸侯皆往洛阳拜帝。这是一件大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曹丕自“太子之争”事件后对诸侯王的要求非常严格,下令所有诸侯王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也不得来洛阳祭天。这一次曹丕突然发函让诸侯王来京祭拜,实在是出人意料。

去洛阳的君王中,当然有我们的英雄曹植。两年前,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此了结,却不曾想,仅仅一年后,他就被封为鄄城王,又过了一年,他又被封为王。然而,曹植对去北京拜祭天子一点也不兴奋。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巨大的焦虑和不安。在经历了黄初第二年的巨大政治浩劫之后,这位曾经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接触的天才诗人的政治敏感性似乎有了很大的进步:黄初第二年,曹植突然被召到京城认罪。这可能是悲剧的重演吗?如果悲剧重演,那可能是大悲剧,因为任城王曹彰也来京城了。

想起当年的长安,曹植仍心有余悸。曹彰因向毛求封而被视为“异志”,且手握兵权,勇武过人,使曹丕对曹彰极为忌惮。所以曹丕继位后,曹彰也被降职为鄢陵亲王,后又改为城隍王。

夏日的阳光有点刺眼,曹植心情沉重地驾车前往洛阳城。风吹过平原,平原上随处可见的鲜花勾勒出的风景无限美好。但是,曹植根本没有欣赏的欲望。他只是盯着天空空,心情很乱。他不知道在他的洛阳之旅中会有什么在等着他,也不知道他是否能活着回到他的封地。曹植一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知不觉洛阳城近在咫尺。当曹植进入洛阳城,住进招待诸侯的府邸时,曹植还在思考,失望。过了很长时间他才醒悟过来。他突然眼睛一亮,对随从们说:“今晚跟我去见个人吧!”

曹植要找的人是清河长公主。清河长公主是曹操的长女。她的母亲是刘太太,丈夫是。据说曹植是来见清河长公主的。曹植见人就哭起来,说:“姐姐,是我呀!”不明所以,清河长公主犹豫了好久才说:“枝儿,你怎么了?”于是,曹植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只恨当年不知所措,不知何故趟进了‘太子之争’的浑水。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愧疚。所以,我这次来烦姐姐,希望她带我去陛下那里谢罪。”

落入陷阱,获得智慧。曹植总算有点政治觉悟了。此番洛阳之行,变幻莫测。与其被动被曹丕惩罚,不如主动向曹丕谢罪。长公主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叹了口气:“没事儿!”

第二天天一亮,洛阳官员急忙报告说:“邱勇国王曹植已经到了洛阳城!”曹丕听了,说:“好,派人去迎接邱勇国王入宫!”与此同时,曹丕也派人去通知皇后卞。卞皇后听说曹植回来了,喜出望外,立即到大厅等候曹植的到来。

卞皇后正欢天喜地地等着曹植回来,侍中们急忙报告说:“邱勇王不在驿馆里!”曹丕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卞皇后也慌了:“枝儿一定是怕被你惩罚而自杀了!”曹丕这时也慌了:“娘,你放心,我儿再派人去找!”话音刚落,另一名朝臣赶来报告:“启禀陛下,邱勇国王跪在殿外,请求觐见!”卞皇后和曹丕听到这里,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地。随即,他们两人向寺庙外走去。

当曹丕和卞太后走到殿外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来:只见曹植身披铁甲,跪在殿外的地上。而清河长公主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卞太后马上明白了,原来曹植怕被曹丕惩罚,特意让清河长公主带他去请罪。后来卞皇后为曹植求情后,曹植再次逃脱,转危为安。

对于曹植来说,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好好活着,等曹丕死了,就可以结束这种不安的生活,获得解放和自由。如人所愿,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40岁病逝,而这一年,曹植年仅35岁。以前曹植担心自己的生存,现在曹丕已经病逝,他开始憧憬未来。他天生具有独特的才能,他渴望展示他的抱负。曹植已经彻底蜕变了,不再是过去那个只知道喝酒,不懂政治的诗人。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沉默了两年的曹植主动写了一份自测表,送到洛阳,急于一举打动曹佑,让他“重归江湖”。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这一年,恰好是曹魏多事之年:先是诸葛亮举兵北伐,曹殊要去长安督战。最后,郭玮赢了。没想到,又有谣言说,曹殊在长安病死了,跟随曹殊出征的大臣们打算立邱勇王曹植为帝。此消息一出,整个朝廷都震惊了,连卞太后都不知所措。当曹操顺利抵达洛阳城时,卞太后和她的官员们来迎接她,他们看到曹操一切都好,这才松了口气。

曹操回宫时,侍从呈上曹植写的自测表。曹锁一看,愣住了。结合最近的传闻,曹锁用曹植是不可能的。良久,曹锁把曹植的皇位扔到一边,此事不了了之。这时,曹植还不知道这里的情况。他远在邱勇,每天等待朝廷的委任书。他等了几个月,但还是没有等到法院的任命书。

不明所以的曹植不甘心,于是决定再写一本奏折——《自测再表》。曹植在奏章的最后悲伤地说:

“左传有云,人生三仙:太上有德,功德第二,语句第二,名曰三仙,虽久不弃。以前的孔孟,都是圣贤圣贤,一脸尴尬的尝试,立功了,还是很沮丧。喔呼!言语无用,欲后世君子知我意者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悲凉之情,壮志未酬,为官之欲,无以言表。奏折送上来后,曹植又开始等待。他等了一年。然而,当传令兵缓缓念出圣旨内容时,曹植如遭雷击。发生了什么事?原来使者不是来招他入朝为官的,而是把他从邱勇迁到东阿,成为东阿王,使者宣读完诏书,曹植原本沸腾的心瞬间冷却了。为什么?因为东阿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曹锁的这封信,说白了就是流放曹植的信。曹植在东亚期间,致力于著述和研究儒学。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太和六年(公元232年)春天的二月。伤心沮丧的曹植突然得到了一个好消息:怕他的曹皇帝派使者到东阿,封曹植为陈王,下辖食邑三千五百座。王栋是郡王,王晨是郡王,从“郡王”升为“郡王”是件大事。接着,曹锁又把曹植招入朝廷。曹植听了,顿时喜出望外,心想终于可以施展抱负了!

然而,让曹植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洛阳,他连单独见曹索一面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一展抱负了。恍惚间,曹植明白了:西汉初年,贾谊被送出京城,在各诸侯国当了老师。虽然后来贾谊落选,但孝文帝至少给了贾谊几次单独召见的机会。现在,贾谊被送出京城,担任太傅。这一年,曹植41岁。

恍惚忧郁中的曹植,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洛阳的。回到郭峰,心情绝望的曹植觉得自己的生命被严重虚度了,身体虚弱,奄奄一息,仿佛随时都可能倒在风中。曹植决定再去一次东阿育山。

风卷过鱼山,呼啸不休。时间过得真快,一生的时间就要结束了。一阵寒风下,曹植从沉思中悠悠苏醒。然后,他慢慢走向一座坟墓,那是曹植为自己修建的。

古人云,“生死有定数,富贵在天”。曹植追忆一生,何尝不是!这不是他的生死,也不是他的财富。他生于天地之间,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多可悲啊!曹植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把心中所有的悲伤都带进眼前的这座坟墓。

就在这时,天地间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到了曹植的背上。曹植就像风中的枯叶,在风中摇摇欲坠。曹植没撑住,倒在刺骨的寒风中。狂风肆虐中,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空,雨水簌簌洒落满山。风在吹,雨在下,仿佛苍天在为这位陨落的天才诗人哀嚎。

这一年,曹植病逝,因为他对自己生前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因此,他身后的谥号就叫“司”,后人都称他为“陈”。

曹植把自己的悲伤和绝望留给了自己,把自己的传奇绝唱留给了后人。穿越千百年的历史,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悲伤的影子,久久地伫立在洛水河畔,在落寞苍凉的夕阳下,面对着漂浮在茫茫迷离的洛水河畔的洛神的身影,大声吟诵着洛神的名篇赋:

它的形状也和游龙的一样优美。荣耀秋菊,华茂宋淳。好像月亮被淡淡的云遮住了,摇摇晃晃的像风背对雪……”

古往今来,世人都说曹植唱的“洛神”是洛水之神宓妃,但殊不知,它是曹植人格化的理想化身!可惜,曹植心目中美好的理想,像仙女一样,曾经出现在1000多年前的洛水,一去不复返了!

珍惜曹植!悲哀的曹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17548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