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盛也盛,其亡也骤。”——《左传·庄公十一年》
一个曾经强大的家族。他的毁灭总是引人入胜。在历史的长河中,他曾经是那么充满活力。但是在毁灭的时刻。他很快就倒下了。即使事后,我们也无法分析当时发生了什么。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罗马诺夫王朝的衰落。这栋楼是怎么倒塌的?
东方雄心
从王储尼古拉二世时代起,俄罗斯就坚信自己对亚洲有着特殊的使命。他甚至认为俄国在远东和中国的扩张不是战争,而是传播文明的“十字军”。他对东方的野心不是基于空。当时尼古拉二世身边有一群“东方”团体。他们鼓吹很多亚洲人愿意做白人沙皇的臣民,等着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鼓励沙皇向东扩张,试图让全国相信“俄罗斯的未来在亚洲”。
在这种背景下,西伯利亚大铁路开始修建。它于1916年竣工,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长的铁路线,从莫斯科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9288公里。这条铁路从莫斯科出发,环绕中国边境,最后到达远东的港口。俄罗斯东方政策的总设计师谢尔盖·威特负责铁路建设。他描述了俄罗斯在东方的宏伟经济前景,并提出俄罗斯将在远东维持一支庞大的舰队,控制太平洋的所有商业活动。这只是尼古拉东方政策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只能在夏季运营,俄罗斯还需要获得东北和远东的不冻港。很快他们的机会来了。1898年3月27日,俄国在日本的干预下,向辽国进贡,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租地条约》,规定俄国租借军港旅顺口和商港大连湾25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乘势占领整个东北,沙皇下令无限期驻守。在清政府的“配合”下,计划得以如此顺利地进行,这是很自然的。一方面自然是双方实力相差太悬殊,另一方面也是对日本人对中国的野心肃然起敬。曾经和俄国人签订过《中俄密约》的李鸿章当时也很激动,对身边的人说:“二十年无所事事,总可以有所收获。”日本被迫让出辽东半岛,中俄密约签订,在中国取得筑路权,旅租被迫,然后准备吞并整个东北。尼古拉二世刚刚继位几年,一切都进行得那么顺利…
日俄战争
日本政府早就认识到俄罗斯是他们在远东最大的敌人,所以在1902年1月与英国结盟。此外,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使他们失去了优势。军国主义正在这个国家蔓延,现在他们渴望挑战欧洲强国之一的俄罗斯。
从1895年到1903年,日本的陆军增加了1.5倍,海军开支也大幅度增加。日本陆军总司令大山岩是德国将军毛奇的崇拜者。普法战争期间,他亲临蒲军军队的前线,考察战略战术的运用。他决心在未来对俄战争中再打一场东方色当战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也是一名将军。他在英国学习军事。
由于国力和军力的绝对优势,俄罗斯人眼中的日本不过是“最小的国家”,不堪一击,只需扔个帽子就能被压垮。但是战争的结果并不取决于有多少人或多少钱。清政府对此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的俄国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非常落后。他们普遍重视意志,轻视智慧,重视肉搏战,轻视火器和战术的使用。“低着头,冲进敌群,一左一右把敌人砍成碎片”就是这种情绪的生动写照。俄罗斯海军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有一半时间没有打过仗,很多将军只有航海时代的作战经验。再加上这些沙皇对海军事务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练兵的重要性,也不提倡造船,只好花钱买船。不重视射击训练,不重视实验,不重视海外巡航。由于政治腐败,德才兼备的优秀军官严重缺乏。
现在,双方都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各种谈判只是掩盖备战的烟幕弹。于是战争开始了,尼古拉二世在他的宫殿里期待着胜利,但是不幸的消息接踵而至。“日军黑木伟贞将军率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渡过鸭绿江,逼近辽阳;将军乃木希典率军从金州登陆,从北面包围旅顺。”1905年1月,旅顺守军集体投降。3月,辽阳战役结束,俄军损失近10万人。5月27日,被沙皇赋予无限希望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在对马海战中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3艘水雷艇。经过这一战,日本完全掌握了制海权,海军几乎全军覆没的俄国政府开始面对现实,准备与日本展开停战谈判。
日俄战争的结果影响深远。它阻止了尼古拉二世的东方野心,从此他开始纠结于内政和西方战争。这场战争也代表了一个专制国家输给了宪政国家,一个西方大国输给了东方新兴国家,从而引发了俄罗斯的内部危机。
斯托雷平
在圣彼得堡,钢铁工人的罢工已经升级,大规模的示威活动正在计划中。成千上万的抗议者游行到冬宫向沙皇递交请愿书,要求更好的工人权利和更多的政治自由。沙皇政府只是开始观望,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不知道是谁开的第一枪,于是官方下令血腥镇压。军队用武力驱散了工人,造成数百人死亡。这一天被称为“圣彼得堡血腥星期天”。俄国工人改革沙皇的希望彻底幻灭,各种规模的罢工、集会、暗杀层出不穷。
战舰波将金号的船员叛变,杀死了他们的军官并控制了这艘船。为了化解危机,尼古拉二世忍痛发布了《十月宣言》,该宣言是在谢尔盖·威特的监督下起草的。它承诺选举议会和新的政治权利,包括言论自由,
受到大多数温和派的欢迎。次年,俄罗斯起草了第一部宪法。沙皇将首次与国家杜马(选举产生的议会)分享权力——尽管沙皇有权否决其立法并随时解散它。谢尔盖·威特最终失去了沙皇的信任,被免职。
他的新总理是斯托里平,斯托里平深信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的俄罗斯社会能够带回俄罗斯的繁荣和强大。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斯托雷平继续无情地剥削和统治,同时坚持改革:引入立法程序,赋予农民更多权利,为他们争取土地;他还杀死了革命者,刽子手的绞索被戏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内乱平息后,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开始在俄罗斯扎根。铁路的建成使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国家财政步入正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05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俄罗斯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工厂产出年增长率高达5%;圣彼得堡已经成为冶金、纺织和造船中心,人口激增。在南方,钢铁工业蓬勃发展;煤炭产量翻了一番;高加索地区的原油开采给巴库和其他州带来了大量资金。
但是斯托雷平的一系列努力并不能拯救沙皇政府或他自己。当时,斯托雷平已经收到了很多恐吓信,也经历过多次暗杀,但他没有接受保镖的建议,没有穿防弹衣,继续出现在公众面前。在那个星期二的晚上,斯托雷平去基辅歌剧院观看了科萨科夫的歌剧《沙皇撒丁的故事》。幕间休息时,他和沙皇以及他的两个女儿在一个私人包厢里聊天。此时,剧院正厅前座一个叫德米特里的人一直在暗中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该男子突然上楼,进入斯托雷平的包厢,向斯托雷平开了两枪,一枪打在手臂上,一枪打在胸部。目击者称,斯托雷平从座位上站起来,冷静地脱下手套和外套,检查伤口,他的白衬衫被鲜血浸透。因为胸口中枪,他无力地倒下,缓缓地说:“能为殿下而死,是我的荣幸。”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在尼古拉斯和其他皇室成员身上画了一个十字。
斯托雷平被安葬在基辅的洞穴修道院。他戏剧性的死亡标志着俄国自由主义改革的又一次失败,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4年,民族战争打响。农民放下阶级仇恨,工人停止罢工,在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全体团结在沙皇周围。在圣彼得堡,(因为圣彼得堡听起来像德语,当时改名为彼得格勒),人群称赞沙皇的智慧,期待他的领导。仅仅四个月就有600万人参军。然而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很快浇灭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消磨了人们的斗志。在坦堡和马祖里亚夫战役中,7万名俄罗斯士兵阵亡,10万名被俘。这个消息震惊了全国。这对中国人信心的打击不亚于1905年的马海峡战役。然而在国内,它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食品短缺、通货膨胀和投机。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对沙皇的怨恨逐渐浮出水面。
但尼古拉二世仍然坚持着过时的观念——历代沙皇所坚持的东正教、独裁和民族主义。他中止了国家杜马,收回了军事总部的权力,并亲自指挥行动。现在沙皇在自掘坟墓,真的没救了。马卡尔科夫代表国家杜马写了一篇题为《悲惨的处境,疯狂的司机》的爱国文章。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刻传遍了俄罗斯。文章描述了一个司机开着一家人走在一条非常危险的下坡路上,但是这个司机非常不擅长开下坡,同时又非常固执,拒绝把方向盘让给懂开车的人。因为他不能在疯狂的下坡路上强行换司机,大家只好看着他把整辆车一起埋了。尼古拉二世是文章中的“疯狂司机”。他驾驶着罗马诺夫王朝,一辆经历了300多年风风雨雨的破车,正在毁灭的道路上疾驰。他拒绝了这么多人的帮助,最终翻船了。
王朝崩溃
如果尼古拉二世此时脑子里满是混乱或者麻木不仁,那么底层的人真的很愤怒。他们需要为生存而战,要么死在前线,要么饿死在城里。战争造成的饥荒、粮荒、物价上涨,让工人和市民处于绝望的边缘,他们早就打算发动革命。在彼得格勒,人们逐渐聚集起来。起初,人们的口号是“要面包”,渐渐地他们高呼“共和国万岁”。因为军队也开始不信任沙皇派来镇压群众的军队,要么加入抗议者一边,要么保持中立。甚至最忠于沙皇的哥萨克骑兵也开始投靠革命军。这时,政府已经失去了对首都的控制。
这两天,彼得格勒正在经历俄罗斯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几乎所有的部队都转向革命,警察和军官接连被杀,大部分政府官员被捕。沙皇面前的出路要么是派出大量的军队去杀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派出去的军队会不断叛变。或者我们会冒险停止战争,单独与德国媾和,这在当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是不可行的。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同意杜马最初提出的建立负责任内阁的要求,但事实证明为时已晚。人民现在要的不是负责任的内阁,而是推翻君主专制。
在普斯科夫的帝国列车上,所有迎接他的将军们一致劝尼古拉退位,否则俄国将陷入无政府状态,输掉战争。尼古拉此时的状态依然是难以捉摸,安详,平静,眼里满是泪水。他冷静地接受了将军们的建议,和儿子一起宣布退位,提名弟弟米哈伊尔大公继承王位。但由于彼得格勒的所有军队都站在示威者一边,大公拒绝在3月17日登基,俄罗斯帝国就此终结。统治俄国300年的罗马诺夫王朝结束了,
然而,历史不会终结。接下来是红色时代,俄罗斯将被无产阶级引向另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