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的直播带货?人民网评董宇辉走红

袁隆平的资料2022-09-01  19

文化人的直播带货?人民网评董宇辉走红

“原切牛排”怎么说?原剪”“回首萧瑟处,无风无雨无晴”“什么是独立?倾听世界的意见,保留自己的判断”...你能想到吗?这些话不是出现在学校的教室里,而是出现在现场演播室里。最近几天,一直在火董。前新东方老师在商品直播时科普知识,妙语连珠,让网友大呼“博学”“真到顶”。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不难理解知识主播火的逻辑。这位曾经的新东方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年课堂训练出来的口才,把直播变成了“课堂”。他在实现个人转型的同时激发了“粉丝磁场”,成为直播乃至短视频领域的一股清流。

好在在网友的缠绵中,一边看货,一边听课,我们看到了知识的魅力,看到了这一届网友学习的热情。除了“我喜欢你”,你还可以说“你是我的掌上明珠”。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可以想想“问你一生的成就,黄州徽州儋州”背后的豁达境界...这可能就是看直播的意外收获吧。就算暂时用不上新内容,至少在看直播和买东西的过程中,可以充实自己的身心,接受新知识,让人感觉很快乐,像个春风。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娱乐和生活方式。但很多网络名人应运而生,资本和流量纷纷入市,给直播行业贴上了娱乐至上、景观世界、消费主义等标签。事实上,人们除了快速浏览之外,还希望有一种悠闲缓慢的享受。除了奇观的影响,也希望有信息知识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董都让我们看到了直播的另一种可能:除了买衣服和化妆品,还可以订购健身器材和纸质书籍;除了笑赞互动,还能传递知识,启迪思维。

高热需要冷思考。从“调料为什么叫调料”到“霍去病把狼关起来”,从“头顶的星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到“百山无鸟,千径无足迹”,得心应手的语录,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华丽排比,以及优雅的比喻,董的过人之处或许不在于带货能力,而在于内容制作。“知识+直播”的形式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但是,从直播行业本身来看,一时火爆不代表一直火爆。流量从来不缺捕手,人们见证了太多网络名人的迭代。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激发火花,才能突破千篇一律的营销形式可能带来的审美疲劳。

有人说董的扛货是一种知识经济。这个结论可能为时过早。现在直播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专业化、垂直化的阶段,董这样的主播还需要进一步的界定。说到底,“知识+直播”的本质还是卖货,知识内容只是依附于它的一个配角,或者说是赋予商品的一种感觉。相比专业教育直播,“知识+直播”更像是一种“碎片化阅读”,但很难给特定的观众沉浸式的体验和系统化的知识。尤其是当知识与营销相结合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内容创作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说,是锚定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以商品瞄准广阔的市场,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诚然,董的受欢迎程度表明,网民对更高质量的直播和短视频内容的需求仍然强劲。直播行业的本质是服务业。所有短视频从业者和主播都应该拿出更多的诚意来满足观众的需求;平台也应该通过算法优化和内容激励,催生更多娱乐化的优质内容,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这正是:

直播进课堂,网友求知若渴。

知识带货不容易,但创新是可以成长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juke.outofmemory.cn/read/14275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