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多少奖金,也很正常。不,我是业务骨干,没人会裁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没有向上的阶梯,不差钱,不开心,什么都不想买,到处看不到机会。”
文|财经八卦女撰稿人:纪一凡
前两天有媒体称,瑞士瑞信银行、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投行高管被约见,被要求上报高管薪酬细节,并被提醒薪酬不要太慷慨。
但第二天就迅速辟谣:报道不实,相关部门从未召开过上述会议,充分尊重了组织的经营决策自主权。
谣言已经澄清,但结合去年的禁止炫富,某券商固定收益融资部的一个行为规范:工作环境中不准开豪车(100万以上),不准戴高档手表(15万以上),不准用高档包包(5万以上)。我相信很多人一开始都信了。
毕竟金融圈的“年薪百万”一直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即使很多金融人士站出来说“不是这样的,大部分人达不到”,大家也只愿意沉浸在金融圈高薪的想象中。
这不,前两天,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最新消息,高盛2022暑期实习生申请人数达到23.6万,意外刷新历史纪录...
只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限薪令”频出的背景下,金融圈的生活如何?高薪神话还能继续吗?
1.
/ VC和投行,日子难过/
6月初,网上流传一份高轩资本内部人士的聊天记录,大意是高轩在乱裁员,“消费群全部裁掉,TMT群优化,转科技”这种情况也是大多数头部美元基金的情况。早在去年,一些头部基金也发现整个消费群和教育群被砍掉。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几家大型投行计划在IB(投资银行)、ECM(资本市场)等部门逐步裁员30%左右。去年,中国的投资银行刚刚扩大了在香港的业务。他们原本以为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会引发对香港二次上市的强烈IPO需求。然而,在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冲击下,期待中的上市潮最终并没有到来。
数据映射
VC和投行,其中一个负责在企业上市前为其提供资金,在企业上市后为其争取不断上涨的估值并最终退出,从而获得巨额财务回报;一种是为企业上市提供全套流程服务,收取一定比例作为自己的服务费。想想一个公司值多少钱。这个很小的比例,足以让一个小团队赚得盆满钵满。
数据映射
在赚钱的逻辑上,两者都依赖于不断增长的企业价值。
作为职场上的“老钱”,VC和投行可以说是常年处于金融行业地位和薪酬鄙视链的顶端,如今也不能幸免。归根结底,金融行业确实已经到了周期的底部,甚至只是底部的开始。
对于VC来说,今年可能是近十年来比较难熬的一年,因为融资额和投资额大幅下降,投资案例数量下降超出想象。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募资端,2022年1月,VC/PE市场共有372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资,同比下降31.6%;披露金额的326只基金共募集1050.59亿元,同比下降41.1%。
今年2月,这个数据变成了:共有188只基金完成新一轮募资,同比下降42.7%;174只披露金额的基金共募集537.84亿元,同比下降49.1%。
投资端的变化更加明显——2022年1月,VC/PE市场投资案例337起,同比下降63.6%;其中,披露案件295起,涉及投资总额616.7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8%。
到2月份,投资案例只有255起,同比下降70.1%;其中,披露案件221起,涉及投资总额330.2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4.6%。
数据映射
前两天在《投资界》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个985海外名校硕士的00后女生,年初进入北京某知名VC机构实习。120块钱的一天,她和两个清北的本科生在一起。当得知自己转正后的工资只有一万出头时,她选择了放弃。
金融圈一直有一个鄙视链——对冲>:PE/VC gt;投行>:咨询>: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第四,能进入这个圈子的往往都是名校精英。“只是金融民工。我见过某知名人民币基金投资分析师开出的月薪是5000元,连VP(副总裁)一个月也只有15000元。”文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的确,过去十几年,金融行业从一级市场到二级市场,从人民币到美元,从股权到债权,一路高歌猛进,高薪吸引人才。毕业生起薪从30到50到70万不等,差不多一百万。这不再是一个神话。
但事实上,真正致富的人永远是金字塔顶端的人。而那些没有享受到时代红利的人,只能在艰难的环境中更加艰难。
2.
/“奖金不算太多,很正常”/
“两年前就不滚了,现在没用了”。以上是当前金融人的共识。
要知道,金融赚钱的底层逻辑是欣欣向荣的实体经济,金融不可能一枝独秀。金融的本质是把有闲钱的人提供给有需要的人,并从中赚钱。这个前提是有人需要钱。
日子好的时候,喝酒吃肉;世道不好的时候,勒紧裤腰带。这也是投资银行家们正在经历的真实生活,也是无可辩驳的经济周期。
数据映射
但是,人都是有经验的动物,天性短视。目前深陷泥潭的财务人,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漫长债务周期的年轻人,几乎不能拍着胸脯说:哎,没事的,这就是周期。五年后就好了。现在躺下积蓄力量,五年后再做英雄!
剧照
我认识的L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
刚毕业,L先生就去了顶级投行,见证了中国IPO的井喷。作为核心成员,他见证了各种国字头企业的上市,又赶上了互联网的两次大爆发,所以他自然稳稳地抓住了每一次发家致富的机会。
虽然理智告诉他不可能一直赢下去而不输掉,但他似乎很难接受今天这样的局面。就像10年前,我以为“花花绿绿的鞋子晃了方圆五公里”的L先生可以一直保持他不朽的颜值,而现在危险的发际线危机和皱巴巴的裤腰也说明了一切。
“没有多少奖金,也很正常。不,我是业务骨干,没人会裁我。就是不知道怎么办,没有向上的阶梯,不差钱,不开心,什么都不想买,到处看不到机会。”
来源: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3.
/“不裁员,但降薪不可避免”/
这一波对金融行业的冲击,最快最痛的拳头其实是锤在VC机构身上的,也就是通常在一级市场搜集好的公司和项目,给他们钱的投资人。
由于自身的光环和相当不错的薪酬,这个行业一直吸引着最优秀的人才投身其中。和投行的金领地位不相上下,但一个专注于一级市场(VC),一个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行)。
但是,年轻从业者在国内被VC诋毁是事实。VC合伙人每天招一群年轻的、社会的孩子出去交融信息、找项目,然后让他们做疯狂的投资研究。但他们知道自己才是最终的决策者,是关键人物甚至是一个人,而“孩子”更像是体力劳动的工具。目的是不遗漏信息。适当的人群策略。
数据映射
如果海水不是一直退潮,这种战术未必无效,孩子未必无法生存。但事实是,中概股的业绩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甚至被要求退市。其他等待领先于市场的公司赴美IPO的时间表遥遥无期。
过去十年是中国投资行业最繁荣的十年,大中华区管理的VC/PE资产从不足2000亿美元飙升至1.78万亿美元。美元涌入中国VC的钱在2013、2014年开始腾飞,2018、2019年达到顶峰。虽然中间出现过几次所谓的“资本寒冬”,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
直到2022年,融资形势急转直下,中国美元风投一片恐慌。
网络截图
2021年底消费品投资热潮消退,VC圈的最后一股邪风也就结束了。从此,风投们开始拥抱硬科技赛道,其他一切都陷入了冷宫——硬科技不是看护肤品和食品饮料赛道。任何一个985毕业生都能听得懂,说得清楚,所以...
VC的小伙伴们,尤其是上一次邪风加入消费品投资大军的小伙伴们,都陷入了失业焦虑,思考着后半生何去何从。
来源:电视剧《平凡的荣耀》
比如2020年看到227个消费项目的投资人小V。“降薪是必然的。连我都考虑过裁员。我们老板已经去了美国,亲自向LP道歉。不知道他能不能回来,带回什么样的消息。”
在小V看来,最好的结果就是立马被调到硬科技赛道。“但我在这里能做什么职业呢?谁知道硬技术撑不过2年会不会全军覆没?过段时间消费升级,所有消费品都得重新做,然后全面国产?”
但是说了以上,你真的以为VC没钱吗?不,他们只是不投那些你熟悉的领域!也不要在这里投票!
然而,金钱总能嗅到我们前方的机会!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个励志的故事。经纬创投创始人张颖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时,在经济危机期间被裁员。面对巨大的压力,在两周的时间里,张颖提交了两千份简历,最终他得到了一份工作,后来他成长为现在的张颖。
注意2000份简历,只有一个offer,但是一个offer就够了。
并鼓励所有还在奋斗的财务人。